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服补液盐如何使用?(二)

 吴药师 2022-04-25

口服补液盐的作用以及III的优势有哪些?

含有在腹泻时通过大便丢失的人体重要盐分。新的低渗性 ORS(由 WHO 和UNICEF 推荐)减少了钠和葡萄糖的浓度,较之标准口服补液盐能减少呕吐发生率、减少大便量、降低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减少静脉输液率。这一配方被推荐给任何年龄和包括霍乱在内的任何腹泻

我们来看下口服补液盐发展的历史就更清楚了。


1817-1970年,霍乱大流行,死亡了上亿人,这时候出现了第一代的口服补液盐,临床开始大范围使用,使腹泻致死人数大为减少;在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口服补液盐I作为腹泻首选药;1985年推出了第二代,主要是使枸橼酸钠取代了碳酸氢钠,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腹泻治疗指南》指出世界范围内应用口服补液盐可防治腹泻脱水,不论病因、年龄,均有效且安全;2002年WHO颁布了新的配方,建议采用低渗取代传统补液盐。
2012年WGO全球指南《成人和儿童急性腹泻的全球观点》中提出口服补液盐和改善营养可能在降低腹泻的致死率上较降低发生率上具有更大的作用。
《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三种药物都有效,但是按照中国的国情来讲,更加适合低渗的口服补液盐。



儿童腹泻在开始时,需给予口服足够的液体用于预防脱水,每次稀便后补充一定量的液体,小于6个月的给予50ml,6个月-2岁幼儿给予100ml,2-10岁的给予150ml,10岁以上可以根据说明书服用,直至腹泻停止。特别注意婴幼儿应少量多次给予。
发生轻中度脱水的时候,
用量(ml)=体重(kg)X(50~75),在4小时内服完,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再选择适当方案。
针对于成人也同样提倡首先进行脱水评估后及时补液,具体可参照说明书执行。


口服补液盐III是低渗,这是什么概念?


渗透压的大小直接决定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与分布,传统口服补液盐(I、II)渗透压为311mOsm/L,而低渗为245mOsm/L;其中对于钠盐(如氯化钠)的要求不一样,低渗为75 mmol/L,I、II是90 mmol/L;表面张力也有所不同,标准口服补液盐I、II在2/3张,而III是1/2张,III的张力是小于I和II的,如果I、II用于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可能会出现高钠血症。对于轻度脱水的可能选择I、II就可以满足要求了,III对于轻、中度脱水均可。实际上在口味方面两者也有差别,III的口感更好,微甜,儿童接受度更好。

口服补液盐III成分组成(表1)



补液盐自己可以配制吗?

根据上述补液盐的区别,可以发现补液盐的配制是有严格规范的,都是根据人体的具体需求补充的钾、钠、氯等离子,个人配制如果剂量不准确,造成渗透压、表面张力、离子浓度等不能达到标准,可能会适得其反,不能达到补充的效果,反而使病情加重。建议在能够获得标准药物的情况下,不要自己配置。

哪些人群不能够服用补液盐呢?

患者需要注意使用补液盐时一定要告知医生个人的基本情况,如尿量较少或者没有尿;严重失水,已有休克的早期表现;严重腹泻,补液盐无法补充足量;葡萄糖吸收有障碍;肠梗阻、肠麻痹和肠穿孔的患者;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性障碍的;新生儿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参考资料

1.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

2.2012+WGO全球指南:成人和儿童急性腹泻的全球观点

3.药品说明书

科室:合肥京东方医院药学科
作者:李莉莉

审核:惠磊
编辑:刘彦会 
主编:吴新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