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为何难出清官?原因很简单,因为还没上任就欠下了一屁股的债

 皇家书库319 2022-04-25

有读者留言,希望御史写一篇关于清代新官上任的文章。之前这样的文章已经写过不少,不过多为制度方面的,没有交代一些细节问题。这一次就以知县为例,来讲一讲新官上任的经济开支问题。

所谓的新官上任,具体是指首次授予官职的,而非晋升、调转。按清制,候补知县进入吏部铨选程序后,本人是必须留在京城待命的,一旦通过铨选就可以拿到官凭赴省上任。

为了让读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御史便以同治年间广宁知县杜凤治为具体事例,来讲一讲他拿到官凭以后,是如何解决上任前的经济问题的。

杜凤治上任前的经济情况

杜凤治的情况很有代表性,他是举人出身,咸丰五年获得拣选知县的资格。和众多的候补官员一样,他在京城呆了整整10年,期间尝试了各种途径,做了种种努力,但实授仍然是遥遥无期。

同治四年三月,杜凤治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实授,分发广东任知县,他与二十七日在吏部领取上任凭证,凭证上注明:“本年八月初七日到任”。

关于新官上任,朝廷是有时间限制的,以任所路途远近为标准,一个月至四个月为限。清初时期这个制度执行得很严格,一旦出现延期的情况,就要受到处罚,甚至要被革职。但晚清时期,几乎形同虚设,官员上任延期见怪不怪。

杜凤治的上任凭证上规定的是100天,但他没有马上出发,而是在京城耽误了四个月,直到八月初三日才启程,到了广宁上任时已经是十月二十四日了。

杜凤治之所以在京耽搁四个月之久,不是他挑肥拣瘦,主要原因就是缺钱,此时的他身上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这并非个例,清代候补官员在京等候拣选期间,除非是大富大贵之家,绝大多数的候补官员,和杜凤治并无二异。

官员没钱上任的这一现象,让不少人看到了商机,当时京城的各大钱庄以及商人,便以极高的利息借贷给这些新任官员,久而久之在官场上就有了“拉债”的叫法。实际上,大多数新官上任,都少不了要和这些人打交道。

杜凤治得缺后,主动上门拉京债的不下四五十人,但杜凤治认为利息太高,没有达成共识。这个行业里头是有规矩的,以乾隆年间为例,如果借债5000两,那么到手的只有2500两,称“对扣”。晚清时期,这个比例更小,到手的仅有2000两左右,而且还有许多的附加条件。

六月二十九日,杜凤治终于拉倒了京债,说定借4000两,对扣,实际到手2000两。不过借款人提出了要求,需派出一人作为杜凤治的长随。

然而,杜凤治这笔借款还没有离开京城就已经花光了,因为按官场惯例,新官上任少不了各种孝敬。不幸的是杜凤治借来的2000两银子,连孝敬的费用都不够,更别提路上的开销,以及到任时的花费了。

无奈之下,杜凤治又继续拉京债,前后共借了五次,借款数额近万两。到了这步田地,杜凤治似乎已经看开了,反正是债多不愁。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躺平。

从杜凤治拉京债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启示

1、清代地方官自上任之初,便已陷入债务危机。

官员到外地上任借债不是清代独有的,唐代就有类似的情况。后来的宋、明时期,朝廷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也出台了一些措施,规定新任官可以在户部暂支两个月的俸禄。而到了清代,朝廷则没有任何表示,于是拉京债的现象就十分普遍。

账其实是很好算的,杜凤治不过七品的广宁知县,年俸仅有45两。雍正以后实行养廉银制度,广宁也不是一个肥缺、要缺,养廉银仅为600两。这样算下来,杜凤治的合法年收入不过才645两。

而杜凤治的债务却高达上万两,要想还清这笔钱,不吃不喝也要15年。更何况不吃不喝是不现实的,实际上这点微薄的薪水,根本不够一年的开销,杜凤治还需要自掏腰包。

在这样的情况下,贪污受贿、权钱交易也就顺理成章了。杜凤治还算是有良心、有品行的人,尚能懂得节制。可即便这样,他也不能不法外伸手。

2、新官借债容易丧失自主权,给胥吏提供了权力空间。

前面提到,杜凤治拉京债时,借款人就提过附加条件,就是派人到广宁任上担任长随、家仆。杜凤治有过几次借款,这就说明跟随他一起上任的长随、家仆可能还不止一个。

这些长随、家仆到任后,主要起到的是监督作用,确保东家的利益不受损失。此外,这些人由于是借钱的爷,所以也会将触角伸向当地的政务。不难想象,指望他们去勤政爱民又或是造福地方,那是极不现实的。

清代州县官随带的长随是有限额的,规定是不超过20人,如果违反要受到降一级调用的惩罚,但实际上却是往往超编,有的达数十人乃至上百人。其中有相当部分的胥吏,都是债主的代言人,获取利润就是他们的根本出发点。

从杜凤治乃至相当部分的州县官经历来看,他们想独立自主有所作为很难,因为清代的制度层面存在诸多的弊端,作为一个封建官僚,从上任的那天开始,就注定当不了清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