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村的发展与变化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2-04-22

本文作者:师建军


那还是二零二零年的冬天,我回了趟阔别了七八年的老家。在回乡的路上一种迫切探索和激动的心情油然而生。自从离开家乡后再没有回去过,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较为短晢,但对于从小生活在后山农村的我来说是生命中一段悠长的岁月。

当我踏进村子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新房错落有致,新修的水泥路直通村子中央,并延伸至每家每户门前。村道两旁打扫得干干净净,村民们穿着整齐靓丽的衣服,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家家有吃有穿过着展油活水的日子让人倍感欣慰。热情好客的乡亲和我叙说着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精准扶贫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的惠民,扶农,强农补贴政策,加快了农村的发展进程,使我们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展现在眼前是欣欣向荣、旧貌变新颜的景象。

我们村地处银贡山脚下,大广滩北端,当时的状况是村前村后两条沟,泉水不大常年流,水少浇地用不上,仅仅够饮本村羊。耕地分布坡梁上,村东碱滩白茫茫。冬天白毛糊糊出溜风,大雪经常把门封。春季黄风刮得眼难睁,白天家里点油灯。地里肥土全刮净,剩下石头难耕种。碱滩栽树难成活,春播籽种苗难捉,地里长的全是生命力极强的灰菜和沙蓬,是个穷塌底的小山村。

全大队七个生产队,前滩五个队都有水浇地,家家不缺吃穿,日子过得都不赖,只有我们梁后两个队没有一分水浇地,常年靠老天爷帮忙。十年九旱没收成,缺吃少穿日子穷。虽然我们村和前滩是一个大队。但是就像后娘带过来的一样受人歧视。反之我们村每年的公粮任务和摊纳都比前五个队多,年年除了交完公粮,留足第二年的籽种和牲畜饲料外,还得卖些余粮解决队里一年的各项开支,剩余的粮食没有多少。碰上个灾年还得吃国家的返销粮,那时候的口号是先国家后自己,一颗红心为集体。每年人均口粮徘徊在三百斤上下,每个工分值也就是个三到五毛之间,到了年底决算那天全村男女老少都要挤在饲养院眼巴巴等待着会计公布一年的决算结果,看哪家是分红户,哪家是欠款户,但是全村能分红的是极少数,也就是那些光棍汉和家里劳力多的人家,最多能分个百八十块,百分之八十都是欠款户。

全村大部分人家口粮不够吃,靠吃探前粮,野菜、草籽、干山药面、麸皮,能填饱肚子的什么都吃,那种苦日子让人过得实在寒心。莜面吃个半饱饱,喝碗滚水正好好,吃个油花花能激灵三天,每天清汤灌大肚,稠一顿,稀一顿细水长流节省地吃,出工用不了多长时间肚里叽哩咕噜响个不停,因为吃不饱,营养不良好多人出现面黄肌瘦浮肿的现象。那个年代那些当官的,掌权的永远饿不着,当时村里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流“队长肥,会计胖,保管员吃成个双脊梁”。他们时不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队委会成员家偷吃队里白面,素油和肉,常常吃喝的油嘴画脸的,还经常偷分集体的粮食和其它物品。就是他们那些沾亲带故,三亲六友的亲戚也饿不着,沾了不少的光。只是苦了那些老实巴交的老百姓。

九十年代前我们村一眼吃水井紧挨着当村三亩多大的个臭水坑,全村人喝着卫生条件极差、盐碱含量极高的氟水,大部分妇女们得了腰腿疼病,骨质疏松佝偻病,长年直不起腰干不了重活。男人们牙黄脸黑,女人们面黄肌瘦。本村的闺女都嫁到了外村,后生们娶不过媳妇打光棍的不少,有好几个超龄青年因为娶不过媳妇,家里有妹妹的,父母怕绝了后便作主采取换亲,串亲的办法来解决他们的婚姻。那个年代村民们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天天吃顿饱饭,穿不露肉的衣服,不管好赖能娶个媳妇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前,由于我们村的自然条件极差,人们辛辛苦苦劳动一年打不下多少粮食,填不饱肚子,没有钱花,除了交完农业税和各种摊派外所剩无几,有些人家因为超生被公社计划生育干部捉去羊、猪、口粮顶了罚款,使好多人家无法生存下去,被逼得走投无路,所以他们背井离乡,丢弃了承包的土地,离开了那个让人难已割舍的村庄,外出谋生寻找一条活路。


八六年我也因为承包地打不下粮食,交不起农业税,解决不了吃饭问题,离开那个让我饿了前半辈的村子。当时因为我在供销社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搬门楔窗子把户口迁移到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广昌隆大队小南村,虽然四口人只分给两个人的水浇地,当年就打下六七千斤粮食,解决了一家人的吃饭问题。除了交完农业税和摊纳,留足当年的口粮和第二年的籽种外,还卖了一部分余粮,从此不再受饥饿的困扰,结束了我前半生吃不饱、穿不暖的苦日子,兜兜里真正有了零花钱,粮仓里有了余粮。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贫困村加大扶贫力度,政府帮助我们村打井找水源,经过水利部门勘测在村东开始钻机井,当钻到七十多米深的时候,一股清泉水喷涌而出,长年自流不断,从此全村人喝上了甘甜,清澈,卫生的清泉水,结束了喝盐碱含量极高,又苦又涩含氟高的那井水,也打破了西二道洼一辈子打不出好水井的历史。

后来我们村在公社、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子周围用百米钻连续钻了几眼深水井,水势特别好,六寸水管白明昼夜抽,全村百分之七十的旱地都上了水,村东几千亩的盐碱滩,通过土壤改良,消毒,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全部改造成稳产高产田,粮食产量由原来每亩六七十斤猛增到五六百斤,人人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鼓足了干劲。自从种上水浇地家家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我们村原来二百八十多口人,当时因为穷扔下土地外出谋生走了一多半,全村剩下一百多口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把村西大部分的耕地种植了草木樨和柠条。每人还分得近十五六亩土地。一些外地和本村有钱人看到西二道洼的变化,感觉很有发展前景,有利可图,以每亩一百元的价格承包了上千亩成片旱地种植喷灌圈,承包人用大型铲车平土整地,起高垫底,顾人拣石头,搂草根,在那些狼不吃的沙石地里用几百米的钻机打了好几眼水源充足的深井,坡梁地用全套喷灌设备提水喷洒浇地,由于精耕细作,适时浇水,合理施肥,种植的土豆、葵花等多种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髙,圈头们个个挣了钱发了财。

二零零六年国家取消了农牧业税,减免了各种摊派,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逐渐增加退耕还林还草的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渐而实行了医保,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农民向小康的路上迈进。

九十年代以前由我们村上级下达的公粮任务重,税费摊派多,所以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国家给的补贴钱相应比前滩那五个队多,每人每年给的各种补贴钱接近两千元,直接打到你的金牛卡里。当时失地进城打工和迁移走的人非常后悔之前的错误选择,谁能想到穷塌底的西二道洼村会有今天的发展和变化。因此那些外出务工的,还有迁移到外地的人员都想再迁回老家打闹得重新分到承包土地,享受国家的红利,但是土地三十年不变是国家制定的政策。

因为留在村里大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家家享受着政府诸多补贴钱,到了六十周岁的村民政府都给办了低保,虽然钱不多,但也管够吃喝,还有些身体好的老人除了种好自家的责任田和养好羊以外,利用农闲的时间去喷灌圈内打工挣钱,家家收入不少,真正脱了贫致了富,肚皮吃得绷展啦,兜兜里的票票也装满了,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成风景秀美、生活富足、让人羡慕的好村庄。

现在我们村种地都是机械化作业,翻地大型拖拉机,种地播种机,浇地铺的自埋管,什么时候想浇拧开水笼头就能搞定,锄草用的除草剂,收割用的大型收割机,收下的粮食直接拉回家。现在种地和过去不一样,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经济收入。

二零零六年以后,我们村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修通了去往乡里的水泥路,硬化了房前屋后的道路,方便了村民出行,政府给村民修危房盖新房,垒院墙,建厕所,安了路灯,配备了环卫工人,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民们喝着清澈的自来水,吃着自家种的无污染粮食和喂养的猪羊肉,蔬菜,过着田野生活。虽然没有城里人钱多,但他们活得潇洒,但对于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老农民来说,够吃够喝有钱花就足矣!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亲眼目睹了我们村由贫穷到富有的发展与变化,由衷感谢党带领我们阔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