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诗的公案

 皓皓说吧 2022-04-27

  文/郑文光

  关于新诗,有诗人简单爽快定义:口水不是诗;谜语不是诗;散文分行不是诗;平淡的口号不是诗;粗俗的文字不是诗。没有之外,诗歌可信马由缰。然诗评家却猛掀口诛笔伐:新诗没有了形式制约,它就像飞机在高空失控,谁都无法阻止,机体向地面俯冲。制约力的缺失或纵容,带来的后果是:泛滥的、毫无节制的表达,垃圾语言的倾泻,以及虚无缥缈的内容。以上两种观点,简言之:“自由与节制”的碰撞。这一撞,使新诗两不讨好,并成为调和不了的公案……

  我是旧诗的江湖清客,一生都在“自由与节制”中左冲右突。故我的理解应从艺术本体切入。本体,即艺术本身之规律。如:能称诗,就该有“音乐感”。要实现音乐感就必须强化音律,驾驭音律。

  新诗,“现代汉语诗”简称。即用现代汉语及其格律创作的诗歌。

  新诗格律,含音律和形律。音律,与诗歌声音相关;形律,与诗歌文字相关。新诗格律以音律为主,形律为辅。比如新诗的分节分行属形律,其用有利诗作整齐匀称,兼利朗诵掌握间歇及停顿。至于节与节,行数多与少?行与行,字数多与少?只求美观大方为宗旨。允许随人所好,自由发挥。列兵式、犬牙式、列兵犬牙交替都行,可各显神通,不拘一格。

  新诗的音律,“音步”是关键。音步即节拍、停顿。这种“语法停顿”,是正确表达内容、思想和情感的必杀技,也是划分音步的依据。音步,声的延长和加强,统称“顿”。“Ⅰ”表示轻而短的停顿叫“小顿”;“Ⅱ”表示长而重的停顿叫“大顿”。音步数量以大顿计,写诗能让音步与字义达到“音义”同步,是一种境界。

  音步如何确定:

  新诗23字音组,与45字音组,以“相重相间”来组合诗句音步。如此,既可安排虚词,又使长句也能产生抑扬顿挫节奏感。故新诗中1-3字的音组称“短步”;4-6字的音组称“长步”。一字短步通常位于诗句开头或结尾。如:

  徐志摩《再别康桥》第一节

  轻轻的Ⅱ我走了,(两短步)

  正如我Ⅱ轻轻的I来;(一短一长步,一字结尾)

  我Ⅱ轻轻的l招手,(一字开头,一短一长步)

  作别Ⅱ西天的l云彩。(一短一长步)

  新诗撇开“自由与节制”的碰撞,但造句不能不妥处语言的“语法停顿”。有鉴于口若悬河的效果,如沙里泼水。基于此,我以最言浅旨深的二句话提供读者思考,即:诗歌看功力,诗性看才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