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若能坚持放弃,就能坚持行动

 阿婧成长笔记 2022-04-27

《明天,妈妈不在》剧照

清晨5点钟闹钟响了,你把闹钟关掉,然后大脑里的两个小人开始打架,一个说赶紧早起读书,一个说被窝多温暖,还是睡觉舒服。

在自我精进方面,很多人都对这样的情况都不陌生,坚持某个习惯之后,惰性又恢复了,状态又慢慢回到舒适区了,有点焦虑,但又不知道怎么改进才好。

我们想要进步,但又力不从心,眼看那些优秀的人已经绝尘而去,而自己还像蜗牛一样原地踏步,难道我就天生比不上别人?为什么身体不受意志自己控制?

01.

了解我们的大脑

不是身体不受意志控制,而是你对自己还不了解,确切地说是还不了解自己的大脑。

人类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1)本能脑

3.6亿年前,海洋生物钟的鱼类开始向陆地迁移,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生物演化出了“本能脑”。

本能脑的结构非常简单,只为保证机体的生存,遇到猎物就捕食,遇到敌人就逃跑或者战斗...本能脑反应特别快,比意识还要快。

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用的是老式洗衣机,那时没有自来水,洗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换水。

有一次我伸手去抓洗衣机里的衣服,谁知洗衣机漏电,我还没反应过来手就缩回来了。

抱着被电得酥麻的左手,我被自己的举动惊呆了。是本能脑救了我,手逃跑的速度要远远大于大脑反应的速度。

本能脑的职责是为了保证我们能生存下去,并且生存得更好,所以吃喝玩乐,不耗费精力的事情是本能脑的最爱。当你想要吃火锅喝奶茶了,其实这都是本能脑的主意。

2)情绪脑

大约2亿年前,世界上有了哺乳动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它们进化出了“情绪脑”。

愤怒和恐惧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悲伤可以引来同伴的关爱...

情绪脑掌控我们所有的情感,爱恨情仇都在这里,是我们行为的总指挥。

3)理智脑

大约250万年前,人类大脑才进化出了“大脑皮层”,也就是“理智脑”。几乎人类所有的智慧结晶都是从这个区域产生的。

理智脑反应很慢,而且非常耗能,最快的运行速度为40次/秒,“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运行速度最快可以达到11000000次/秒。

相比之下,理智脑虽然最先进,但太弱小了。

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单的时候,火气蹭的就起来了,理智脑却躲着不肯出来出谋划策,就是因为情绪脑比理智脑反应快。

除非脾气下去了,“情绪脑”说,我不管了,管也管不了。这时候理智脑才能登上舞台,它会说,我们应该这样复习,查漏补缺,下次考试需要注意...

02.

怎么办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听一听三重大脑它们各自的心声,然后再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做出让大家(三重大脑)都满意的方案。

理智对身体说:你应该去学习!

情绪脑说:都干了那么长时间了,又没什么好处,我不开心!

本能脑说:先图生存才能求发展啊,娱乐娱乐、吃吃大餐、睡睡懒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这不都是为了你好吗?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提到,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因为它们的“力气”大;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 

当情绪脑和本能脑罢工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目前创造出来的愉悦不足以支撑情绪脑的需求,它们不开心,所以联合本能脑罢工了!

如果要再回到学习的正轨上,就需要理智脑反省和调整策略,之前的策略是不是太苛刻了,任务是不是太繁重了,是否需要穿插娱乐或者放松时刻...

1)后娱乐

当身体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时,理智脑需要站出来,和情绪脑和本能脑商量一下对策,看这个问题该怎么办。

理智脑通常会犯急于求成的毛病,它的任务就是监督今天学习到了哪些内容,有没有进步。

真正干活的是情绪脑和本能脑,这两位可不是任劳任怨型的。

生活不能只是枯燥地读书学习,还要放松和体验美好。不是不让玩,但也不能一直玩,比如每天学习2个小时,坚持一周就去吃一顿大餐犒劳一下自己。

你不能像资本家剥削劳苦大众那样,应有的福利你得给,该休息就得让休息,该娱乐娱乐,把它们两个哄开心了,它们才肯出大力。

2)降低要求

放低要求或者放低期待,多一些耐心,拉长做成一件事情或者养成一个习惯的期限。

周岭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提到他学魔方高级公式的故事:

他看到别人用高级公式在30秒内快速还原魔方很酷,于是报了课程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学。

但没几天就发现不是那么容易,高级公式比普通公式更复杂,容易记混了,速度还更慢了,于是想放弃。

但最终他没有放弃,而是改变了学习策略。

老师节奏太快,自己跟不上,那就不跟好了。把学习这套公式的期限放宽到3-6个月,自己每次只学会1条公式即可,如果想不起来就反复看视频练习。

20天后,他学会了大部分场景,速度也大大提升了,之前的挫败感完全消失,最后他终于学会了魔方的快速还原法。

大多数人都对自己或他人的能力报有过高的期待,而对一项新技能的难度和复杂性估计过低。

这就导致了个人能力和目标之间的矛盾,从而出现焦虑、无法专注的后果。

允许自己笨拙地开始,给自己更多的耐心、更长的时间去练习和实践,慢就是快。

3)消除模糊 

如果我们躺在床上仍然在犹豫起床or不起床,说明我们大脑中没有接下来的计划,没有想清楚早起到底是要做什么事情。

周岭在《认知驱动》中提到,真正的行动力不是意志力,而是清晰力。 

如果不清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我们就会行动力模糊。而懒惰是人的本性,没有目标自然就朝着那些简单、舒适的行动去了。

制定好行动计划,写下来,每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花多长时间,到点了一看计划清单,自然就不纠结了。

写在最后

成长路上免不了遇到各种问题,长期主义从来不需要坚持,能坚持的也不是长期主义。

了解自己的大脑,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顺应人性,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

成长路上都不是一路坦途,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成长就是一个了解自己、重塑自己的过程。

一起成长,一起加油!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用,请点个「在看」,谢谢!

作者简介

我是阿婧,专注读书写作,个人成长。持续分享成长干货和生活感悟。约你一起认识自己,发现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