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杂谈:哪吒有没有“俄狄浦斯情结”?

 金色年华554 2022-04-24

“俄狄浦斯情结”是匈牙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术语。俄狄浦斯是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的主人公,他无论如何都无法逃脱“弑父娶母”的诡异命运。最后,自己刺瞎了双眼,并自我流放,以求得神的宽宥。

西游杂谈:哪吒有没有“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

弗洛伊德从人类社会行为的“性”动机出发,用俄狄浦斯的“弑父娶母”来表达青春期男子的“恋母”情结。实际上,这应该是弗洛伊德受西方近现代“二元对立”思维影响,在心理研究领域得出的不完全正确结论。弗洛伊德片面夸大了青春期男子与父亲在家庭权利争端中的矛盾,以“性占有”的方式反映人类社会早期的家庭伦理矛盾与冲突。

西游杂谈:哪吒有没有“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

《西游记》里的哪吒,在小说《封神演义》里有着更为形象的人格展现。传说他出生奇异,一身神器,能变化三头六臂又或三头八臂。哪吒年少顽皮,无意中闹海屠龙,给其父亲李靖所在的陈塘关带来灾祸。为了表明自己独立承担责任,“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以死谢罪。民间普遍认为哪吒的死源于其与父亲李靖的矛盾,人们就把中国的哪吒与西方的俄狄浦斯相类比,认为哪吒之死也属于“俄狄浦斯情结”。

西游杂谈:哪吒有没有“俄狄浦斯情结”?

哪吒闹海

其实,中国的哪吒和西方的俄狄浦斯,无论从人物形象,还是从人格命运方面都是没有可比性的。“俄狄浦斯情结”表达的是人类个体与命运、与“神”的抗争。哪吒之死表现的是青春期男子个体实现与现实环境的冲突给家庭带来的灾难。俄狄浦斯对抗的虚无缥缈的神意,意在证明个体面对困境的孤苦与无助。哪吒之死表达其对父亲“没担当,不作为””的失望与绝望,绝不存在任何丝毫的什么“俄狄浦斯恋母”情结。

西游杂谈:哪吒有没有“俄狄浦斯情结”?

古希腊悲剧

俄狄浦斯弑父表现的是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困境,哪吒的自戕源于国人家庭伦理在强大外力威胁面前的崩溃与哀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