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太之役,各路统帅纷纷电贺,聂荣臻总结为何全是问题?谦虚高明

 风声之家 2022-04-29

子野观史

我们相信:一个故事,能影响您一生

18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保定东面有个白洋淀,由南西北三个方向蓄往潴龙河、唐河、漕河、易水、白沟河等五六条河水,向东注入大清河经天津入海。大清河以北,永定河、潮白河以南,构成平津保三角地区。这个三角地区关系平津保之安全,关系平汉、津浦、北宁、平绥四条大动脉能否畅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孙连仲老早就提出绥靖三角地区,说一日不绥靖三角地区华北便一日不得安。李文说是危言耸听,我置重兵于平津保三点,共军不打自退,还会待在那里等死吗。结果蒋军出兵冀西,解放军野战主力就扑向平汉路,而且五十三军九十二军十六军合起来也不能将其击退,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三角区内有地方武装行动。

图片

    “我不要无功受禄,冀西即便再下三城也没多大战略价值。”李宗仁说,“我宁可担保守之名,也要稳住形势,首先是稳定平津保,保障四条大动脉,连这都办不到,我行辕主任不要当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荡清三角地区,然后再逐次向外开拓。”

    李宗仁要集中力量汤清三角地区,聂荣臻却把那里的主力撤出去,搞大踏步进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三角地区只留地方部队与开进去的蒋军捉迷藏,命晋察野战军杨得志率三个纵队飞速南下,先夺正定,把部队往石家庄外围撒开,然后发起正(定)太(原)战役。

孙连仲命第三军军长罗历戎出击。罗历戎问李文北线形势如何,想知道万一出击不利,在石家庄外围胶着,北线能否及时来援。李文心气不顺,告诉他说:“北线正在“赶鸭子”,不把鸭子一只一只捉净,李宗仁、孙连仲不会放出一兵一卒。罗历戎闻报,只管加强城防不肯出门。

一、杨得志六天之内接连攻下东城、巨鹿、井陉等地

一九四六年四月二十二日过娘子关,逼近阳泉,前锋抵寿阳,距太原不过百里。阎锡山一听说丢了娘子关就心里发毛,害怕第二次被赶出太原,忙派警备太原之第三十三军两个师出战:行动要快,只许阻共军于寿阳以东不准放共军过寿阳以西。”对副军长刘炳国说,“这一仗打好你就是军长。”刘炳辉听说先头共军甚少,心想只要拒共军于寿阳以东,军长便算做定了,冒然挺进。没想到我军先头部队早到了寿阳以西,一头扎进口袋里,全军覆没。

    罗历戎闭门不出,孙连仲越发觉得荡清三角地区之必要,对宋肯堂说:“共军各部之间配合协调,一处动处处动,搞得我们顾此失彼,而我们内部互相勾心斗角,扯皮制肘,你动他不动,处处便宜共军,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也只能自己顾自己了。”决心不管正太如何紧急,一味督促三个军加快进剿三角地区,去掉保定绥署后顾之忧。他说:“我这个绥署主任能保住保定府就功德圆满了。”不料留在大清河北的解放军十分顽强,借地理熟悉民兵掩护之便利,忽南忽北,时东时西,稍不留神就出来抓一把,逼得蒋家正规军同他们打游击战。

    到五月初,杨得志再破县城七座,井陉、阳泉、黄丹矿区三处,控制偷次至获鹿铁路三百余里,石家庄成了孤岛,断了太原军火工业原料来源。阎锡山急了,分别致电南京和北平,说:“天下没有我阎锡山,没有阎锡山的晋军并非国家之福。共军得陇望蜀,今天可以下正太,明天就会去取同蒲,到那时就知道阎某言之不谬了。”

    蒋介石责问李宗仁为何坐视不救。李宗仁并不申辩,立即下令孙连仲援救正太。

    孙连仲得令即停止大清河北的扫荡,把部队调向保定南之任丘、高阳、清苑一线。宋肯堂问:“为什么不直发正太?”

    孙连仲说:“我动共军亦动,在那里等着就行了。”果然,杨得志结束了正太之战,回师北上,欲打保北,因孙连仲陈兵保南,遂停下来补兵休整。

    正太之役,阎锡山丢掉两师,死伤和被俘三万余人,保安部队一万余人。

聂荣臻一战灭蒋军四五个师,中共统帅部通令嘉奖,彭德怀、刘伯承、孙毅、贺龙、林彪等各路统帅纷纷电贺。聂荣臻总结半年战事向中共军委中央报告说:“晋察冀部队在组织上只能说是刚刚转到大兵团作战的轨道上来,许多事情尚不能完全适应,不时表露出游击战争时代的痕迹。晋察冀野战军尚未真正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野战集团,各纵队、各旅乃至各团都有自己的后方,伤兵、俘虏和供给基本上还是各自承担,自成体系,缴获归公,各自送到自己的后方。这是抗战时期独立分散作战致胜的法宝。而今已成为大兵团作战的阻碍,既有组织上的不够完善,更有观念上的游击息气作怪。这些均有待今后作战中不断克服,锻炼提高。”

图片

二、聂荣臻连续发动青(县)沧(县)战役和保(定)北战役

    聂荣臻的报告被截获,李宗仁传令各高级将领。李文轻蔑地一笑:“哼!不打自招,根本不配同国军抗衡,都是我们自己吓唬自己。”孙连仲看罢用指头弹了三弹:“不骄不馁,知己知彼。”宋肯堂看后,把头点了三点:“同感同感。”

    六月,聂荣臻连续发动青(县)沧(县)战役和保(定)北战役,因孙连仲审慎用兵,无隙可乘。聂荣臻仍归结于部队游击气太重,孙连仲严阵以待不跟在屁股后面转,就没办法了。

    八月,刘邓重避大别山。九月,毛主席提出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各大战略区纷纷转到外线,实行战略进攻,聂荣臻也开始动作了。他以少部兵力攻涞水、易县,吸引敌军救援,以主力出击大清河北,大闹平津保三角区,先锋到达平郊之房山、良乡、周口店、琉璃河、门头沟、长辛店,津郊之静海、安次、杨柳青,保定东之新安和北面的定兴,调动敌人四个军到处救火,然后集结野战主力于保定北之徐水、固城、容城。一场大战酝酿成熟了。

    大战前夕,十月十日,蒋介石飞临北平召集军事会议,将领四十余员出席。

    “共军近来大喊大叫改变战略,配合这种喧闹,各地共军频频调动转移,加紧袭扰。不明真相者受其迷惑,以为真的改变战略。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战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想变被动为主动就能取得主动,想不打战略防御就能转为战略进攻,天底下哪有这等便宜的事?嗯?战争的胜负说到底还是要取决于战力。那些受人迷惑的人不要忘记,论战力,我军比共军要强大得多!”那么人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蒋说:“很简单,就是企图扰乱我重点进攻战略。刘伯承、邓小平过河是为了这个目的,各战场到处乱窜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就是害怕我们的重点进攻嘛!华北更是如此,聂荣臻自己招认他打不了大兵团正规战,他既没有这个本事,更没有这个力量。我们一打冀西他就慌了手脚到处乱窜,如果我们把重点进攻冀西的战略坚持下去,他就毫无办法了,可惜我们不去坚持,反到受其调动。”

    保北大战即将揭开,怎么打?蒋说:“聂荣臻在大清河北三角地区游荡够了,什么也没有捞到,他的上司一股劲地催他打大仗打胜仗,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他的主力集结于徐水、固城、容城,好得很,不要麻烦诸位各处搜寻了,就在这里决战,把他的家底一举打个粉碎。”蒋介石要各路大军聚集保北,不要左顾右盼畏首畏尾,地方武装要行动就让他行动,我们给他个行而不动,看他怎么样。蒋要求:“必须将守备兵团和机动兵团分开,守备兵团不得多于三分之一,机动兵团不得少于三分之二。有了强大的机动兵团,守备兵团虽弱犹强。守备兵团受敌袭扰攻击时,如果不利出战就坚持防御,只消支撑三天,吸住更多共军于城下(据点),我机动兵团便可赶到一举歼灭之。也免得东撞西撞到处寻共军主力了。”

    第三军军长罗历戎盛赞英明,说“聆听校长当面教诲,倍加感动,头脑猛醒,检讨前段战事之所以平平,实乃不知如何重点用兵所致。至于机动兵团与守备兵团之比例失调更不待言,正三七变成倒三七,自己捆起自己手脚,怎能打胜仗?”罗历戎一套恭维话说罢,转到正题,提出减少石家庄守备力量,留下三十二师,其余编进孙连仲机动团参加保北会战。

    孙连仲大喜。如意见被采纳,对保定绥署大有益处,既加强了机动兵力,又可避免向石家庄分兵。日后石家庄有事,上面下令调兵,至多再把罗历戎派回去就是了。

    蒋介石皱皱眉头问道:“石门(石家庄)是华北的门户,又是联结晋冀鲁豫的枢纽,一个师守备行吗?

    “是。”罗历戎又要借蒋介石的话了:“诚如校长所示,守备兵团支撑三日,机动兵团即可掩至。万一石门需要应援,保定发兵不要三日,三百多里地乘汽车,从发车至当天就可以抵达。”

    孙连仲想这回要砸锅了,机动兵力能否赶到不单纯是里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阻击共军。但是,蒋介石沉思片刻竟点头同意了:“我看可以,集结可能集结的力量,以重锤砸向保北,一战决胜负,聂荣臻想绕石门也办不到了。”

孙连仲哪里晓得,蒋介石此番来北平,与其说是为解决华北问题,还不如说是为解决东北问题。

三、保北大战即将揭开,国民党内部忙着内斗

东北林彪最早转入战略进攻,五月中旬发动夏季攻势,六月发动四平战役,九月又发动秋季攻势,一浪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打得杜聿明无力招架,连电告急,蒋介石南线无兵可调,只能在华北打主意,一则华北保有明显优势,二则东北与华北唇齿相连,实际是一个大战场,理应从华北调兵。恰好聂荣臻聚兵保北,便亲临北平指挥,希能速战速决早日调兵,罗历戎的意见算提到点子上了。

    “罗军长,事不宜迟,你回去抓紧准备,出发前告诉一声,我派一个军南下接应。”孙连仲一散会便拉罗历戎的手的说。

    “多谢多谢!”罗历戎的心绪极佳,他因能脱身孤岛高兴,说:“目前大军云集保北,弯弓待发,我看就不必接应了。”

    “路虽不远,可正定、新乐、定县、望都全是共军控制区,让他们缠住就不大好。”

      “保南全是些土八路,没有正规军,不妨事,他们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就扫荡而过,一举两得。”

    孙连仲怕蒋介石变卦,督催罗历戎坐专机回石家庄。临行一再叮嘱:“回去连夜准备,准备得差不多了就陆续北上,官兵要轻装,只带三天伙食,营具和不急需物品包括私人箱笼一概不要带,我负责空运。”

图片

    罗历戎走后,孙连仲还是放心不下,让宋肯堂回保定部署接应。宋肯堂召来驻守保定的暂编三十二师师长刘化南:“孙长官怕罗历戎这位老兄逞英雄误事,命你师即刻开向方顺桥,摆出向南进军态势,并向定县方向搜索,情况随时报绥署,若第三军遭阻击,你师从路西抵敌侧背,全力保障安全转移。”

    罗历戎的目的是离开石家庄,并不急着去保北参加大会战。回到石家庄先不说调防的事,而是命令三十二师师长刘英指挥所部四面出击,搜罗粮食,足足忙了三天,这才宣布第三军军部和所属第七师以及十六军六十六团共一万七千人调保定参加保北大会战,着令刘英率第三十二师及交警总队、保安团队守备石门。命令宣布完毕再着手办两件事,一是第七师向第三十二师交防,二是北上准备。

    第三十二师第七师同属第三军同驻石门,按说交接也容易,然而不然,这两个师的交接好比亲兄弟分家产,扯不清道不明,究其原由,不得不找到胡宗南那里。

    胡宗南这位西北王同所有派系首领一样,都有一套御人术,让他的属下互相监控。罗历戎是他的老部下,一九三0年蒋冯阎大战时,胡任第一师师长,罗便是该师第五团团长,追随左右近二十年,算得上是亲信了,但当第三军北上时,胡宗南却担心远离身边脱离控制之后不听招呼,特意把该军第十二师留下,另将三十二师拨给该军。三十二师师长刘英是亲信中的亲信。第三军到石家庄,胡宗南指名道姓要刘英兼任石门警备司令。罗历戎不呆不傻,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布防时把第七师留在市区把第三十二师撒在郊外,让刘英扛着一块警备司令部的牌子坐在军部旁边,离自己的三十二师远远的,市区内发生了事情还得要第七师去执行去解决。刘英只好把办公室空起来,到郊外和自己的部队待在一起。

    此次北上保定,单留下三十二师,刘英就很不高兴,想把第十六军六十六团留下来,罗历戎又不给,刘英密报胡宗南:“罗军长畏敌不战弃石门,连六十六团也不肯留下,必置三十二师于死地而后快。”密报不密,被罗历戎得知,皮笑肉不笑地对刘英说:“六十六团不是不肯留下,实在是因为我罗军长畏共军曾战。”

    两师交接费手脚,准备工作也占许多时间。孙连仲叮咛他要轻装,罗历戎下令:“能带走的一件不留。”他说:“我也不是三岁顽童,哪个该带哪个不该带还不清楚。营具给我空运,开玩笑!哪来那么多飞机!到了保定要什么没什么,锣齐鼓不齐,这台戏可就没法子唱罗。”不但把笨重营具、可以就地补充的物件、私人箱笼坛坛罐罐都带上、连医院、剧社及其医疗器械、家什道具通统装车,车辆不够就四出征集,闹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兵未出石门,风声早已天下闻了。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