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江晚照苍霞洲》:福州的 “霞浦”往事

 乡愁里的福州 2022-04-24


苍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东起台江路,西至支前路,南连江滨路,北靠三捷河,总规划占地面积约7公顷,其中包括了上下杭、中平路等景区。本文在这个地理范围内简单介绍苍霞洲的历史情况。

半江晚照苍霞洲

作者:孟丰敏

图片:福建画报社

夕阳半落,南台江上霞光万道,暮云、春树、楼宇缀点人间,流光瞬息变幻,江畔一双深邃的历史目光在眺望着江面旖旎风光,是否忆起为“苍霞晚照”赋诗的诗人们?抑或他在遥望江对岸的英雄林觉民?这尊伫立在苍霞公园里的雕塑就是近代名人严复。两位乡贤的心灵对话早就穿越了闽江和时空,留下一片爱国的斑斓色彩在苍霞洲,在有福之州。

月夜的苍霞洲美吗?多少年前,中国著名作家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写道:“在南台的高楼上住下的第一晚,推窗一看,就看见了那一轮将次圆满的元宵前的皓月,流照在碎银子似的闽江细浪的高头。”原来,郁达夫爱这“中国的莱茵河”的南台江。

《福州府志》记载,两千多年前的闽越王无诸曾在闽江钓到了一条白龙,因此仓山区和台江区之间的南台江又叫白龙江。

一座闪闪发光的钓龙台、一个开国建都的闽越王无诸、一位唤醒民智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严复,让苍霞洲的往事变得神采奕奕。苍霞洲,诗情画意的名称背后承载的是一条江河帮助福州人民不断穿越自然的艰难险阻,靠着智慧与勤劳一次次成功地让城市变得越来越繁荣的悠久历史。

代以前,古苍霞洲位于台江区南部江滨地段(简称南台),万寿桥(今解放大桥)以西,中平路以南的闽江沿岸,呈长方形地块,隔江与龙潭角、仓前街、上渡街相望。这里原为闽江水域,其后,因泥沙淤积,遂成沙洲,后与陆地相连后渐有人烟,船民多至此栖息。福州上游各府商贩坐船到此停泊,港内小舟络绎,集散货物,极为繁盛,市肆渐开,一派水乡风光。

《南唐书》、《淳熙三山志》、《榕城考古略》、《闽都别记》记载,古苍霞洲盛产白虾,地名俗称“白虾浦”。

保大四年(公元946年),吴越军队来福州支援闽叛将李仁达时,从白虾浦登岸。当时的白虾浦还是海岸,因泥泞难行,需铺一层竹布席方可通行。

在城南与吴越对打的南唐将领冯延鲁没有竹布席可铺路,无法进攻,不禁感慨道:“城所以不降,恃此救也。”谁能想到呢,当时保护福州城的原因竟是因为苍霞洲还是海岸无法登陆呢?

后“虾”讹作“霞”,该地名又称作“霞浦”。《福州府志乾隆本》记载,雍正十二年,市内的海防同知厅移驻南台霞浦街。霞浦街上有霞浦驿。《福州掌故》解释:“距南唐兵马攻国的时间——公元945年,已七八百年。难怪人们只知苍霞洲和苍霞,却不太知道霞浦和虾浦。有人解释,虾和霞,福州方言同音,互相使用,情有可原;有人解释,书面称虾不雅、改为称霞,以除俗称。众说不一,却都与福州话的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区分有关,习惯上大家都明白,也都能接受。这种地名的称谓现象较为常见。”

《全闽明诗传》记载,明朝,南台江的对岸是盐仓山(今仓山区),江南江北,遥相呼应,江北故名“仓下洲”。当时,盐仓山的天宁寺内设盐仓、米仓,“仓下洲”有什么呢?

明朝时的苍霞洲,北面与洋中街道交界,由三通桥向西,沿三捷河至三捷桥。其西面与帮洲街道交界,从三捷桥向南沿三捷河至闽江。南面与仓山区以闽江为界。邻近的帮洲曾是一块沙地。沙地尾端伸入闽江中由三县管辖,被称作“三县洲”即今三县洲大桥下的陆地。帮洲舟人过客,杂处其中。当地人以渔为业,同时耕种蔗、麻、豆、芋。

明朝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福建市舶司由泉州迁移到福州河口,福州成为中琉朝贡贸易的唯一港口。河口万寿桥、柔远驿、进贡厂一带日渐商业繁荣,尤其明清几次为抗倭而实行海禁时,福州港因保持中琉朝贡贸易,成为全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创造了一段对外贸易的辉煌繁华时光。明朝的福州在中国历史上可谓一颗璀璨的明珠,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意大利神父利玛窦在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的陪同下,游玩福州后,在《中国札记》中写道:“这座城市在全国是最富足和供应最好的。它是全省的首府,非常富庶肥沃……所有田园都景色美丽,并且散发异香,因为有许多各种香花,它也点缀着种植在江河溪流畔的绿村……他们的城市大多建在河畔,可通航,城市四角有壕堑,使城市变得十分坚固。”

利玛窦记载的一派田园风光景色应当和柔远驿有关。琼河两岸的经贸繁华胜地,景色十分富丽、寸土寸金。每到琼河畔的柔远驿开馆贸易前几日,本省和徽浙赣三省的商户蜂拥而来,住在河口一带等待开馆。而商铺、会馆自柔远驿日渐延伸到苍霞洲、上下杭一带,促进了古苍霞洲的经济繁荣。

纵观多本古籍记载可知,明朝以前,苍霞洲曾有多个地名,如“白虾浦”、“霞浦”、“仓下”等。这些地名应是不同历史时期所使用,某个时期可能也同时使用,如福州又称作闽都、三山。

为何又名为“苍霞”?《福州百科全书》记载:“泛指中平路以南至闽江北岸,西至支前路一带,古为冲积洲,后淤成陆地。相传由观赏仓山晚霞倒映江中而得名,苍霞晚照是明代南台十景之一。”

那么,南台十景是谁选出的呢?为之取名“苍霞”的人是谁?

古苍霞洲多松竹泉石之胜,有大庙山、弥陀岩、观音岩、泗洲岩、石门箑等,洲渚碧翠、近城亦郊,引人入胜,吸引不少文人雅士隐居于此。尤其每年重阳节登高时,“全闽第一江山”的大庙山更是热闹非凡。

明代苍霞洲诞生一个著名诗人陈振狂在苍霞洲构筑“吸江亭”,请叶向高、闽剧儒林始祖曹学佺、福建文坛领袖徐兴公、工部侍郎董应举等相聚一起诗酒唱和。

叶向高是福清人,著有《苍霞草全集》。该书名与朱熹、福清市有关。朱熹的诸多诗句中都有“苍霞”二字,比如“危亭披豁对苍霞,策杖重来日未斜。”“素雪留清壁,苍霞对赤城。”在朱熹的眼中,满目江山如一樽酒,苍霞披照山川不仅是一种美景,还是他心中治国之道应同太极之道相符的美好理念。朱熹曾为福清市的灵石山题苍霞字,后人建“苍霞亭”纪念他。“苍霞晚照”成为福清八景之一。

当归鸟穿林,芳洲日欲斜时,夕阳把仓山的层层叠叠的翠色、高高低低的天宁寺红墙、一树一树的雪梅倒映在南台江中,江面上渔舟唱晚,万顷银波照烟村,半江晴霞。叶向高想起了家乡的“苍霞晚照”,又满怀与朱熹相同的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情不自禁地与曹学佺等名士念起朱熹的“苍霞”诗句。

叶向高、曹学佺、徐兴公、陈振狂等名士共同为南台赋诗,选出了南台十景。曹学佺常游历盐仓山的天宁寺和梅岭,因此江南的“天宁晓钟”“梅岭冬晴”和江北的“苍霞晚照”一起被列入南台十景中,又彼此隔江遥相映照,成为福州最美的风景区。

因名士诗唱“苍霞晚照”,从此白虾浦的“仓下洲”华丽转身为美丽的“苍霞洲”,有了文化底蕴与诗意气质。从此福州评话序头中也有了“梅鹊争春白鹭岭,落霞晚照苍霞洲”的唱词。清代学者梁上国《苍霞晚照》赋诗曰:“涨落芳洲日欲斜,半江残照烂晴霞。赤城散绮川如练,句里丹青属谢家。”

明亡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率大军围攻福州,火攻占领了整个南台,撤军时,南台万家无一存者。吸江亭因此也灰飞烟灭,遗址也不知在何处。

清康熙初年,中琉朝贡贸易恢复正常,商品市场日渐繁荣,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最热闹的地区进贡厂附近(今国货路)建耿王府(今南公园),南台因是闽江下游货物集散地,又靠近进贡厂而随之热闹起来。苍霞洲商业市场发展迅猛,民居日渐密集,吸引不少名人聚居到此,如清末武状元黄培松、民国书法家杨人麒等。

潘祖鏛的《南台坊巷竹枝词》写道:苍霞晚照满江红,精舍双轩迹早空。银币厂存银元里,沿洲抛网尽渔翁。诗中提及的“精舍”即翻译家林纾的私宅。1882年,林纾携母亲和妻女,举家迁至苍霞洲,在家中创办了福建第一所新式学堂——苍霞精舍。对当时全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都发挥了启蒙和推动作用。

林纾在苍霞洲度过了15年时光。《苍霞精舍后轩记》记载:“洲上居民百家,咸面江而门。余家洲之北,湫隘苦水,乃谋适爽垲,即今所请苍霞精舍者。”古苍霞洲是华洋共存的地方,苍霞洲的广裕楼当时可是福州城有名的休闲娱乐场所,宾客满门。

据说,早年林琴南经常在“广裕楼”宴请嘉宾,应店家要求写过不少对联,如“座中人选舞征歌顾曲,谁为周都督;名下士坐花醉月称觞,孰是李翰林。”其二:“步障隔江光,正打桨人来,踏歌声起;锦屏锁春色,看舞衿翠浅,腻烛红深。”诗中还提及“银元里”乃光绪三十二年秋间,乡绅林炳章和商人合资开设的苍霞洲银元南局。

除了林纾,曾在苍霞洲居住的著名人物当属严复。苍霞洲曾开设多家中医铺和西药店。严复的祖父自仓山区阳岐村来苍霞洲租赁房屋开医馆,悬壶济世。严复的父亲严振先医术高超,有着严半仙之美誉。严复出生在苍霞洲,拜闽中名儒黄宗彝为师,在苍霞洲家中学习,直至父亲过世后,带着母亲和妻子回阳崎老家。

五口通商后,苍霞洲水陆交通更加发达。龙岭顶大庙山北部有轮船航行招商局。江滨有水巷道、瀛洲道、十三桥道、十四桥道、万寿道、蛎船道等二三十个小码头,与江对岸仓山的舍人庙道、妈祖道、梅花道、轮船道形成了发达的闽江轮船航线。台江区的码头以货物进出口专用为主,如牡蛎船、陶瓷,还有私人商家专用的码头。民国时期,台江区的码头名称改为数字,从第一到第六。

近代,中平路(又名田垱街)上比屋皆是茶楼酒肆、旅社、餐馆、照相馆、钱庄、糕饼店、银店、烟店、鞋店、绸布店、棺材店、打石铺、看命馆、舞厅、影院、修理无线电以及堪称福州第一家“包车”出租业的大中汽车行等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被称作福州的“十里洋场”。这里的“浣花庄”是只为上流阶层服务的著名餐馆,还有两家著名的饭馆——福聚楼,其中一家是胡文虎的侄儿胡朝祥开设。这里又因秦楼楚馆如织,成为福州有名的“花街”,是纨绔子弟流连忘返的烟花之地。

说到花街,顺便提及清末经营纸张的百万富翁、长乐人曾文乾。他的儿子曾宜与上下杭的五个富二代结拜,号称“六君子”。曾宜娶了十二个小老婆,美其名曰“十二月花”,在洋中路建造十二座“浦霞金屋”藏娇。清代,苍霞洲依然有霞浦驿铺。他为金屋取名“浦霞”,是否因为位于“霞浦”?不得而知,但因此增添了一些纸醉金迷的富豪色彩。

这里的延平路原名海防前,因街上有清代海防衙署,后因延平会馆而更名,是当年著名的商业街。闽剧《贻顺哥烛蒂》里的主人公贻顺哥原型人物就生活在海防前,并开设一家贻顺哥丝线店。还有一家打铁店是福州俗语“卖嬷做大舅”的故事发源地。这条街东靠大庙山、龙岭顶,是南台名牌货一条街,有著名的葱肉饼、光饼、肉燕等小吃店、传统婚嫁嫁妆店。

斗转星移,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人口密集,又历经两次日寇侵略和八年抗战,苍霞洲也日渐成了棚户区,繁华往事已成戏。改革开放后,它凤凰涅槃,重新粉墨登场。

      


《乡愁里的福州》
讲述福州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史,重点介绍福州的琉球遗迹(河口人文风景)、探讨明清的中日琉关系。

《流翠烟台山》
述说仓山人文历史故事,全景式活画出近代福州口岸城市的熙熙攘攘的生态图像,反映福州悠久灿烂的海丝文化。其中部分篇章是作者在仓山生活的口述史,再现了仓山的旧日风情。

《琼花点绛马厂街》:述说马厂街的园庐故事、错综复杂的家族往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