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渠展利津

 东营微文化_ 2022-04-23

渠展利津

渠,人工挖掘的水道。 
渠展,古代齐国地名,在济水入海处,是当时百姓的煮盐场所。
《管子》一书中就多次提及“齐有渠展之盐”。
《山东通志》《利津县志》均有“渠展齐地,在利津滨海”的说法。
清康熙《利津县新志》记载:“渠展在县北滨海,古置盐所。”这里所言“置盐所”,是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设置的掌管盐业生产的机构。
济水的入海处,就是如今利津县明集乡南望参、谢家灶一带。
史载,这里“海畔有一沙岸,高一丈,周围二里许,俗称斗口淀,是济水入海处。”
相传夙沙氏就是在这里发现了盐作为“食味之将”的妙处,从而逐渐发明了制盐之法。
对于夙沙氏制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古者夙沙初鬻海盐”的描述。
夙沙氏是上古的一个部落,有一次机缘巧合,因追逐野兽返回发现熬煮卤水的器皿上有晶状物,品之味美,于是发明了食盐,被后世尊崇为“盐宗”。
1975年当地在疏浚褚官河时,无意中在明集乡南望参村地表下,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古窑群遗址,出土的煮盐用的陶器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为“齐有渠展之盐”的古籍记载,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卤水是渗漏到地下的浓缩海水,是古人煮海为盐的唯一原料。春秋时期齐国北部地带,卤水储量巨大,含盐浓度高,利津沿海卤水埋藏较浅,具备挖渠引卤的条件。
西周初年,利津制盐渐入佳境。
武王伐纣灭商后,大封功臣宗室,军师太公望被分封到营丘,建立齐国。
齐国之地“潟卤”,农业不发达,百姓也很少,地瘠民寡。
太公望便因地制宜,劝导百姓习女工,“极技巧,通鱼盐”,境内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
于是人们开渠引卤,架灶煮盐,随着渠展四方,渐至 “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齐国遂成国富民众的东方大国,“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齐国强大,离不开盐业的功劳。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重用管仲为相,实施了一系列改革,采取“官山海”政策,以渠展之盐为载体,施展“渠展之谋”,终令齐国兵强马壮,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称霸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明清两朝利津诗人对“渠展”多有吟咏,其中李华的《渠展怀古》中写到:“济水赴海流,急如离弦矢。强哉齐桓公,富国从此始。我来引领望,霁色沧溟里。一登黄芦台,一想齐管子。管子不复见,渠展犹在耳。忆昔图伯时,烟火几千里。府海饶鱼盐,美利谁与比。”张铨的《永门竹枝词》中说:“渠展盐池尚有无,阴王古国莽榛芜。齐桓一去三千载,谁向寒潮问霸图。”
渠展之盐,足以安民富国。
利津这方水土因为盐的缘故日益受到政府重视,隋代建镇,金代置县,明清时期是闻名齐鲁的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利津因“渠展之盐”闻名于世,后来“铁门雄关、东津古渡、凤凰名城”的兴起繁华根基也都依赖于此。
 “仓廪实而知礼节”。
渠展之盐带给利津的物质实惠多,带给利津的精神思考也多,渐至融入人们的血脉,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古圣先贤们早已把发扬“渠展精神”融入自己的学识修养和职责使命中去,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开渠,向心灵深处开渠,形成了独特灿烂的渠展文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为国家输送了大量栋梁之材。
利津这方水土,越发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元朝县尹高谦亨为了大彰圣教,不建县衙先建县学——利津文庙。举全县之力倡建新学的精神,着实感动了赵孟頫,应邀欣然书写了《利津县新建庙学碑》。文中说:“县尹倡而任之,监县率而董之,典佐以下从而赞之,耆长豪右之属又从而佽助之。或出俸金,或发私币,或具行厨。邻人让其地,匠人效其工,公徒执其役,同声附合不约而齐,文风德化之动人也如此哉!”
后来随着晒盐技术的进步,盐业的兴盛发展,永阜大盐场冠绝齐鲁,延续了盐业鼎盛发展的辉煌。成就了利津漫长的“白金时代”。
至明清时,利津因盐业而兴旺,贾人辐辏,商品云集。
史载大清河,“河门通畅,南北商船由渤海入河口,于铁门关卸载,有河内帆船转运而上”。停泊铁门关码头的盐船以百千艘计,河岸码头上装卸货物的号子声不绝于耳。
大清河中的盐船,一年要装载五十多万包食盐,运往鲁西、豫东、皖北、苏北的六十六州县,船队续编,不绝数十里,相随而行,发自铁门关的运盐船队,远抵千里之外的淮南等地。
到铁门关鼎盛时期,商船来自五湖四海,或于浙江、福建、广东撑桨而至,或从日本、朝鲜乃至泰西鼓帆泊来,满载布匹、绸缎、茶叶和纸张。关隘方圆五里,住户逾千,熙熙攘攘;街道两旁,歌楼酒肆参差、店铺货栈密布,一派繁荣景象。商户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有“日进斗金”之誉。商业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
永阜大盐场“仁义礼智信”五大盐坨的设立和当地四个村以福寿、康宁、维新、和平命名,足见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向往和精神文明的追求。
《山东通志》记载,利津县在明清时期曾设立“渠展书院”。书院承载着教育与文化传播的功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漫长的渠展精神浸润中,利津被文明教化,诗礼绵延,人才辈出。自明初至晚清500年间,利津地面走出了34名进士,119名举人和342名贡生。
文化精英灿若星河,以清代四大贤良张铨、李佐贤、赵长龄、岳振南和近代新四贤酆云鹤、李竹如、毕鸣岐、李长之为杰出代表的利津人,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了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伟大功绩。
后来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开始了沧海桑田的造陆运动。尽管黄河泛滥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数不尽的灾难,但同时也为这里淤积出似金黄沙的沃土良田。
卤水、海河和黄沙,正像神话传说中的“息壤”,生生不息,为这方乐土夯实了根基。利津先民在灾难中与自然顽强搏斗,形成了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品格,只要有可开之渠,则奋斗永无止境。
可以说,利津这方水土在赋予人们取之不竭的资源的同时,也把无尽的苦难加到他的头上,人们与天斗、与地斗,与河海斗,与外敌斗,逐渐形成了渠展万方的精神,创造了数不尽的传奇。
一次次黄河泛滥,一次次浴火重生。只要渠展精神在,凤凰总能够涅槃重生,渠开到无穷处,志展于时风先。我想,利津县成为山东省全境解放的第一县也不是偶然的。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母亲河——黄河得到有效治理,人们在耕种良田的同时,在河海中捕鱼,“百鱼之乡”“黄金海岸”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盛名远播。成就了利津的“黄金时代”。
到了现代,利津人民发扬渠展精神,在原北岭乡为中心的地带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这里很快成为享誉四方的蔬菜之乡。
汀罗镇开创了上农下渔的盐碱地改良模式,得到较好的推广,把一片片盐碱荒滩改造成了鱼米良田。

盐窝全国买、卖全国的肉羊育肥养殖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在政府引导规范下,正全力打造全产业链黄河口滩羊产业园。目前,园区已经培育肉羊屠宰深加工、有机肥加工、饲料生产等主要产业链上下游项目12个,逐步形成了从基础母羊繁育、肉羊育肥、肉羊屠宰深加工、有机肥加工、饲料生产、污水处理等一条完整的闭合式肉羊产业链,肉羊存栏量达120万只、年出栏260万只,从事相关产业的群众达2万人,产值达60亿元。
随着石油的勘探开发,利华益集团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创造了数不清的奇迹。2021年威远化工横空出世,一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IPO化工企业。
在渠展精神的推动下,利津县可以说正在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彩金时代”,日益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利津县文化工作近年来也取得显著成绩,“依托老街长巷保护传承黄河流域非遗文化的新路径”获第五届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
县电影放映公司被评为第九届全国先进基层电影服务集体,山东改革公众号、人民日报人文版、光明日报头版对利津县“公益电影+”映前宣传、女子放映队等典型经验进行了宣传推广。
2021年度在全省群众文体活动满意度调查中利津县获得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十九名的好成绩,群众文化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渠展之于利津,是一个标识。
其来久,其去远。

(摄影  马学武)

作者简介:王善奎,利津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在《山东财政学院报》《东营日报》《齐鲁晚报》《天池》《辽河》《人民网》及中国诗歌网等报刊杂志网络发表散文、小小说、诗词多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