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80杨老师的读研手记(9.10)

 天天向上杨老师 2022-04-24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屏蔽(读研手记之九)

  早晨冥想时忽然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本来耳边应该有卡车来往的嘶鸣声、蛙声、鸟声、雨声,我却只听见了大自然中的声音,而这些声音远比卡车的声音要轻许多。是不是我的耳朵自动屏蔽了我不想听到的声音?不对,这些声音发出的声波应该是同时引起了我耳膜的振动的,为什么我会“听而不闻”呢?

  我想也许将“噪音”屏蔽的不是我的耳朵,而是我的心。“我们只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人们在选择注意对象的时候总是会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以及过去的经验等,做出一些自动的选择,这些选择甚至连我们本身都难以察觉。我们在每一件事上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我听见了蛙声、鸟声、雨声,那是因为这些正是我想听到的,大自然是我所喜欢的。

  其实我们的心真应该拥有屏蔽的能力,屏蔽那些曾经的痛苦,只看到那些痛苦带给自己的成长;屏蔽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只看到伤害让我们加深了对人性的认识;屏蔽对物欲的过多追求,只看到精神世界的纯净与美好;屏蔽肮脏,只留下一片干净如云的内心。

  我站在小小的木拱桥上,雨点滴答,在伞上、水上起舞。我注视着水面上一个个圆晕荡开,相互碰撞,涟漪扩散,我的心如此安宁。

 
 
 

补记!!!

因为这点小感触,突然联想到《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于是煞有其事地在网上学习一番,摘记如下:(杨老师多么爱学习!赞一个呗!哈哈。小伙伴们,跟杨老师一起学习学习吧!)

1.认知中存在焦点。有些内容虽然映入了你的眼睛,产生了视觉,却没能产生信息,我们接受的情报量是超越语言描述范围的,而我们的确只会有选择地读取一些情报,这不可避免地受到倾向性的影响,这是由当时的心理状态决定的。

2.注意的特点:选择注意对象时总是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情感或过去经验等,当然如果刺激物的物理属性比较特别,也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3.人对外在事物的认知受到自己认知能力的限制。所谓认知能力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你的知识、能力、经验等。它的内在影响了你能看到的外在。

4.确实有时候,我们选择去相信那些符合我们意志和喜好的事物,并更倾向于记住他们,但一个成熟、有智慧、懂得思考与质疑的人,是可以降低这种干扰的,并且那些与我们不同的人和事中,学到令自己进步的东西。

 

“听者意识”(读研手记之十)

  写作要有“读者意识”。什么是“读者意识”呢?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是指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

而说话者一定要有“听者意识”,教我们《教育心理学》的王老师这一点就很值得赞一下。她面对的是我们这些一线老师,大多数三十多岁,已婚,女性。从知识水平讲,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但是都是我这样的“一知半解”、“雾里看花”型。从学习动机上看(刚学的术语就用了,特此表扬),大多数人只是为了拿一个文凭。(像杨老师这样真想学点东西的,多乎哉?不多也!唉呀抱歉,又自我感觉良好啦!)

  面对着这样的一批学生,王老师必须要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才能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她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化难为易,用生动的教育实例来解释枯燥的心理学原理。这些教育实例又是源于真实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实例,主要针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这正符合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的双重身份特征。因此,大家都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及教育经历产生一些共鸣。另外,王老师举的例子都是比较新鲜的、与时俱进的,可见她平时很重视广泛涉猎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课程内容。虽然这个课她可能给不同的人讲过许多遍,但我相信她的讲述内容、方法一定是根据听众的不同特点来进行调整的。

  其实,这个“听者意识”也可以用我们常用的说法来解释——把握学情。

  可惜呀,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人,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过程、备教学资源,就是“不备”学生!(这话是一个朋友说的,用在这里相当合适!)

 

我们的微写作

一点一滴,收集生活中的小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