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误解,不邪行,浅说儒、释、道三家“无为”的不同含义

 卢易白 2022-04-27

涅槃,梵语

原指火的熄灭或风的吹散,

后成为古印度宗教通用术语,

有不生不灭之意,

指通过宗教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又译为涅槃那,圆寂,灭度,

解脱,无为等。

很有意思的是,

佛教东传之前,

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

也都有“无为”之说。

只不过三大文化流派中,

“无为”的含义各有不同。

佛教中的“无为”,

是指不再造作因缘惑业。与解脱(远离一切业果)可参照理解。

老子的“无为”,

其主要意义在于因势利导,

不图功,不取名,

不现有为之迹,

也称为清静。

杜光庭《道德经注疏》称:

无为者,

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

老子《道德经》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足见道家所说的无为,

并非是消极之义,

是针对有为(恣意妄为)而言,是在告诫统治者,要效法道的无为,顺应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那么,

后世为何会对道家“无为”之说,产生无所事事的误解呢?

西汉时期,

曹参继萧何任相国后,

“萧规曹随”,追求清静无为,这一做法,为儒家所诟病。

当时西汉立国初期,

应该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所以虽被误解为无所事事,但是政策本身,于国于民,都是有益的。

到了晋朝,

对老庄“无为”之说的误解,

进一步加深,

尤其是清谈之风盛行,

真是误国误民。

对“无为”真实义理的不明,竟造成如此惨烈的灾祸,令人痛心。

孔子所说的“无为”,

则是另外一层意思。

《论语.卫灵公》子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儒家的“无为”,

是形容尧舜这些明君,知人善任,垂拱而治之意。

具体结合儒家思想来看,

“无为”绝不仅仅是恭己正南面,

而是为政以德,

这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图片

明 嘉靖四十四年 少林寺

线刻《混元三教圣像图》

其实不论是儒家、道家,

还是佛家文化,

“无为”之义,

多少都受到了世人的误解。

特别是道家和佛教中的“无为”,

不仅俗人误解,

甚至一些学佛学道者,

也不明真义,

误为消极处世,乃至贸然离世修行,走上了越行越远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