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30天,记得要少吃这2类食物!尤其是爱着急上火的人!

 为什么73 2022-05-01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客观 活法儿 2022-05-01 07:30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一,时光正式迈入孟夏之月。三天后立夏交节,季节正式更替,身体的气血也在悄然改变。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唐代药王孙思邈等人的生活饮食宜忌,在生活的小细节里呵护脏腑气血,远离疾病。

图片

四月增酸养心,吃豆祛湿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说四月肝脏己病,心火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胃气

四月进入夏季,自然阳气进入长的状态植物开始繁盛。人体脏腑则是肝木能量渐弱,心火能量渐强。

饮食上,最好多吃些酸味能够收敛的食物,同时少吃苦味泄下的食物,养心的同时,补养肝肾,调养胃气。

图片

这是对体质相对平和朋友的建议,如果有明显烦恼,以身体不适选择调理建议最佳,不确定的朋友可根据健康吃啥选择。

四月吃酸收敛气血,以免心火的力量太过旺盛。尤其是被失眠多梦、牙疼、出血、口腔溃疡、口干总想喝水、手脚心热、心情烦躁、心悸、月经量少、容易着急生气等虚火烦恼困扰的朋友。上热下寒体质、心脑血管不好的老人也要多注意。

少吃苦味,避免压抑正在上升的心阳。尤其是脸色淡白、身体没力气容易犯困,对很多事没兴趣、不想做、不想说话,头晕健忘、出汗多等心气不足的朋友如苦瓜、苦菜、莴苣、鱼腥草、芦荟、地肤苗、槐花、啤酒等味苦食物,四月先少吃一些。

四月多吃豆:健脾祛湿

《遵生八笺》: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热也。

菽,指豆类,如绿豆,黄豆、黑豆,豌豆,红豆等,大多性凉或性平。

此时降雨多,湿气渐重,可以多吃些豆类。煮饭熬粥时放些豆子,制成豆饭或豆粥,既防夏热也能健脾祛湿。

图片

四月茶饮:养心安眠,补养肝肾

四月大家也可以自己搭配乌梅固本茶喝。这是我们的中医老师根据《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专治温病的古方「乌梅白糖汤」和「扁鹊三豆饮」,以及现代人的体质特点搭配而来。

材料:乌梅、黄豆、黑豆、绿豆等比例,冰糖依口感适量

【乌梅】味酸能收敛外散的虚火,补肝木之气,对睡眠特别好,冰糖的甘味合在一起,“酸甘敛阴”,收敛五脏阴精,防止身体被白白消耗;【绿豆】清热消暑,调养心、胃;【黄豆】和【黑豆】健脾祛湿,补肾益精清补兼顾,呵护脾肾,补养身体元气。

这五种药食同源的好物搭配在一起,心肝肾胃都考虑到了,特别适合四月身体养生的需要。

都是日常能买到的,喝起来也很方便,用水煮或者用保温杯焖泡就可以,淡淡的酸甘之味,很好喝,也很解渴。建议大家在四月都喝一喝,预防上面的烦恼。

虚火重的朋友更是要多喝一些心气不足的朋友可以加一些莲子、桂圆、大枣一起泡水喝,上火同时腿脚凉的上热下寒体质则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额外加些肉桂。

图片

戳图进入商城↑

感觉自己搭配太过麻烦,也可以购买商城搭配好的乌梅固本茶+莲子玫瑰膏。里面都搭配好了,而且没有任何添加剂、防腐剂,不经过硫磺熏和辐照,直接用就可以。

图片

四月:避寒湿、少吃这两类食物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说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

《防病要诀》:夏月,不可用单席卧霉湿处,及冷石、冷地上,以图凉快。

夏季地气(能量)在外面,环境温度高,但大地内在却是冷的,井里的水都是冰凉的。不要在野外、屋外露宿,也不要用单席卧、坐在湿冷的石头、地面上,以免寒、湿气侵袭体内,损伤健康,尤其是夜晚在外乘凉时更要注意。

遇到西北方向吹来的风也要避开,这是不时之风,对身体健康不利。

图片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说勿食大蒜,伤神魂,损胆气。勿食生薤,令人多涕唾,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勿食鳝鱼,害人。

少吃大蒜,以免神魂受损,精神惶恐不安;少吃生薤(小根蒜),让人多生涕唾、痰水。不吃鸡、雉肉,避免出现痈疽等皮肤红肿、溃烂的问题,会损伤元气;鳝鱼也不要吃,损害健康。

禽鸟除少部分,如鸭肉偏凉外,大多属温热大补之物,鱼生火肉生痰」,鱼类也多是如此。相对于运动少身体消耗少的现代人,营养丰富,但吃太多容易在体内积攒火热之毒,出现失眠多梦,焦虑烦躁,精神亢奋、内心安定不下来等烦恼。

四月进入心火的主场,建议以清淡蔬果、五谷为主,少吃这两类食物体质阴虚、湿热等内火较重,熬夜压力大,焦虑、爱着急上火,皮肤湿疹、红肿溃烂的人,以免加重身体湿热、内火旺的问题。

图片

四月:养心暖肾,远离上热下寒

《摄生消息论》:「孟夏之月,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宜夜卧早起,以受清明之气。

夏季夜卧不超过23点,早起最好在6点左右。日出不久时,空气最为清凉,此时开窗通风、在有树的地方散步,听听鸟鸣声,身体一天都会非常舒畅。

静坐:养心

夏季闲暇时,可以多静坐宁心神。

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

午时对应身体心经,天地阴阳交替,如果睡不着,也可以花15分钟静心正坐

图片

摩腰:温肾

端坐,将腰带松开,双手搓热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

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腰府和腰部命门、肾俞、气海俞等穴位的按摩。时常揉搓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改善怕冷,腰酸背痛、虚火上浮的烦恼。

现在很多地方降雨多,湿气重,可以泡脚的时候做这个动作。喝点温水,泡脚时搓后腰,搓热手掌,在后腰上下搓摩3-5分钟。让身体热起来,胸腹、头面都微微出一点汗。
图片
身体湿气重,四肢发沉不想动,舌苔厚腻有齿痕,头蒙犯困,胃口差总恶心、咳痰多,容易胖,水肿,出油多,便便粘厕所的朋友,也可以搭配香兰厚朴足浴粉来泡脚。
用藿香、佩兰为君,芳香醒脾,消湿化浊;薏苡仁、茯苓、白豆蔻等醒脾祛湿;桂枝等振奋阳气、通畅气血。
图片
图,泡脚祛湿👆
在潮湿天,闻到藿香、佩兰的味道都会精神一振用它们泡脚,泡到头和胸部微微出汗,气血会更活跃,更快排出湿浊身体会感觉轻松又通畅。

图片

四月的仪式感

《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说此月四日,宜沐浴,拔白发。七日宜安心静虑,斋戒,心有福庆。其日忌远行。

夏属火,与心相应,炎炎夏日最需要重视心神的调养。晚上可以静静的看一些书,但不要过多思虑。

郑汉奉曰:「思虑之害,甚于酒色。思虑多则心火上炎,火炎则肾水下涸,心肾不交,人理绝矣。故少思以宁心,更阑方就寝。

思虑这件事最让人头疼。过度思虑,不仅气血会过度消耗,心神也会处于亢奋状态,容易失眠、焦虑、心肾不交。

睡前想的太多,还容易梦到自己的“思”,影响睡眠质量和身体精神状态。

而且,很多事就怕“多想”,越想越纠结,越想越怀疑,越放不下,最后气血郁结,心神难安,身体不适的只有自己默默承受

夏季,养心,先从静心少念开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