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致油茶低产低效的原因及分析

 156手不释卷 2022-04-24

图片

低产原因及改造的必要性


油茶低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同地区,不同林分原因有所不同。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荒、老、残、、密、杂等问题。低产油茶林大多为管理粗放甚至是荒地、杂草树种混生,品种混杂、搭配不合理,植株结果差异大,有疏有密、老残病树等参差不齐,油茶林种植龄相差几年、十几年,产量低。也有选地不当,肥水不足,生长发育不良,及病虫害严重等。

我区油茶总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老油茶林面积占比大,且大多数老林起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树龄老化、产量低、抚育改造效果差,亩产茶油仅有5公斤左右,甚至只有2-3公斤。目前全区有将近60万亩的实生老林亟需实施改造,低产传统老林占油茶林总面积的75%。

衡量成龄低产林的标准是年产油量在10公斤/亩(产籽量40公斤/亩)以下的油茶成林。茶油是人们公认的高端植物食用油,但大部分油茶树结果后树势容易老化,产量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统老油茶林管理粗放。我区绝大多数传统老油茶林长期没有松土施肥,大多数农民不到茶籽成熟不进山,所以根本谈不上对油茶树松土施肥。这样年复一年,土壤中的养分渐渐耗尽,最终造成油茶树营养不良,结果减少,且大部分树龄老化未发挥经济效益而造成林地资源闲置。

二是传统老油茶林品种不良、产量低。单株结实分化差异极大,品种不良是实生传统老油茶林低产的关键因素,必须实施品种改良等措施。

三是传统老油茶林长期没有修剪更新。对油茶树进行修剪能促发新枝,保持长盛不衰,但农民很少对油茶树整枝修剪。同时对油茶林进行护树防虫也很关键,油茶树长期无人管理,会致使荆棘等寄生藤缠绕,造成荫蔽,影响树势生长,致使油茶树逐渐衰老。

是有的实生低产老油茶林被其他优势树种侵占,油茶林划为生态公益林处于“人种天养”状态。所以对传统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挖掘和发挥油茶林增产潜力势在必行。

由于油茶新造林受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公益林及天然林保护等政策性限制地类制约,大规模新增造林面积用地空间不足,所以通过实生低产老林更新改造可加快高产林分结构调整。


低产林改造的基本要求


要实现油茶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挖掘生态资源的经济潜能,应加快推进现有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扩大高产油茶种植面积。

在全区低产低效油茶林中,对林龄在12~50年、长期荒芜或经营管理粗放、亩均年产茶油不到10kg、有改造价值和经营前景的低产油茶林分,突出成因诊断与分类施策,通过砍杂、垦复、补植与截干复壮等针对性技术措施实施抚育改造。

低产油茶林改造基本要求是:改荒山为熟山、改混生林为纯林、改密(疏)林为密度适中林、改老残林为新林、改劣种为良种、改低产树体为高产树体、改粗放管理为集约经营的目标,促进林分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突破我区油茶产业做大做强瓶颈。

图片

注意啦!

油茶低改势在必行!

(来源:中国茶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