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想锻炼怎么办?不想学习怎么办?不想读书怎么办?……

 静听涛声依旧 2022-04-28

我们有时候比较消极,这不可避免,因为我们不是万能的神,不是机器人,这个世界上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我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绪,有情感的人。

所以,有时候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想干,准确点说,是不想做那些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的事情,比如读书学习,跑步锻炼等等。

那么,不愿意读书怎么办?不愿意锻炼怎么办?

……

阳明先生说过一个我之前没听说过的词语:

因病而药

什么是因病而药呢?

阳明先生说:“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先生告诉我们:白天做功夫觉得烦扰,就静坐;如果懒得看书,就去看书;这就是因病(懒得看书)而药(看书)。

懒得看书是身上的毛病,治好这个毛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自己赶紧去看书。

这看似简单的又有点可笑的办法,里面有什么深意呢?

因病而药告诉我们一个修身修心的要诀,就是要做到克己自制,有一种自律的精神。

要培养自律精神,就是要强迫自己每天去做一点内心并不愿意做、但是有价值、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以此来磨砺、调控自己的心性。

当我们强迫自己进入行动状态的时候,会逐步从中获取一种在进入此状态之前所体验不到的感觉。

就拿跑步锻炼来说,当我起床后不想跑步时(这样的情况极少),我就会问自己,你究竟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立志还算不算数?

因为我曾经立志成为一个坚持跑步的人,成为一个不因为年老给孩子添麻烦的人,所以,我就强迫自己穿上运动服,推开门,开始跑步。

一旦我开始跑起来,那种奔跑带来的战胜自我的感觉,那种跑步的快感,那种跑友们营造的氛围,就会让我完全进入状态,于是,又是一次酣畅淋漓的十公里奔跑。

读书也是这样,不愿读书时,我就拿起一本书来,一旦开始阅读,一旦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共鸣,就变得爱不释卷。

也许有人不赞同因病而药这种强迫自己的说法和做法,会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一种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学习、读书、锻炼,以为这样才符合心理学及大脑思维的规律。

但是,我们人性的弱点,人的惰性,人的贪欲等等,这些都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容易被征服,我们经常会在贪舒服、怕动脑中很快沦陷。

所以,我们应该强烈意识到:这个世间哪有那么多心甘情愿和自然而然就能成功的事情?除非是吃喝玩乐、纵欲享受。

一般来说,越有用的事情做起来越不舒服,最起码开始是这样的,至于投入进去,渐入佳境之后,那种忘我的心流状态,自是另当别论了。

因病而药,就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当我们这辆快要生锈的列车,一旦开始进入轨道,发动机一旦启动,一切就会发生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改变。

从心理学上来说,当你强迫自己开始去做这件事了,在行动中,你心中的所思所想也开始向你所做事情的方向集中,而你大脑中的想法所形成的心理图像,会将与之相应的事物吸引过来。

于是,积极的能量会重新回到你的身上。

因病而药,这个词真的是奇妙无穷!而立志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这一切发生改变的根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