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瓷历史文化(64):建窑—因斗茶而兴的宋代名窑㈥斗茶中的建盏

 眉州闲人688 2022-04-27
文章图片2

南宋 建窑曜变天目碗 高6.8、口径12、足径3.8cm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讲完哥窑与龙泉窑后,应朋友们的期待,我接着讲中国陶瓷文化历史长河中非常重要的名窑——建窑建窑是建阳窑的简称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其核心产品就是其貌不扬但在北宋时名闻天下、朝野青睐的小黑碗——建盏。【建盏收藏人士听到我这话就不服——什么叫“其貌不扬”?!先别急,后面我会跟你说清楚的。】如今,建盏十分火爆,爱茶之人总是要聊聊建盏的,凡有藏品的总爱想着法子展示,或显摆或观赏,雅兴满满。然而,依老程观察,不少人对建窑和建盏的认识,存在一些疑惑、片面、偏颇甚至错误之处。建窑(建盏)是如何火起来的?建窑在北宋如日中天,为什么后世没有把建窑定为“宋代五大名窑”?建盏的流行代表了怎样的文化内核?斗茶和建盏始作俑者是宋徽宗吗?且待老程来引经据典、拨云开雾,还原历史真相。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斗茶中的建盏

《建窑》之五:斗茶中的建盏.mp329:53
来自老程家的业余生活

从前文宋徽宗的《文汇图》和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撵茶图》、《斗茶图》以及佚名的《斗浆图》等宋代名画里显示的茶盏绝大部分都不是建盏这一事实也可以推断,包括皇帝在内,宋代斗茶所使用的茶盏,不一定都是建盏。这一结论也许出乎很多专家、学者的意外!但是,建盏成为宋代审美文化的标志性风格之一是大家认可的。那么,建盏到底代表着一种什么样的审美文化呢?

我曾在《中国瓷器的巅峰——汝窑》一文,对宋代文化做过简单的描述和概括:刚刚统一天下的北宋人,厌倦战乱,乞求平静、安全、舒适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经过不到50年的恢复和快速发展,宋朝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间富庶和社会发达等方面,远远超过大唐盛世,成为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最繁荣时期。到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经济高度发达的宋朝,完成了儒学复兴,产生新儒学——理学,并且儒、道、佛三家相互交汇和发展,掀起新文化运动;推广书院制度,诗词、书法、雕塑、石刻、绘画、音乐等艺术都达到新的水平,文学著作丰富,史学家辈出;宋朝的科学改变世界,毕昇、燕肃、苏颂、沈括、钱乙、李诫等科学家辈出,四大发明有三个在宋朝被投入实用。人们生活舒适富足,精神世界充满自信,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就占了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六家!形成了一个比唐代更为庞大、文学素养更高、精神世界更为丰富的文人士大夫阶层。

在这个阶层的引领下,宋朝一反唐代雍艳富厚之风,奉行“合于天意,厌于人意”理念,掀起追求“天工与自然”的美学思潮,无论在诗词歌赋、书画艺术、饮茶文化、瓷器釉色(如汝窑)等方面,都在追慕一种看似平淡无华、但越品越能感觉韵味悠长的意境。从这种角度去看斗茶与建盏的流行,你或许有不同的感悟。

前面提到,范仲淹于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前后所作的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描绘的虽然是激烈生动的斗茶比赛场面,反映的却是北宋前期文人士大夫之间崇尚精致、古朴、唯美、自然、和谐的氛围和心境。“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这里的“紫玉瓯”就是建盏,建盏成为斗茶(茶道)中关键环节——充分展示茶汤色泽之美,在茶汤入口前构建出令人愉悦的唯美意境。范仲淹和章岷虽然都是北宋官员和诗人,但范仲淹在年龄、官职、才学、名气都比章岷高不少,他俩能在斗茶中相互和韵,足见北宋文人士大夫阶层精神世界的理念是趋同的。

文章图片5

北宋 范仲淹诗《酬李光化见寄二首》收录于《四库全书》之《范文正集》卷四

范仲淹一生酷爱饮茶,留下涉及斗茶的诗作共有四首,其中《酬李光化见寄二首》中又提到斗茶:“石鼎斗茶浮乳白,海螺行酒滟波红。”石鼎是一种又粗又厚的深色陶制烹茶用具,南北朝时期就有,为爱茶者喜用,既能保温、又能显示茶汤之白色,还有古朴拙雅之韵。黑色建盏的流行来源于石鼎?抑或范仲淹诗中的“石鼎”就是建盏之喻称?总之,从目前能找到的古籍看,范仲淹是继陶谷之后,北宋第二个提到建盏的,如果考虑同时提到建盏和“斗茶”的话,范仲淹是第一人。

文章图片6

北宋 梅尧臣诗《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收录于《四库全书》之《宛陵集》卷五十六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大概第三位既嗜茶如命又提到建盏的重量级人物,就是北宋诗人、太常博士梅尧臣。

梅尧臣生于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死于北宋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他在《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一诗中,先是描述自唐代陆羽至今茶的发展和武夷山北苑团茶如何如何好,再夸欧阳修的茶道天下第一,接着写建安太守拿来好茶,众人一起品尝,好茶和着诗意,非常惊艳,都醉了,醉得饥肠辘辘,其中一句“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形容兔毫盏与好茶的搭配,是多么相得益彰(“依韵”、“次韵”都是和诗的一些方式)!

梅尧臣与欧阳修的关系非常好,他比欧阳修大,还受过欧阳修的举荐,他写诗比欧阳修还早,后来欧阳修的声望超过了他,欧阳修一直称梅尧臣为“诗老”,以示尊重。梅尧臣曾经和欧阳修、尹洙发动过一次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对于北宋诗坛乃至中华民族文化都起到过巨大的影响,被认为是宋诗的“开山鼻祖”,王安石、苏东坡都深受他的影响。梅尧臣的诗中,与欧阳修直接有关的,包括和诗、交流、称颂、赞美等超过164首!而欧阳修写给梅尧臣的诗有67首、祭吊诗2首、书信46封、送行文1篇、祭文1篇、像赞1篇,可见他俩惺惺相惜、彼此互懂、至死不渝。南宋的陆游更是对梅尧臣崇拜至极。

文章图片7

北宋 欧阳修诗《和梅公仪尝茶》收录于《四库全书》之《文忠集》卷十二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翰林大学士欧阳修,生于北宋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死于北宋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是宋代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对茶更是酷爱至极,不仅酷爱还要求很高,特别是对烹茶用的水,曾经对陆羽所说的天下二十泉进行过考证,并写有《大明水记》和《浮槎山水记》,均收录于《四库全书》的《煎茶水记》中。欧阳修在他的诗《和梅公仪尝茶》中,也提到了建盏:“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萧洒有余清。“叙述与友人在好季节,用建窑紫盏共品建州贡茶、和诗吟唱(亦为斗茶)的乐趣。这里,建盏是能够展示北宋士大夫闲逸、品质生活的重要用具。由欧阳修带出的学生王安石、苏东坡亦给北宋政界、文坛更带来不小的影响。

蔡襄也是一位斗茶高手,生于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比欧阳修小五岁。根据蔡襄在文中的自述,因宋仁宗赵祯多次向蔡襄过问建州贡茶之事,蔡襄于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前后,给皇上上奏《茶錄》二篇——上篇论茶和下篇论茶器,后因流出引起轰动,在众多好茶官员推崇和要求下,于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五月二十六日《茶録》定稿交付刊印。三年后,司马光开始写《资治通鉴》。《茶錄》成为继陆羽的《茶经》之后最重要的茶类专著。前文已经讲过,蔡襄在《茶録》中明确告诉大家茶盏的实用功效——茶色白的话宜用紫黑色建盏,盏壁厚适于保温。他那首《北苑十咏》之《试茶》:“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雪冻作成化,云间未垂缕。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更是脍炙人口。建盏之所以在全国流行,离不开蔡襄的推波助澜。

文章图片8

北宋 陈襄诗《和东玉少卿谢春卿防御新茗》收录于《四库全书》之《古灵集》卷二十四

北宋著名大臣、理学家陈襄在诗中也提到过建盏。陈襄生于北宋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死于北宋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福州人,爱茶,其人公正廉明,识人善荐。他在《和东玉少卿谢春卿防御新茗》中写道:“尝陪星使款高牙,三月欣逢试早茶。绿绢封来溪上印,紫瓯浮出社前花。休将洁白评双井,自有清甘荐五华。帅府诗翁真好事,春团持作夜光夸。”在试茶(斗茶)中,上好的春团早茶,在紫色建盏中,点出漂亮的图案花样,美不可言。

文章图片9

北宋 苏轼诗《送南屏谦师》收录于《四库全书》之《东坡全集》卷二十六

大文豪苏东坡生于北宋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比蔡襄小25岁,和蔡襄一样,他十分喜欢茶和懂茶,还酷爱斗茶,对蔡襄敬佩有加。

不过,有些文章记载的一段苏、蔡在杭州斗茶的故事,却是编造的,事实上他俩不可能在杭州见面并斗茶。苏东坡一生存世3900余首诗中,有近80首关于茶的诗,我找到其中两首明确提到过建盏。

一首是《送南屏谦师》,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十月二十七日,苏东坡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在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为苏东坡点茶。苏轼欣赏谦师点茶之后,非常享受,感受到谦师的技艺非同一般,便专门作诗一首,记录此事并送与谦师:“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谦师高超的点茶技艺,在建窑兔毫盏中,点出天台乳花、玉川凤液这些世间少有的极品经典之作(玉川即茶仙卢仝的大号),堪比美酒,把苏东坡彻底惊呆。

可见,在北宋斗茶高手心目中,建窑兔毫盏往往是和顶级的茶道技艺相搭配的。

文章图片10

北宋 苏东坡诗《游惠山》收录于《四库全书》之《东坡全集》卷十

另一首是《游惠山》三首之一:“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惠山即无锡惠山,其山下的泉水——惠山泉被陆羽评定为天下第二泉,在京城的文人士大夫、达官贵人都爱大老远从惠山泉运水来烹茶。苏东坡于惠山,在林间生火,用惠山泉烹茶,将茶汤点入黑色建盏里,明亮的窗外洁净秀丽如画,这一切,真是“色味两奇绝”!一生喝过的茶,这一顿全盖了,你卢仝(玉川子、唐代茶仙)怎么样,你再讲究,还不如我这山野之人,想睡睡想喝喝。这一盏美味,谁来和我共享?

文章图片11

北宋 苏辙诗《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载于《四库全书》之《栾城集》卷六

北宋散文家苏辙,是苏东坡的亲弟弟,生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他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嗜茶者。苏辙在其诗《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中,有一句:“蟹眼煎成声未老,兔毛倾看色尤宜。”在斗茶中把玩建窑兔毫盏,也是一种非常上档次的乐趣。

文章图片12

北宋 黄庭坚诗《满庭芳 茶》收录于《四库全书》之《山谷词》

文章图片13

北宋 黄庭坚诗《西江月 茶》收录于《四库全书》之《山谷词》

文章图片14

北宋 黄庭坚诗《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收录于《四库全书》之《山谷集》卷十二

文章图片15

北宋 黄庭坚诗《煎茶赋》收录于《四库全书》之《山谷集》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诗人、苏东坡弟子黄庭坚,更是一位嗜茶如命的大咖。黄庭坚生于北宋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他一生写有关于茶的诗超过35首,他在《满庭芳 茶》中有“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在《西江月 茶》中有“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在《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二首》中有“螺甲割昆仑耳,香材屑鹧鸪斑”、 在《煎茶赋》中有“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之都濡高株,沪州之纳溪梅岭,夷陵之压砖,临邛之火井,不得已而去于三,则六者亦可酌兔褐之瓯,瀹鱼眼之鼎者也”等,碰见好茶和重要场合,均要使用黑色兔毫盏或鹧鸪斑盏。

文章图片16

北宋 秦观词《满庭芳 茶词》收录于《四库全书》之《淮海集 长短句》卷中

北宋太学博士、文学家、词人秦观的词《满庭芳 茶词》:“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似动。开尊试、一品奔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诗中表达斗茶意境,在紫黑色建盏的衬托下,展现一派祥和朦胧寂静之美。秦观生于北宋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死于北宋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字少游(即大名鼎鼎的秦少游),其才华很受苏东坡、王安石器重。在秦观的诗词里,能发现独特的审美境界,他擅长使用精美凝练的辞藻,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传写凄迷朦胧的意境,营造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秦观因此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文章图片17

北宋 释德洪诗《无学点茶乞诗》收录于《四库全书》之《石门文字禅》卷八

文章图片18

北宋 释德洪诗《与客啜茶戏成》收录于《四库全书》之《石门文字禅》卷十

北宋还有一位颇有争议的诗人释德洪,在诗中提到建盏。释德洪,生于北宋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死于靖康之难之后的公元1128年。他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两点,一是其经历复杂、人品一般,曾因冒名剃度而被判刑,又因牵涉其他案件而多次坐牢;二是在编撰《四库全书》时,纪昀(纪晓岚)等人发现,释德洪的诗很多是假托黄庭坚等人之名而作,目的是标高自己以追求名利,还发现他众多弟子故意拿他的诗和苏东坡、黄庭坚的诗去比较以抬高其身价。他在《无学点茶乞诗》中有”鹧鸪斑中吸春露,如未沾着则鲜趣“、在《与客啜茶戏成》中有”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绞刷鹧鸪斑。津津白乳冲眉上,拂拂清风产腋间“等诗句提到建盏,但意境一般。

文章图片19

北宋 赵佶著《大观茶论》收录于《四库全书》之《说郛》(明陶宗仪编)卷九十三

现在该说说宋徽宗赵佶了。赵佶,生于北宋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死于金国金熙宗天会十三年即南宋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因宋哲宗无后而终,在北宋宋哲宗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时,赵佶由端王替补成为大宋皇帝。宋徽宗除了治国理政一塌糊涂之外,兴趣爱好颇为广泛,什么道教、书法、绘画、音律、喝茶、斗茶无一不精,是一个典型“不务正业”的帝王。

说到斗茶,现在有不少书籍说是宋徽宗创造的、发起的,这是个错误。我前面举那么多文人士大夫的例子,可以说明在宋徽宗出生之前,斗茶和建盏在北宋就已经十分流行。当然,宋徽宗作为皇帝,对斗茶的痴迷与参与,客观上确实把斗茶和建盏推高到更加火爆的程度。宋徽宗还在蔡襄书籍《茶錄》基础上,写出了《大观茶论》。《大观茶论》成书于北宋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篇,已成为我国当代和日本茶道的经典之源。

《大观茶论》的”盏”篇,颇有深刻的见解:“盏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徹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把建盏在点茶、斗茶中的作用,从技术和操作层面已经说得清清楚楚。那么,建盏在斗茶中的作用仅仅如此吗?

文章图片20

北宋 赵佶作宫词 收录于《四库全书》之《二家宫词》卷上(明毛晋编》

我们从明代毛晋收录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段宫词“螺钿珠玑宝盒装,琉璃瓮里建芽香。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可以看出,宋徽宗更看中的是整体搭配,他认为螺钿珠玑需要用宝盒来装、北苑团茶要放在琉璃瓮里、顶级的茶汤必须用兔毫盏来烹制,只有这样搭配,才能相得益彰。

文章图片21

宋徽宗赵佶绢画——听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我曾在《中国瓷器的巅峰——汝窑》里讲过,宋徽宗赵佶是一个造诣很高的艺术天才,他的字、他的画、他的诗词、他喜欢的汝窑、他钟爱的建盏,人们总能从中体验到一种意境——一种与大自然生命融为一体的空明无尘、大势若静、大态若凝。这是一种很高远的艺术家审美意境,如果我们从这种境界的高度去看建盏的美,就不仅仅是“盏黑能衬托茶汤白色”那么简单了。

文章图片22

宋徽宗赵佶书画——蠟梅山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艺术群星璀璨、审美意境高雅的巅峰时期。进入元朝,野蛮统治使中华文化受到一定破坏。这就能解释中华民族的审美观,自元朝开始为什么出现断崖式下滑,以至明代文献把建盏写成“又黑又笨又丑”的、俗不可耐的东西!清康熙皇帝做六十大寿时,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把收藏的各种精品古瓷器当成重要礼品进献康熙,其中却没有一件建盏!

文章图片23

宋徽宗赵佶书画——瑞鹤图 辽宁省博物馆

也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看,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日本人自宋朝之后,对建盏就一直保持持续不断的痴迷,因为他们懂得宋朝人的审美观、知道建盏美在哪里、懂得如何去欣赏建盏的美。

文章图片24

宋徽宗赵佶的书画真迹

应该说明的是,在现代,从上个世纪到现在的这轮建盏“热”,也不能代表审美观的回归。大家知道,这轮建盏热,主要是因为建盏在拍卖市场屡创新高的引发的,是一种“趋利”性畸形”建盏狂热“。在这轮建盏热里,A货制造者、经销商、收藏者们真正懂得欣赏建盏的,却是极少。

文章图片25

南宋 陆游诗《斋中杂题》《无客》收录于《四库全书》之《宋诗钞》卷六十六、六十七

从南宋开始,皇帝不再大张旗鼓斗茶,文人士大夫们的赏茶风气也没有北宋那么火爆,但却不乏爱茶名士,他们在诗中不仅写到茶,还写到建盏。一个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诗人陆游。陆游生于北宋宋徽宗宣和7年(公元1125年,两年后北宋灭亡),死于南宋宋宁宗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一生笔耕不断,共创作一万多首诗,存世9300首。陆游在诗《斋中杂题》中写道:“列屋蛾眉不足夸,可斋别自是生涯。闲将西蜀团窠锦,自背南唐落墨花。棐几砚涵鸲鹆眼,古奁香斮鹧鸪斑。绝知造物殷勤意,成就衰翁到死闲。“在诗《无客》中写道:”今日了无客,翛然尘柄闲。砚涵鸲鹆眼,香欣鹧鸪斑。木落风初劲,云低雨尚慳。西湖未暇到,卧看曲屏山。“

文章图片26

南宋 杨万里诗《和罗巨济山居十咏》收录于《四库全书》之《宋诗钞》卷七十一

文章图片27

南宋 杨万里诗《《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收录于《四库全书》之《宋诗钞》卷七十五

另一个是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诗人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南宋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10月,死于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这年正是蒙古铁木真称汗为成吉思汗之年),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在诗《和罗巨济山居十咏》中写道:“只拥书千卷,何须屋万间。新堂傍溪水,大字署蓬山。恰有乘风客,来分半日闲。自煎虾蟹眼,同瀹鹧鸪斑。”在诗《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中写道:“头纲别样建溪春,小璧苍龙浪得名,细泻谷帘珠颗露,打成寒食杏花饧。鹧斑碗面云萦字,兔褐瓯心雪作泓。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杨万里的诗就像建盏中的一盏茶汤,浅显易懂、清新自然而沁人心扉……

(全文完)

参考书籍、资料:

  1. 叶麟趾著《古今中外陶瓷汇编》1934年出版
  2. 宋伯胤《建窰調查記》载于《文物》1955年3期
  3. 冯先铭《瓷器浅说》(续)载于《文物》1959年5期
  4. 冯先铭《从文献看唐宋以来饮茶风尚及陶瓷茶具的演变》载于《文物》1963年1期
  5. 叶文程《福建建阳水吉宋建窑发掘簡报》载于《考古》1964年4期
  6. 冯先铭《新中国陶瓷考古的主要收获》载于《文物》 1965年9期
  7. 李德金《朝鲜新安海底沉船中的中国瓷器》载于《考古学报》1979年2期
  8. 凌志达《我国古代黑釉瓷的初步研究》载于《硅酸盐学报》1979年3期
  9. 叶文程《关于建窑几个问题的探讨》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3期
  10.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冯先铭等著 文物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
  11. 薛翘《宋元黑釉茶具考》载于《农业考古》1984年1期
  12. 林忠干《福建建阳古瓷窑址调查简报》载于《考古》1984年7期
  13. 顾文璧《建窑“供御””进琖“的年代问题—宣和遗事—建溪异毫琖正误》载于《东南文化》1986年1期
  14. 叶文程《略谈福建古代陶瓷窑炉类型的发展》载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1期
  15. 陈显求《供御油滴和龟背兔毫—建窑二绝》载于《河北陶瓷》1990年4期
  16. 傅宋良《福建建阳牛皮崙唐代窑址调查》载于《江西文物》1990年4期
  17. 李德金《福建建阳县水吉北宋建窑遗址发掘简报》载于《考古》1990年12期
  18. 曾凡《建盏的新发现》载于《文物》1990年10期
  19. 陈显求《建盏珍品的研究》载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91年4期
  20. 谢日万《建窑黑釉瓷创烧_兴盛和衰落的年代》载于《东南文化》1992年5期
  21. 陈显求《仿制宋鹧鸪斑建盏的工艺基础》载于《中国陶瓷》1993年1期
  22. 李民举著《建窑初论稿》收录于《“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3. 寒星《毛氏陶艺访谈录》载于《收藏家》1994年5期
  24. 李达《鹧鸪斑建盏仿制及形成机理探讨》载于《福建轻纺信息》1994年12期
  25. 陈显求《大型御用建盏》载于《陶瓷学报》1995年1期
  26. 陈显求《从稀珍残片研究结果论国宝油滴建盏的特质》载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95年1期
  27. 毛晓沪《建盏辨伪—毛氏陶艺访谈录之三》载于《收藏家》1995年1期
  28. 栗建安《福建建阳县水吉建窑遗址1991、1992年度发掘简报》载于《考古》1995年2期
  29. 莫贤书《建窑与兔毫盏》载于《农业考古》1996年2期
  30. 林蔚文《“唐物天目”茶盏在日本的传播》载于《农业考古》1996年2期
  31. 曾凡《建盏赴日特展考古记事》载于《农业考古》1996年2期
  32. 陈友良《略论唐宋元时期闽北山区的开发与发展》载于《南平师专学报》1996年3期
  33. 曾凡《建窑考古新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载于《文物》1996年8期
  34. 李达《建窑铁锈斑盏仿制及斑纹形成研究》载于《福建轻纺》1997年2期
  35. 欧阳世彬《建窑兔毫盏与大云寺茶诗》载于《陶瓷学报》1997年3期
  36. 陈万里著《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
  37. 李达《论鹧鸪斑建盏》载于《陶瓷学报》1998年2期
  38. 姚敏苏《越瓯建盏觅松风漫谈唐宋瓷茶盏》载于《收藏家》1998年4期
  39. 吕成龙《试论建窑的几个问题》载于《文物》1998年7期
  40. 刘涛《黑盏“天目”茶文化》载于《文物世界》1999年1期
  41. 郭景康等《用PIXE技术测定古代建窑”供御“、”进盏“瓷片的主量、痕量化学组成》载于《中国陶瓷》1999年3期
  42. 舟冰《一代风流黑釉盏》载于《农业考古》1999年4期
  43. 林巧《宋代的建盏》载于《福建艺术》1999年6期
  44. 檀瑞林《黑釉瓷的佼佼者—曜变》载于《四川文物》2000年1期
  45. 叶文程 林忠干著《建窑瓷鉴定与鉴赏》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46. 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47. 胡凌学《浅议宋建窑天目釉茶盏兴盛的原因》载于《景德镇陶瓷》2002年2期
  48. 吕成龙《日本所定国宝中的中国瓷器》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1期
  49. 刘志一《特大型龙纹兔毫釉窑变建盏研究》载于《农业考古》2004年2期
  50. 李达《宋代油滴茶盏鉴赏》载于《收藏家》2005年2期
  51. 柏跃德《建窑建盏与宋代斗茶文化》载于《装饰》2005年3期
  52. 罗劲松《宋元黑釉瓷的外销》载于《南方文物》2005年3期
  53. 朱广宇《宋代茶文化与吉州窑、建窑器的发展》载于《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5年4期
  54. 刘春福《建窑陶瓷的美学本质与工艺特征》载于《佛山陶瓷》2006年2期
  55. 李磊颖 刘春福《宋代建窑珍品及其审美内涵》载于《中国陶瓷》2006年2期
  56. 冯向前《建窑古瓷胎的产地和年代特征的NAA和WDXRF分析研究》载于《核技术》2007年6期
  57. 刘水清《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载于《中国陶瓷》2008年1期
  58. 刘水清《建窑建盏的简约风格探析》载于《景德镇陶瓷》2008年2期
  59. 曾智泉《建窑黑盏与宋代斗茶文化》载于《文博》2008年6期
  60. 李达《建盏揭秘—铁系结晶釉斑纹的形神之变》载于《收藏家》2008年8期
  61. 唐纬《吉州窑与建窑黑釉产品的比较—兼论两者在宋代的社会地位》载于《博物馆研究》2010年3期
  62. 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增订版 三联书店2011年3月出版
  63. 李伟东《中国古代兔毫黑釉瓷的组成及结构》载于《建筑材料学报》2011年3期
  64. 马骋著《建窑》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
  65. 陈立立《建窑最早生产兔毫釉考》载于《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年2期
  66. 江鹏飞《建窑与吉州窑素天目釉瓷的比较研究》载于《陶瓷学报》2012年3期
  67. 刘水清《建盏—从功能到审美的转变》载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6期
  68. 楼钢《大巧若拙—宋代建窑的黑釉艺术》载于《收藏》2012年13期
  69. 李知宴主编《宋元瓷器鉴定与收藏》印刷工业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70. 高美京《新安船出水陶瓷器研究述论》载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5期
  71. 张建仕《江西樟树博物馆藏南宋开禧元年珍品》载于《南方文物》2014年4期
  72. 张云《千年沧桑话建窑》载于《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9期
  73. 蔡捷《从建窑的兴衰谈宋瓷向元青花审美转变的文化背景》载于《艺术科技》2015年11期
  74. 吴小飞《建盏为什么能在宋代成为茶盏的代表》载于《收藏与投资》2016年5期
  75. 施泳峰《紫玉瓯心翠涛起—从宋代的斗茶习俗看建窑兔毫盏的工艺特征》载于《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6期
  76. 吴家洲《唐代福建制瓷业考察》载于《三明学院学报》2017年3期
  77. 先秦佚名著 晋代郭璞注《尔雅注》之《释木十四》 收录于《四库全书》
  78. 唐代 陆羽著《茶经》收录于《四库全书》
  79. 唐代 卢仝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载于《四库全书》之《全唐诗》388卷
  80. 唐代 张又新著《煎茶水记》收录于《四库全书》
  81. 唐代 吕岩(吕洞宾)著《大云寺茶诗》收录于《四库全书》之《全唐诗》858卷
  82. 唐代 温庭筠著 《采茶录》载于《四库全书》之《说郛》(明陶宗仪编)卷九十三
  83. 晚唐五代 苏廙著《十六汤品》收录于《四库全书》之《说郛》(明陶宗仪编)卷九十三
  84. 北宋 陶穀著《清异录》 卷上 收录于《四库全书》
  85. 北宋 范仲淹著《范文正集》卷二、卷四 收录于《四库全书》
  86. 北宋 叶清臣述《述煮茶泉品》收录于《四库全书》之《煎茶水记》
  87. 北宋 梅尧臣著《宛陵集》卷五十六 收录于《四库全书》
  88. 北宋 欧阳修著《文忠集》卷十二 收录于《四库全书》
  89. 北宋 蔡襄著《茶録》收录于《四库全书》
  90. 北宋 蔡襄著《端明集》卷二 收录于《四库全书》
  91. 北宋 陈襄著《古灵集》卷二十四 收录于《四库全书》
  92. 北宋 苏轼著《东坡全集》 卷十、二十三、二十六 收录于《四库全书》
  93. 北宋 苏辙著《栾城集》卷六 收录于《四库全书》
  94. 北宋 黄儒著《品茶要录》载于《四库全书》之《说郛》(明陶宗仪编)卷九十三
  95. 北宋 黄庭坚著《山谷词》 收录于《四库全书》
  96. 北宋 黄庭坚著《山谷集》 收录于《四库全书》
  97. 北宋 黄庭坚著《山谷诗》 收录于《宋诗钞》(清代吴之振编)卷二十九
  98. 北宋 秦观著《淮海集 长短句》卷中 收录于《四库全书》
  99. 北宋 唐庚著《斗茶记》收录于《四库全书》之《说郛》(明陶宗仪编)卷九十三
  100. 北宋 赵佶(宋徽宗)著《大观茶论》收录于《说郛》(明代陶宗仪编)卷九十三
  101. 北宋 赵佶(宋徽宗)作宫词 收录于《四库全书》之《二家宫词》卷上(明毛晋编》
  102. 北宋 熊蕃著《宣和北苑贡茶录》载于《四库全书》之《说郛》(明陶宗仪编)卷九十三
  103. 北宋 释德洪著《石门文字禅》卷八、卷十 收录于《四库全书》
  104. 南宋 杨万里著《江湖诗集》收录于《宋诗钞》(清代吴之振编)卷十一
  105. 南宋 杨万里著《朝天集》收录于《宋诗钞》(清代吴之振编)卷七十五
  106. 南宋 陆游著《剑南集》收录于《宋诗钞》(清代吴之振编)卷六十六、六十七
  107. 南宋 祝穆著《方舆胜览》卷十一 收录于《四库全书》
  108. 南宋 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二、四 收录于《四库全书》
  109. 南宋 周密著《武林旧事》卷二“进茶” 收录于《四库全书》
  110. 元代 托克托主编《宋史》卷一百八十四 收录于《四库全书》
  111. 明初 曹昭著《格古要论》卷下 收录于《四库全书》
  112. 明初 曹昭著 王佐增补《增订格古要论》卷七 收录于《续四库全书》
  113. 明代 许次纾著《茶疏》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刻本
  114. 明代 谢肇淛著《五杂俎》卷十一“物部三 茶“列入《四库全书》禁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