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作文,不妨这样教学

 天天向上杨老师 2022-04-24

美丽的三月,

我在秦皇岛,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作文,不妨这样教学

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树元

阅读是由外到里去,作文是由里向外走、由无到有的,作文教学非常难。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几大怪现状

1.“作文课”不上作文课。

2.(一师)历来的教材没有体现作文的序列性。——作文教学无序。“拍脑门作文”

思考:

作文教学有序吗?应该有,但是不会有一个非常科学的、严谨的序列。目前教材上的作文训练并不是完全无序的。写作教学要符合学生学写作的规律。

3. “拍脑门作文”,过于随意。

其它:作文课下写,学生写得多,教师评得少,学生作文不改。作文不成功就是不成功,没写好就是没写好。不像理科一样再进行训练。——作文教学虚。

“失败作文”,如果一篇作文改到底呢?一直改到发表呢?

思考: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把自己的作文改为满分作文,甚至40分也达不到。除非老师帮他改,老师帮他改,就改变了修改作文的初衷了。所以,我觉得学生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改到“他的最好”就可以了,没必要苛求写到高分。

思考:

评分标准为什么改了?一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针对学生的写作现状,希望以此牵动写作教学的改变。

二、作文在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1.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作用。

(1)中考中小作文写作:写记叙文结尾,说明邮票内容,这都是小作文写作。2015年河北中考语文卷中作文占了62分,半壁江山。

(2)大学毕业写毕业论文,写学位论文等。

(3)工作以后也离不开写作。

2.古时候靠写作考取功名。

思考: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写作的确有重要作用,但是,我想,写作更重要的是为人生。一个会写作的人有一颗不同于常人的心。“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写作中,个人得以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自我,这是写作过程,也是认识过程。我想到自己写的那篇《还有个老家可以回》,写作的过程让我发现自己对老家、对老人原来是如此依恋,这才以前自己都没有发觉。于是,回老家的次数多了,对老人更加理解了。这就是写作使我“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我所生活的这个小“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不是“为人生”吗?

三、写好记叙文

1.例1《小北的“烦心事”》,这是续写作文(河北《考试说明》训练题)也是话题作文,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开头写一篇作文。反其意行之,写“送人玫瑰,不一定得手有余香”。

2.例2《擦去污痕》不平铺直叙。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就要完完全全写真事吗?

思考:

“真情实感”不等于完全的“真实事件”,“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并不是完全重合,“真实”与“真实性”是两个概念,文学作品可以不是百分百分的生活的“再现”,而是经过作者主观心灵观照之后的生活的再现,有时,它虽然不完全真实,但是具有“真实性”。

还要思考一个问题,“真实性”的把握是否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得好好想一想。

第一关:不能完全抄作文选上的文字。

第二关:要用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对故事进行加工,让故事往下发展,要会编故事,让这个人的“头”在浙江,“身子”在安徽,“脚”在河北。许多学生不会写作文,是因为他不会联想和想像。

思考:

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学生不会写作文”这一现象,我们会看见什么本质呢?教学中,要多问“为什么”,这是探寻现象的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

齐白石说“学我者死,似我者生”,我们所说的“写真事”,这个“真事”是个“似真”,从写作角度上说,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需要:真实+合理联想想像=成功

追求:人+事+物(景)+情理(梁衡“五绝”)

3.例3:两个事例组成一篇文章。

三个片断(三点运思)(三棱镜效果)

一个学生难以把一件事写具体时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写作。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西游记》《水浒传》中的“三”)

思考:

这就是“材料连缀法”啊,从思维的角度来看,是“异中求同”,也可以“同中求异”,但是这种组材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题目,例如以“最美”为话题,就不宜这样。再如,高考作文题中的“最具风采的……”就不适宜。这种方法的确格式工整,而且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写这样的文章似乎更容易些。但是,不要忘了,一定的写法总是适合一定的情境。而且,过于强调“套路”容易使写作僵化。

4.例4: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一篇习作《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网络阅读+对联+朗读。

一件事情可能会干瘪,三个片段就更充实。

思考:

这其实与上面的那篇文章的构形方式是一样的。

5.例5:《今儿个真高兴》(考试说明)

按时间顺序组织二至三个材料,再如:七年级欢,八年级蔫,九年级抬头不见天。

这是分叙,“花开几朵,各表一枝”。

写作要积累,一是积累生活,二是积累阅读,积累阅读又有两个方面,一是积累素材,二是积累写法。

思考:

想起田贺书老师的观点:写作教学要向阅读要素材、要话题、要范例。

6.例6.插叙(《爸爸的花儿落了》《杨修之死》)

一些观点:

作文要靠历练。

我们要会作文,起码要懂作文。(建议老师们读一些文章学)

作文能力的形成:积累、认知、表达。

师生共评共改共生。

作者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作文水平的高低。

思考:

作文能力不能靠教导,只能靠训练,而且应该是有指导的训练。

想起网上的一个观点:一群不会写作文的老师大喊大叫着教作文,哈哈……也有几分悲哀呀。我以前就是一个不会写作文的老师。不会也没有关系,起码得学呀,可以和学生一起学着写,可以读一些写作原理的书。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修改做出示范和指导,但是不可替代,改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经历了自己修改的过程,学生才会明白好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

“认识水平高”是“作文水平高”的充分条件,是不是必要条件呢?那看这个“认识”的内涵是什么了。“认识”是对于世界、自我的,还是对于写作、文章的?如果两者都有,那么就是必要且充分条件了。

-我在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