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城夜话 | 武汉长江大桥上的雪松

 人文武汉 2022-04-29

武汉长江大桥给武汉人以足够的骄傲和自信。桥北是龟山,桥南是蛇山,放眼山水间,郁郁葱葱。当年,为了精心美化万里长江上亘古以来的第一座大桥,设计师分别对两端的引桥及山体进行了绿化设计,种植了多种乔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雪松,有鹤立鸡群之势。

雪松树体高大,树形优美,四季常青,其状如塔,常用作广场绿化和庭园观赏。传统观念中,雪松有着高尚、孤傲、坚贞、长寿的寓意。大桥引道种上了雪松,雄伟壮丽中,更显出桥梁的生命感和亲和力。几十年来,雪松已成为与大桥浑然一体的亮丽景观,也是长江桥梁建筑史上独树一帜的风光带。纵观长江上后来兴建的许多大桥,几乎没有多少在桥体上种植乔木的绿化设计,如此人性化、前瞻性的设计,至今仍体现出时代的优越性。

我和长江大桥同龄,年轻时,大桥上的雪松棵棵挺拔壮观,尤其是武昌桥头两侧,绿化带里成排的雪松,耸立在城市景观高地,形同大桥卫士、哨兵,与大桥唇齿相依,俨然是“大桥树”、“元勋树”。在武昌桥头靠近长江大桥纪念碑的入口处,有一棵造型独特的老雪松,如盖如篷,婆娑垂地,老干虬枝,旁迤斜出,而今胸径已达56.6厘米,成为典型的汉版“迎客松 ”。

时光荏冉,岁月如梭。2000年后,年近半百的雪松相继出现枯萎、断枝、倾斜等迹象,品质、颜值下降,数量也略有减少,令人担忧。或许是疏忽大意,错过了给雪松扶正的最佳时机,倾斜之态积重难返。20089月,市园林局首次对武昌桥头35棵倾斜偏重的雪松安装支架,由武汉园林雕塑院承接施工。当时的设计较为简单,支架由钢管制成,表面包裹一层水泥,仿树皮外观,对于预防大树倾倒,发挥了有效作用。此后,大桥雪松的命运,引起我的牵挂,偶尔会步行上桥,像数归元寺罗汉一样去数雪松。

武昌引桥东侧绿化带里的雪松,有如礼宾仪仗队,队列整齐,有29棵。黄鹤楼公园西门处还有两棵,长势笔挺,十分粗壮,树下砌有花坛,这两棵也许是当年的元老树。桥头西侧的雪松被野生构树等杂树遮掩,枝叶纷繁,眼花缭乱,有老树,也有后来补种的,大约有20来棵。汉阳桥头原来雪松夹道,异常醒目,随着植物品种呈现多样化,狭长的引道上间杂着种植了众多的悬铃木、樟树、栾树以及竹丛等,虽然绿量有所丰富,但雪松的标志性景观亮点却被淹没。

武汉人印象中,一提到大桥,就会联想起大桥的桥墩、铁轨、雕花栏杆、无轨电车线和雪松,它们组成大桥生命共同体,少了任何一个元素,就有负“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盛名。

2021年5月10日,长江大桥武昌引桥两侧绿化带中有三棵雪松在暴风雨中倾倒。图为其中一棵齐根锯断的老雪松截面,直径49厘米,年轮清晰可数。胡全志摄

长江大桥的设计寿命为100年,而桥头上的雪松,历经岁月沧桑,纷纷自然老化。如何延续大桥松的寿命,成为一丝关乎城市荣耀与形象的“乡愁”。生命有限,风雨无情。2011614日,汉阳引桥段有两棵雪松倾倒。2020104日,大桥汉阳上桥处龟山路段往武昌方向人行道旁,两棵直径40厘米左右的雪松倾倒。2021510日,武汉发生强对流天气,武昌桥头有三棵雪松在暴风雨中颓然而倒。大桥雪松,江湖告急。

这些雪松,究竟高寿几何?据《汉阳区志(2008年)》记载:“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期间,龟山南坡开展风景林建设,引桥两侧绿篱长带建成。1959年冬,移植马尾松、桂花大苗共1500株。1960年冬,引桥南侧移栽大侧柏350株,南坡移栽有大雪松63株、桂花900株、石楠500株,栽植刺玫瑰等1000余株。”另据《武昌区志(2008年)》记载:“1957年引道建成,翌年,绿化完成,路旁植白杨、大叶女贞、松柏、刺柏等树种。1958年添植三角枫、樟树。196212月在石楠之间栽植高达3米以上的雪松40株,作为引桥的引道树。苗木从南京中山陵购来,成活率达100%。”《武汉园林志(1840-1985年)》记载,长江大桥汉阳引桥公路的植树自1957年后,逐年增植和更换树种。而武昌引桥公路的植树,是在1957年的基础上,陆续新植和更换树种。20世纪60年代,汉阳引桥段就栽种有雪松、黑松、三角枫、紫薇等各种绿化树种530棵。

1958年到1960年的多张长江大桥汉阳桥头老照片可以看到,当时汉阳桥头靠近铁路的人行道和龟山南坡上已经规划了绿化带,并且种上了雪松。1962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将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正面图案,印制在贰角人民币上,图案中成行的雪松清晰可见。1968年美国拍摄的武汉卫星地图中,武昌桥头的雪松历历可数,从桥头堡至桥下解放路步梯通道段的雪松共有26棵。仔细观察,按行距比例应有29棵,如今实景相符,疑当时死亡3棵。由北往南数缺株的是第101213棵。卫星图上,汉阳公路桥南侧、铁路线北侧的行道树已形成一条蜿蜒、绵长的绿化带,蔚为壮观。

1968年美国卫星拍摄的武汉市区俯瞰图截图,左为长江,右为蛇山。图中为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引桥段,公路与铁路线之间的狭长地带为绿化带,可见当时种有雪松26棵。孙庆力供图

有媒体报道说,大桥上的雪松已经有80岁高龄了,园林专家也未加详考。事实上,从南京迁居武汉的年份是确定的,加上不足10年的苗木期,实际树龄只有70来年。2021年武昌桥头西侧倒下的两棵雪松,被齐根锯掉,分别留下直径4849厘米的截面,60多道清晰的年轮昭告着它们的年岁。

有专家分析说,大桥上的雪松是因为处于大桥风口,风害是这些雪松倾倒的原因。我窃思:那些生长在高海拔、高寒地带的雪松,气候条件比武汉更严酷,包括其他类似地带的雪松,为什么没有发生如此严重的倾斜呢?除风害外,或另有其因。据现场观察,造成倾斜的潜在因素还有被忽视的烟尘污染和雪松本身的趋光因素。这29棵雪松处所的位置,正是列车从桥梁下层穿出露天地带的地方,在蒸汽机时代,机车大量浓烟废气排出,正好排放在相距不远(不足10米)的雪松外侧,包括附近食堂、澡堂烟囱的排放,对雪松外侧枝叶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一面稀疏、萎缩。而枝叶浓郁的一面则是向阳一侧,朝向引桥路面。年深日久,树身失衡。

烟尘熏染一直持续到2004年京广铁路电气化工程完工后,然而,这排雪松饱受侵扰已过40多载,伤痛入骨。街头许多行道树也有类似争抢阳光造成树枝失衡的情形,树龄越大倾斜度越严重。而龟山引桥处的雪松虽然有山体遮挡,避免了大风,但龟山周边的土质疏松,干旱和雨水冲刷,使雪松头重脚轻,也易倾倒。

雪松的品质以高大挺拔著称,眼前的雪松,身染沉疴,披枷戴锁,坐以待毙,令人痛惜。抚今追昔,我们这一代人是时候该为大桥雪松的前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了。

大桥原种补种的、桥上桥下的雪松至今共有多少棵?要一一清点在案,做到心中有“树”。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对于回天乏力,倾斜严重,随时有倒伏风险的危树,不宜抱残守缺,而应酌情退役,更新换代,既可防控后患,又能赓续传承。以新雪松换老雪松是首选方案,与传统一脉相承。也可审时度势,谋略以其它更具抗风、常绿、长寿等优良或名贵树种取代,也不失为一种思路。

武汉市现已公布的古树名木共有1693株,而今年增补、记录在册的为1822株。其中100年以上的雪松有两棵,一棵在东湖宾馆,一棵在落雁景区。根据“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定义,见证长江大桥建设并与大桥合为一体的部分雪松已具备入选“名木”条件,可按程序将一批雪松申报为名木,提升保护规格。例如黄鹤楼公园西门口的两棵雪松、大桥纪念碑入口的独立雪松,都将是武汉准古树名木。

1955年修建长江大桥时,因建桥需要,蛇山西端的山石逐渐被挖掘铲平,人们在保留下来的一块未挖完的山石上镌刻“蛇山头”三字,系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第一任局长彭敏手迹,成为一景。图为掩映在雪松绿化带中鲜为人知的摩崖石刻。胡全志摄

我想寄语武汉园林人:

对暂未确定解除保护的雪松支架,进行外观改良设计,变为雪松辅景,把长江大桥上的雪松化为我市园艺水平的展台。雪松木质坚实,纹理致密,是上好的建筑材料,可用于制作仿古园林亭阁立柱、横梁,还可制作匾额、对联和工艺礼品等。对因风倾倒或高龄“退役”的全株主干,切莫随意截断,可就近交由黄鹤楼、龟山风景区管理处入库保管,适时进行拍买或创意加工利用,是大桥雪松生命形式的转换和更迭,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对坐标定位、登记造册的雪松,科学制定修剪养护规程,确保雪松健康生长。同时注意雪松景观造型培育,让美观的单株雪松或雪松组群,逐步形成旅游网红打卡景点。给每棵雪松挂上铭牌,标清学名、科属、习性等基本信息,向市民和游客科普雪松知识和象征意义,增强保护意识。分别在黄鹤楼公园西门、龟山公园南门处设立大桥雪松纪事碑,介绍雪松生长特性和栽植历史,传播长江大桥雪松文化内涵,提高社会知名度,促进我市园林绿化事业品质与形象双提升。

邮票上的长江大桥

武汉人应以高质量、高标准乔木绿化经典设计方式,把长江大桥的气质妆扮得更美丽、更大气,为未来万里长江第一桥化身为遗址博物馆增色。生长在21世纪的人们,有幸能见证大桥与雪松“一代风骚,百年守望”的武汉奇迹。我深信,在英雄城市精神和信念的加持下,往后的日子,四方客人踊跃而来时,不仅是直奔武大观赏樱花,还有黄鹤楼下大桥之上苍劲挺拔的雪松。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1876年的武汉


关于我们

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是由武汉市学术、新闻、教育、科技、工程、文化各界人士及民间文保志愿者,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文物保护社会组织。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文保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全国十佳团队称号。

编辑:田联申

欢迎来稿 请注明原创

24338693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请点击在看,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