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邓烂辉/怀念母亲

 潇湘原创之家 2022-04-27


怀念母亲



作者:邓烂辉

告诉你们伢细的(小孩),现在你们的牙齿好,能吃和想吃的东西就多吃点,等到将来老了,牙齿不好了,很多东西想吃也吃不了了。到那个时候就悔之晚矣。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母亲在餐桌上说的话。其实我们都是大人了,自己的孩子都七八岁了。母亲还一路叫我们伢细的,对我们的爱还这样周全。让我常常想起母亲的关爱。有时在梦里都常常听到母亲关爱我们的话,见到她那慈祥的笑脸。

我母亲和父亲都是生于一九三二年,今年十一月是母亲诞辰九十周年,比父亲小半岁(上次写过我的父亲)。

母亲姓李名解颐,出生在安定镇大桥村堂背屋场,本来也算一个好的家庭,可是她父亲——我外公在一九三六年因得肝病去世,当时只有三十七岁。丢下外婆和四个女儿。我母亲才四岁,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当时李家家族出面,帮外婆过继一个侄儿做儿子,是我母亲的哥哥。

从此以后,外婆辛辛苦苦带着五个孩子,都送到学校读书,母亲都是高小毕业。听母亲常说,外婆为了送她们姊妹读书,一生辛勤劳动,纺纱织布度日。还把家里仅有自己吃饭的田地都卖了,送她们读书。等她们读书毕业,就跟着外婆纺纱织布。慢慢的生话过的还可以。

解放后,一九五一年,母亲嫁给我父亲,在那个时候,母亲还算有文化的。跟着父亲,有时候间接还可以帮父亲代一二节课。后来生了我们几兄弟,就正式成了一个家庭妇女,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和家庭教育。

记得我读一二三册的时候,父亲已转行政工作了,很少时间回家,母亲一个人照顾我们几人,还辅导我们的学习,她买来些大张白纸,用剪刀裁成两个书本大,再把它一张一张的折成一个书本大,装订成一个本子,用毛笔写些常用字,放在那两层纸的中间,纸上印出内面的字影,让我照着她的字写,写的出她那样的字就可以了。她说那是模本,模仿着她的字写。

后来读到三四年级,她又辅导我们的珠算。她说珠算这门课很重要,你们将来长大了是很有用的。你们将来是男子汉大丈夫,一定要做个有用的人。所以你们一定要学好。她说老人们曾经说过:会写不会算,汉子去了一半。会算不会写,汉子也不假。还说要得算盘熟,多打六百六十六。就这样跟着学校的进程,一路辅导两年。到我们加减乘除都打熟了才停止。

后来我和我哥的算盘都打得好,尤其是我哥在当地打得还出了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年过去,我们都是青年人了,参加生产队的集体生产劳动了。每到农忙季节,母亲在家照顾我们,真是茶到手,饭到手。

冬天农闲时,有时要进山去打柴,在山里偶尔扯破了衣服,回来后母亲给我们洗干净,晚上在煤油灯下给我们缝补好。看到母亲缝补衣服,让我念起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最暖心的是,到底是母子关系,血浓于水。能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最劳累。总是问寒问暖,无微不至的关爱着我们。

到七十年代后母亲更加吃苦努力,为我们操办成家结婚。直到八十年代末,五姊妹已经成家,只有小弟还在读书。到九十年代初,小弟参加了工作。母亲非常高兴,可没多久,父亲的病又严重了。她又无微不至的关心,护理父亲。到九五年父亲去世后,她高兴不起来了。过了两三年,小弟成家结婚了。她才享享天伦之乐,可身体又不行了。虽说不用她再为我们操劳了。可她有时还是要唠叨几句。就这样好好歹歹的过了几年。不过儿孙对她还是很敬孝的。到二零零五年十月八日,母亲还是离我们而去了。

母亲节快到了,想想母亲生前对儿女们的爱。让我们一大家子都深深的怀念。

作者简介

邓烂辉,湖南平江人,爱拉二胡,爱看书,与麻友为伴。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