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随笔(七):天下无痰

 经方人生 2022-04-23

我们这个国家,大概是世界上最爱往地上吐痰的国家。我们的土地上,两个东西最多。一个是人吐的痰。一个是狗随地大小的便。这是这片土地的悲哀。好在,我们的下一代,爱吐痰的已经很少了。可以想见,再过二三十年,中国的土地就可以干净很多。这是这片土地的希望。

     还有一个希望,就是用经方清理身体里的痰。体内无痰,便无痰可吐。地,也就可以干净了。

     痰分两种。一种是涎沫,很容易吐出来,量大、色白。这是一种偏液态、偏稀的痰。鉴别的方法也很简单:落盂成水。病人的病床前,放着痰盂。一夜的工夫,可以吐得满满的,而且都是水。此为落盂成水。

一种是老痰、胶痰、顽痰,要么不容易吐出来,要么总也吐不完,浓厚黏稠(有点像口香糖),是一种偏固态、偏稠的痰。

涎沫如污水,胶痰则如抽油烟机上的油垢,清理的方法是不同的。污水,用普通的清洁精即可;油垢,就必须戴上手套,用腐蚀性极强的去污剂,才可以把陈年的油垢刷下来。

落盂成水的涎沫,经方的基本方4味: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姜辛夏味)。小青龙汤、射干麻黄、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都是基于这个4味的基本方。基本方的作用,是温化寒饮,即《金匮要略》所述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这个“治水”的基本方,包括它的几个扩展方,遇上胶痰、老痰、顽痰就有点无能为力了。正如普通的清洁剂,拿到抽油烟机上就无能为力一样。祛痰、尤其是老痰,只能用皂荚。

《金匮要略》载曰: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卧,皂荚丸主之。这个“吐浊”,不同于前面落盂成水的“吐涎沫”,属于顽痰。用皂荚丸。

如果既有涎沫,又有顽痰,就有点麻烦。单用“姜辛夏味”,病重药轻,祛不了顽痰;单用皂荚丸,则“高射炮打蚊子”。

办法有两个。一是分步治。先以皂荚丸治顽痰,再以“姜辛夏味”之基本方、扩展方治涎沫。二是以更为峻猛的十枣汤,老虎苍蝇一齐打。

无论是涎沫,还是顽痰,都有一个伴随症状:但坐、倚息、不得卧。病人没办法躺下,只能坐着或靠着。其痛苦不堪,可想而知。

顽痰难治。虽有皂荚、十枣,但过于峻猛。冒味使用,固然可以将顽痰连根拔出,亦会连带误伤了脾胃。防止误伤的办法,是用大枣护胃。十枣汤之主药,不是大枣,而是芫花、大戟、甘遂,大枣只是辅剂。所以以辅剂为名,就是怕医生忘了护胃,故直生生“置顶”,让你忘无可忘。

我的问题,是嗓子感觉有痰,却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横亘在那里,是一种异物感。给我看病的老先生,轻轻地说出“梅核气”三个字。这个病,多由心情不好,气郁化热、灼液为痰。《金匮要略》中有“半夏厚朴汤”一方,专治梅核气。5味药。半夏、生姜、茯苓,此为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去水。厚朴破气。紫苏散“心”。

老先生却没用这个古方,而是用了柴胡、桔梗。柴胡者,散“心”也,是针对心情不好、气郁这个病根。桔梗,是排脓的主药。既能排脓,亦能排痰。它和皂荚一样,都是对付顽痰的效方。只不过,位置不同。桔梗偏上,在胸膈的位置;皂荚偏下,在胃脘。

效果不太明显。亦不好意思去问老先生为何不用经方。亦不敢自行用药。只好坚持服药。想是这病十几年了,是宿疾,不是一时一日一剂可以速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