分享

春天睡觉的学问

 秋心静水 2022-04-22

春天是一个美丽温暖的季节,但有不少人却因失眠困扰而无心欣赏烂漫春光。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春天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血压波动、季节性情绪变化等,诱发失眠。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意思是说人生于天地间,与万物共用一气,所以天地之气的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复苏,但时有春寒乍暖的情况发生,此时天地阴阳之气容易失衡。阴阳平衡,阳入于阴则寐;阴阳失调,阳气偏盛,不能入于阴,失眠就发生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的记载,短短几句已经指出想要在春季远离失眠困扰、养成科学睡觉习惯的关键之处。下面就来详细讲讲。

睡觉时间——夜卧早起

建议晚上10点开始准备进入睡眠状态。中医认为,肝藏血,睡觉后血才能归于肝,而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为肝脏应时,此时处于深睡眠状态有利于肝脏的休养生息。

建议早晨6~7点起床。中医认为,上午7~9点是大肠主令,此时胃肠功能活跃,是进食的最佳时间。如果赖床不起,肚子空空将会损伤胃肠。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损伤将导致气血受损,成为失眠的诱发因素。

睡眠衣着——散发宽衣

春天人体处于舒展、生发之态,虽夜间睡眠应保持内敛之态,但仍不能违背春季阳气生发之大趋势。建议睡眠时衣着宽松,披头散发,处于不受束缚的状态,这样人体的气机更加通畅,从而有助于睡眠。

睡前情绪——平稳舒畅

春季肝脏主令,阳气生发,容易导致情绪波动。情绪波动直接影响肝气的升降,气机升降失常,阳气升散不能回归阴舍,则易导致失眠发生。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睡眠,应在睡前保持舒畅的心情。此外,可在天气晴朗时进行户外散步、公园踏青等活动,也有助于获得良好睡眠。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