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了,“药”怎么办?(一)

 吴药师 2022-04-25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处于睡眠状态,睡眠与呼吸空气和摄入食物一样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恢复精力和缓解疲劳。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大数据调查显示,全球有近2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中国人群中有近40%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障碍。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主要症状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min)、睡眠维持障碍 (整夜觉醒次数I>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 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出现失眠症状改怎么办?

【具体治疗方法】

指南推荐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由于长期疗效心理治疗要优于药物疗法,指南首选心理治疗作为失眠症的治疗方法。指南推荐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酌情给予催眠药物,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延长有效睡眠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标。本期科普,小编为大家介绍失眠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应遵循个体化、按需、间断、足量的原则。

【指南推荐的用药种类】

选择的顺序为:首选短、中效的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 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如雷美替胺)、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 如曲唑酮、米氮平、氟伏沙明和多塞平),抗抑郁药物尤其适用于伴有抑郁和/(或) 焦虑症的失眠症患者。

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分为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on-BZDs)。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良反应较轻,已逐步成为临床常用药物

(1)苯二氮䓬类药物:FDA批准艾司唑仑、氟西泮、夸西泮、替马西泮和三唑仑治疗失眠,国内也常使用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和地西泮。可改善入睡困难及增加总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包括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低、跌倒、认知功能减退等。

停药时可出现戒断症状及反跳性失眠。对于有物质滥用史者应警惕药物滥用风险。肝肾功能损害、重症肌无力、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及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禁用BZDs。

(2)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和佐匹克隆可治疗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扎来普隆仅适用于治疗入睡困难。突然停药后可能发生一过性的失眠反弹。一般不产生日间困倦,药物依赖风险低于BZDs。

【治疗注意事项】(1)给药方式:连续治疗(每晚睡前服用1次);间歇治疗(非每晚服用,如每周选择数晚服药而非连续每晚服药)。推荐间歇给药的频率为每周3-5次,应由患者根据睡眠需求“按需”使用:

① 预期入睡困难时(如当日事件导致情绪变化),于上床睡眠前5-10 min服用;

② 根据夜间睡眠的需求,上床后30 min仍不能入睡时,立即服用;

③ 夜间醒来无法再次入睡,且距预期起床时间>5 h,可以服用(仅适合使用短半衰期药物);

④ 根据次日白天活动的需求(有重要工作或事务),于睡前服用。

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作为首选药物使用时,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和人群。某些非处方药和中草药如抗组胺药、褪黑素和酸枣仁等证据有限,故指南不推荐以上作为失眠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指南推荐治疗剂量无效、对药物产生耐受性或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时,应考虑换药治疗,需逐渐减少原有药物剂量,同时开始给予另一种药物,并逐渐加量,在2 周左右完成换药过程。

而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考虑逐渐减量、停药;如失眠症与其他疾病( 如抑郁症) 或生活事件相关,当病因去除后,也应考虑减量、停药,但需避免突然中止药物治疗,应逐步减量、停药以减少失眠反弹,有时减量过程需要数周至数个月。

【温馨提示】

心理因素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自我调节情绪可以缓解症状;但如果被睡眠问题困扰两周以上,自身难以调节,最好及时就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