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厥阴经脏两寒证 | 脏厥证——附思维导图

 道之中 2022-04-25



352

条   


   

   

   

   

原文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这段主讲:论厥阴经脏两寒的证治。

讲解:

本证成因:厥阴肝脏内有沉寒,肝血不足,复受外寒。

本条紧接第351条当归四逆汤证而来,内有久寒,是指厥阴肝脏原有沉寒痼冷,又有血虚寒凝肝经,于是形成了经脏两寒证。厥阴经寒用当归四逆汤;厥阴脏寒用吴茱萸汤,毫无疑问,厥阴经脏两寒,则当用两个方剂的合方,这就是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汤,温经暖脏祛寒。

当代临床,对于证候单纯,病机单一的病证,我们可以采用单一的方剂来治疗,如单纯的厥阴脏寒证,就选用吴茱萸汤;单纯的厥阴经寒证,就选用当归四逆汤,这就是许多中医学家强调的方证相对应的选方原则。但是临床病证常常十分复杂,病机也常常有多个方面,这时如果仍然采用方与证相对应的选方方法,就会感到顾此失彼,难以全面照应。仲景对厥阴经脏两寒的证候,采用了经脏同治,两方合用的方法,这就给我们做了极好的示范,从而提示,复杂病证,多重病机,就应当选用复合方剂或复合药组来治疗。

治法

养血通脉,温经暖脏,通阳散寒。

方剂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方义

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外散经脉之寒,以复脉回厥;吴茱萸、生姜内散肝胃之寒,以除痼疾。更用清酒和水共同煮药,以增强温通血脉、内散久滞沉寒的功效。

在《伤寒论》中用清酒和水共同煮药的方剂共两个,一是炙甘草汤,用清酒煮药,除有温通血脉的功效外,还有行药滞的作用;本方用清酒,主要在于温通血脉而驱散寒邪。

现代报道,除用本方治疗雷诺综合征外,有人用其治妇人缩阴,或因感寒而起病,或因房事后感寒而起病,证见少腹拘急,阴户紧缩,自觉向腹内牵引并伴疼痛,手足厥冷,脉微细,舌苔白润者。


   

   

   

   

配图


338上

条   


   

   

   

   

原文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338上)

这段主讲:辨脏厥证。

讲解:

一个外感病,出现脉微而厥,当为少阴真阳衰微,但发展至七八日,出现了全身皮肤发凉,这就是在少阴心肾真阳衰微的基础上,又发展至厥阴肝与心包相火的衰竭,也就意味着五脏六腑的阳气都已经衰竭,因此称之为脏厥。所谓脏厥,就是指内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真阳都衰竭而导致的四肢厥冷。内脏阳气大衰,正不胜邪,于是就出现了其人躁无暂安时的现象,这很类似于正气散乱的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因此病情险恶,预后不良。这属于六经病的终末期,因此有人认为,厥阴病的实质是寒证、死证,是六经病证的最后阶段。仲景未出治法,后人有建议用大剂通脉四逆汤或参附汤者。

本条的后半段是论述蛔厥的证治,蛔厥就是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时烦时止的证候,以便与躁无暂安时的脏厥证相鉴别。蛔厥属于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我们将在寒热错杂一节中讲述。


   

   

   

   

配图

01

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高清导图加小编微信进社群获取

02

漫画说伤寒论


       

       

点击此动图进入漫画版伤寒论


       

03

漫画说金匮要略


       

       

点击此动图领取《图说金匮要略》PDF高清原版


       

0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