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一.初诊病人首用木火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健侧取穴)。针尖向小指方向斜刺一 ~ 二分,针感为微酸疼痛。术前仔细观察寻找发青、发乌的点,找到后在此下针。 此穴一定要配合董氏奇穴的动气针法(后面有详解),注意本穴限用6分钟(董氏原为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后经我们计算每次限用六分钟。)特别要强调的是即使病人行动困难,也要由家属搀扶活动。 说明:木火穴只适用于早期治疗,对患侧运动有激发功能之作用,治疗后期不再用它,可改用健侧的小节穴也是配合动气针法。 木火穴本四穴现在我们只用除小指的123穴。此穴原为放血穴位,现在我们为了配合动气针法,把它改为针刺穴位。但我们如果下针在发青、乌的点上,起针亦可放出黑血数滴 木火穴部位: 木火一穴在手背食指第二节、三节间横纹正中央处。 木火二穴在手背中指第二节、三节闲横纹正中央处。 木火三穴在手背无名指第二节、三节闲横纹正中央处。 木火四穴在手背小指第二节、三节闲横纹正中央处。 动气针法具体操作: (1)先决定针刺穴道。 (2)进针后又酸麻胀痛等感觉,即为得气。,然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动,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引,达到疏导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 (3)如病程较久,可留针稍久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可令患者再活动患部引气,或不动亦可。 (4)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针与患处之气相引,疏导病邪。 二.木火穴起针后,针灵骨穴、大白穴双侧(此二穴有调气补气温阳的作用),;一、二、三重穴(此穴有活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 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上几穴都有活脑部血气之功,所以针头针后在针本穴,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上几穴与补阳还五汤的功效大致相同。 如患者手指拘挛张不开,可对灵骨、大白行提插泻法,再针上白、次白、中白、下白。 灵骨穴:在手背虎口、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 大白穴: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一重穴: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 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 三重穴:在二重穴直上二寸。 头针使用: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 三.有语言障碍的患者,用失音穴、上瘤穴、廉泉穴、外金津、外玉液穴。 注意:失音穴施术时,针尖向委中的方向平刺,针深5—8分。 上瘤穴针深不超过5分,过量会引起心中不安。 上瘤穴:在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是穴。 失音穴:在膝盖内侧之中央点及其下二寸。 四.流涎不止者可用止涎五穴,由内往外斜刺2~3分。用法与木火穴相近。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