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版《黄帝内经》第三 生气通天論篇

 火岩山 2022-04-25

道附於物,形異而常,弗移於大小細微,氣化無窮,非質而莫之能致。故天地物一爾,人豈有異乎?

天光下施,地氣上應,化物交牝,生炁通天。天氣一,施而自專,地氣純,應物自勤。交徹變氣,運之爲時,此三者合之而生者,爲之生氣。天地氣皆一也,而應有所異。異者,氣薄厚也。變者,易寒熱也。薄厚者,極高下所出也。寒熱者,屢親疎有距也。故其兆五,東傾風,南傾暑,西傾燥,北傾寒,中傾濕。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鞏固,雖有風邪弗可害之。失之,矢陽氣,矢陽而悖逆時序,則內塞九竅,而外壅肌肉,則營不運,此謂自傷,氣自削也。

陽傷於寒,則陽氣內封,而昏暈不時,起居若驚,神氣浮動,安寢不實,知夢若行。

陽傷於暑,則多汗煩燥,喘渴有聲,不燥則熱刑於中,內熱外寒,而言不次體若燔炭,汗出則安。

陽傷於濕,則頭如裏濕,熱不能除,甚則大筋若抽縮之急,其肌肉鬆耎無著於力。大筋若抽縮縮而緊,爲急爲拘。肌肉鬆耎無著於力,爲痹爲痿。

陽傷於氣,則氣疾而濕熱互剝,氣濕熱爭,肌肉腫脹。肌肉腫脹則氣血筋骨行津混亂,而陽氣衰微故疲。勞傷筋骨而擾神氣,煩惱干陽合而亂營血。若是則天真耗竭,筋脈脹,肌肉積結而爲核癭。

陽傷於夏氣,則使人少氣而善怒。少氣善怒則陽火治,乃肝氣不得節治而火動也。故房勞於腎者,四時之氣皆忌之。

春之風,夏之暑,長夏之濕,秋之燥,冬之寒,四時怒之火謂六淫。六淫者,六邪化也,天真其遂能耗散,當避者也。是以腎傷則膀胱竭,目暗(盲)不可以視。腎之竅在耳,耳閉不可以聽。其勞甚,則精神耗散而氣血脫,虛火播而身若国将滅之,四分五裂而無所王,虛極陽火亢進,則愈難禁乎欲恖,終致竭滅矣。故六邪相侵者同也,其邪勝正與不及之變,差之一毫,去之千里。若其氣正,而順應乎天然,則其病微,而其癥輕,其治亦不難矣。

三陽互博於內,則外衛缺缺,裏燥表虛,營血上聚,而陽弗下行。故在上則氣血逩併,在下則營衛空虛。頭重,腳不著力,氣短身重,悶悶若塞。此怒火,恖甚之過耳。甚而勞火交加,外傷風淫,則內剝之氣迫筋傷絡,肌緩骨縱,著力如綿,無功負形。陽薄於內而血脈妄行。血脈妄行則偏汗偏沮。半身不遂,汗出淋淋爲寒濕之變,則內熱外散,毛孔閉塞,內熱外濕,結於4皮腠之間,而爲疣爲疚爲痤爲疿。

若是也辛膩太過,則濕毒內結。違其常,則爲㽷爲疢1。其氣逆則發疪㾅,脾胃痰濕勝,逢淫風於陽,其內外交結,則爲疥癩與鈎㽽,痠痟痛首,甚則臓腑鬱毒。內發瘤積𤹪2癘,外作㽷疢癰疽,其反入骨,則肌病擠出掘矣。

夫六淫之變也,赤朱痰毒,鬱3火之濕所發也,膩脂淫血亦發之矣,紫青風火之毒也。其怒火由血而發之者也,紅白濕邪之淫也,瘙癢不禁,外多發,乃思欲傷氣滯乎脾腎者,淫氣之散也。

𤺃4痒痤痡,邪氣幷而傷乎皮者也。𤺺5𤸽癍白,金失血榮。𤺺𤸽癍紫者,氣傷榮血,以此類別矣。

骨裏肉腠,爲膏膜流溢之膩所遺封害,則內熱蒸泄。而風濕之邪,干乎四肢。凅其發也,疔生四梢,此陰毒之襲虛也。寒涼形勞,汗出淒風,外搏膚腠,脂液遂凝滯於毫竅,滲涸皶於皮膚,陽鬱於內,濕火併發,發爲朱疽,此陽毒之客於穴也,大甚則焫出之已矣。

陽氣精華其上養神明,其下生精氣,其柔榮筋,其真養絡。邪存之,則則皮腠開闔不得,其名曰脈痞。乃寒之襲也,肌裏之邪,積無從瀉,因生僵痿不利。寒陷於脈,留舍經血,濕溜之則發爲痬瘻,肉腠相連,背脊中寒,則陽氣爲邪所變化,肌僵筋淤,沉重濇痛。其傳臓腑,則畏懼生驚駭甚,恐惶日增,陽悖陰逆,則營逆血鬱,血鬱則火毒結,結則墊塞,與濕竝之肌理,而爲膿臃。

汗未止,則形虛氣消,風寒傷之俞穴,遂閉熱不出,至秋則兩熱相爍,振振而慄,寒熱相移,名爲風瘧。

故曰痰者,萬惡之源。淫者,糜亂之端。寒者,百滯之泉也。是言暴病之來,此非天災也,乃人不慎之過耳。若是者,久病而不以爲然,入而傳化也,或壯而未知之,其大作耳。

世人寄以祝巫,其心神之所病已,其志恐畏者可已。其身之所病,則可虞也。若致上下陰陽,互不交通,否隔日進,良醫無力,則神工亦弗能爲也。故有風、有濕、有寒、有熱皆鬱毒封害經脈肌肉者也。

上經曰風者,百病之始也。氣者,災害之源也。故焦燥失神,風之戶也。鬱悶憂煩,風之合也。心清神靜,則內腠閉拒,雖厲風苛毒,弗能爲害。體應自然,則和同於道,雖病痛雜疾,莫可爲殃矣。

病者,皆陰陽失合氣血搏激散渙之故也。是以三陽內蓄,怫結不通曰隔。隔者,非病於形而病於氣者也。當急宣之瀉之,不然,則陽燥爍其陰,陰枯陽竭矣。

是以日作夜息,以和陰陽,晝動養陽,夜息養陰。旦日之中,陽氣之所生。日夕則陽氣虛,而氣穴閉闔矣。

故午后則陽明氣收,太陰司衛,拒外之能薄弱,當無勞乎筋骨,息無勞心志。子后則少陰氣收,少陽司衛,靜心息養,則和於陰而滋乎陽也。反此者,形削骨枯,氣機搏否。陰者營形藏精,營養五臟者也。夜則澆灌以營陰,晝則流注以滋陽。故陽失陰則厥,陰失陽則懣。

故日陽月陰,夜陰晝陽,互動而和,則生道倡。故經曰,四時之動也,與之上下。陰中之陰,其精萃榮乎臓,陰中之陽,其晶養及精髓,其營乎血,而資乎肌裡。陽者,衛乎形表活躍有形而司生者也,固而衛乎外。陽中之陽,其精榮榮乎神。陽中之陰,其晶衛乎精,其次資乎性,而養乎筋血。

故曰,陰不勝陽,則脈流搏急,而疾走狂歌。陽不勝陰,則五臓氣爭,九竅閉塞。陽上行而衛乎外,陰下行而營乎裡。

陽之養也,則祛煩勞、忌甚怒、汗勿風、寒勿傷、毋思懕則神氣清而陽和氣爽。

陽之養也,則戒憂鬱、禁急燥、多息眠、少惑牽、少熱煎則心志靜而血養臓安。

陰平陽祕,精神乃治。陽和陰靖,生道益昌。

五臓之和,五氣擾之。五臓之生,源乎五味。五臓本氣,傷在五味。

是故味過於酸,則肝木勝,而脾土石,脾土石而水消。

味過於鹹,則骨壯血瘀,筋骨僵硬,則心氣抑鬱而澀難。

味過於甘,則脾盛,脾盛則中氣喘滿,腎氣受製,是以失其衡而消下。

味過於苦,則心火得滋而脾土實寒,胃氣不調,筋骨痿逆。

味過於辛,則肺得之宣,而筋脈沮馳,多涎汗瀉,精神不密,內塞以虛。

謹和五味,則骨正筋柔,氣血調泰,慎知五害,則諸邪不干,陽氣固密。


注释:

疢 Chèn,热病,亦泛指病:~疾。

原文为(病頭,區多口),用𤹪代替。

鬱,郁

𤺃xiāo 腫也

𤺺:音旦。癬病。

不一样的《黄帝内经》第一,见者有福

不一样的《黄帝内经》第二  四气调神大論篇(封控期大礼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