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回汉代吃什么?手持这本《汉代饮食宝典》,做个地道的汉人吧!

 昵称62572576 2022-04-27

文史君说

提起汉代,大家首先想到什么?帝王将相还是才子佳人?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朝代,占据人口多数的普通人,才是构成这个朝代的主体。而这些普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面目都是模糊不清的。这些汉代的普通人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是汉代这个朝代的真实面目。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带来“这才是汉朝”系列专题。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通过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全景展示,带给你一个真实的汉朝。第一期,就让我们从“吃”开始。

前些日子,一篇网文在网络上引起极大关注。其内容是一名穿越回秦国的人,到饭店吃饭时,与店小二的一段对话:

“里边请,请问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打尖!来碗西红柿鸡蛋面。”

“抱歉,客官,面条要到宋朝才能成形呢。西红柿现在南美洲才有,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土。”……

可见,不掌握《历朝饮食穿越宝典》,你无论穿越到哪个朝代,都会“吃瘪”。那么,这部《历朝饮食穿越宝典》(汉代卷)上,都记载了汉代时期哪些饮食种类呢?让我们一起来查阅、盘点一番吧。

一、植物类主食

(一)农作物种类

汉代时期,用作主食的粮食作物,主要有黍(又称秫、糜子、黍子、黄米)、粟(又称稷、禾)、麦、稻、麻、菽、高粱、芋、荞麦、青稞、小豆、豌豆、扁豆、黑豆、胡豆、绿豆、胡麻、鹊纹芝麻等。其中,豌豆、扁豆、黑豆、胡豆、绿豆、胡麻、鹊纹芝麻等,为由外引入的品种。

上述粮食作物的种植有一定的地域性,形成了饮食的地域差别。大致来说,北方以黍、稷、麦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同一类粮食又可分为许多品种,且存在质量上的差别。如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M167出土简牍,记载的稻米就有粢米、白稻米、精米、稻燤米、稻粺米等品类。临淄西汉齐王墓陪葬坑出土的铜壶、钫、罍等器物,上多有“上米”、“下米”等铭文,证明陪葬有不同等级的米。

(二)植物类食物种类

1.蒸煮干饭

稷、黍、麦、稻等均可以煮成干饭。稷、黍、稻做的干饭,时称为米饭;其中粟米饭较普遍。麦做成的饭,则称为麦饭,也较常见。另外还有火炒的粟饭,称为糗,吃时多就水、浆或羹等,便于下咽、消化。

2.羹、粥与稀汤

羹食是当时主要的食品,除肉羹、菜羹外,还有黍、稷、稻、粱等粮食做成的羹。长沙马王堆M1出土竹简记载有稻米做成的白羹等。还有用粮食与肉类共制成羹,如牛白羹、鸡白羹、白羹等

粮食在水中熬煮,做成粥或稀汤,稠者为粥,稀者为汤。

3.饼

饼是由谷物粉面制成的食品。它与粮食加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密切相关。。杵臼、碓可对粮食进行粗加工,磨的推广使用,可将粮食加工成粉面。西汉初,磨已渐普及,徐州地区很多西汉初期墓葬,如凤凰山M1中,即有形制完备的陶磨。《急就篇》:“饼饵麦饭甘豆羹。”《三辅旧事》:“高祖徙丰沛屠儿卖饼商人。”

汉代玉磨

汉代时,饼品种丰富。就制作方式而言,用水煮的称为“汤饼”,用笼蒸者称为“蒸饼”,用火烤者称为“炉饼”。因添加原料的不同,三者又各包含很多种类,“汤饼”有豚皮饼、细环饼、截饼、鸡鸭子饼、煮饼等;“蒸饼”有白饼、蝎饼等;“炉饼”有烧饼、胡饼、髓饼等。胡饼是在烤饼上撒上芝麻,烤出的饼香脆,颇受欢迎,东汉晚期,胡饼得到极大普及。

髓饼是用动物的油脂作为添加料,和面制成。长沙马王堆M1出土竹简记载的饼类品种,有稻食、麦食、黄粢食、白粢食、粔籹、稻蜜糒、稻糒、赖頪、白頪等。

二、肉食类食物

(一)肉食的来源

1.饲养的家畜家禽

汉代时期的肉食,主要来源于人工饲养的畜禽类动物,包括马、牛、羊、猪、犬等家畜,及鸡、鸭、鹅等家禽。西北地区,还饲养和食用有驴、骡、骆驼等牲畜。如山东诸城汉墓出土的庖厨画像石中,有宰牛、羊、猪、鸡、狗等形象,悬挂有龟、鱼、雁、鸟、兔、猪头及不同动物的腿肉等。湖南沅陵虎溪山M1 出土《美食方》,记载了作为菜肴的肉食原材料,有马、牛、羊、豕、犬、鸡、牛肩 掌、牛北(背)膂、心、肺、膏等。

上部的画像中有各种家禽

2.狩猎获得的野兽飞禽

汉代时期,上至帝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会捕捉一些野生动物,来改变膳食结构。上林苑是西汉皇帝狩猎巡游的场所,狩猎图在汉代壁画、画像石(砖)等中,均较为常见。文献记载的捕捉的野生兽禽,包括鹿、麋、野猪、熊、虎、豹、狼、狐、兔、雁、雉、雀、鹤等。山东微山夏镇出土西汉晚期画像石中,有弯弓射虎、持戟刺虎、甩筚罩兔等形象,原野上还奔跑着鹿、兔、野猪等野兽。

汉代狩猎画像石

3.捕捞的水生动物

汉代时期,人们食用的水生动物,种类较多。如广州南越王墓发现的水生动物,有真骨鱼类、鲤鱼、大黄鱼、广东鲂、真虾等鱼虾类,及青蚶、楔形斧蛤、河蚬、耳状耳螺、海贝、蚌壳等贝类与螺类动物。鱼骨在许多汉墓中均有出土,淡水鱼食用较为普遍。许多庖厨宴饮画像中,常见悬鱼、捕鱼的画像。如山东微山两城乡出土的水榭人物画像中,刻画有罩鱼、叉鱼、撑船及鱼鹰捉鱼等形象。

汉画像砖中的捕鱼画面

4.两栖类动物

这一时期人们还捕捉、食用一些两栖类动物。如南越王墓出土有中华花龟、中华鳖及其它龟鳖的骨骼,汉阳陵外藏坑有青蛙骨骼。

5. 昆虫类动物

汉代时人经常食用的昆虫类动物,主要有蝉、蝗虫等。邳州燕子埠汉墓前室南壁右下侧画像,有一孩童以长杆捉树上的蝉的图案。一件汉代绿釉陶炉上部两侧各有一签,签上皆串四蝉,当是烧烤后食用。

6.禽卵

汉代时人还经常食用家禽或野禽产的卵,较为常见者,就是鸡蛋。如江陵凤 凰山M168出土的竹笿内,即保存有鸡蛋。

(二)肉食的食用方式

汉代时人食用肉类的方式,主要有烹、煮、烤、腊、酱等方式。如马王堆M1出土有串肉的竹签。山东诸城汉墓画像中,有切肉者、串肉者、烤肉者等图案。

这一时期,脯、腊肉、火腿等肉类加工品已经出现。目前在湖南发现的一些高等级墓葬中,常见有“脯”字的遣册。马王堆M1、M3出土的竹简则记载有昔(腊)肉。

三、蔬菜

汉代时可食用的蔬菜种类很多,《急就篇》列举了13种蔬菜。马王堆M1出土有葵籽、芥菜籽及蕹菜籽,简牍记载的蔬菜有笋、藕、芋等。葵食用普遍,种植地域较广。居延汉简记载,某亭种植的12畦菜中,7畦为葵,5畦种的是葱、韭菜、芜菁、荠菜、姜、苜蓿等。汉代时,徐州及周边地区人食用的蔬菜,主要有葵、芹菜、芜菁、芋、葫芦、荸荠等。各地墓葬中,还发现有葫芦、冬瓜、菠菜、笋、萝卜、葱、蒜等。

四、水果、干果

汉代时人食用的水果, 既有我国原产的水果,也有直接由外传入或传入后栽培的水果。

我国原产的水果与干果主要有桃、梨、枣、酸枣、杏、李、柿、梅、杨梅、青杨梅、枇杷、柑橘、柚、荔枝、桑椹、银杏、松子及香瓜、甜瓜、菱角等。史书中所载“好枣”、“好梨”等,应是优良的水果品种。

由外国输入,且多数在我国境内开始普遍栽种的果品有葡萄、胡桃(核桃)、石榴、无花果、橄榄、西瓜、胡瓜等。西汉早期徐州北洞山汉墓中,发现有葡萄。这说明以往葡萄系张骞从西域带回的说法,并不准确。安徽六安双墩 M1出土有西瓜子,证实西汉时,我国已有西瓜。

五、调味品

汉代时的调味品,主要有花椒、姜、葱、蒜、茱萸、木兰、桂皮、茴香、盐、酒、酱汁、醯酸、豉、酱、曲等。其中,葱、蒜、芫荽等非我国原产,系汉代时期随着中外物质文化的交流,传入我国,成为重要的调味品。豉一般用煮熟的豆类发酵后制成,所以有时又称为豆豉,是汉代时期新发明的调味品。酱的加工原料多,豆类、谷物类、水果、肉类、鱼虾等均可为原料,酱基本呈糊状。

文史君说

汉代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内容,在上承先秦饮食礼俗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改善,主要表现在食物品种增多,并有一些新的食料出现和推广。对魏晋乃至后世,都有较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有关考古发现,还纠正了以往一些不准确的说法。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2.(东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3.彭卫、杨振红:《中国风俗通史》(汉代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4.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