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病患者就诊时,肾病科医生经常询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 1.高血压和肾损害互为因果 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高血压,即肾性高血压,通常是病情长期发展的一个结果,其发生率很高。在成人高血压患者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居于第2位,仅次于原发性高血压,约占全部高血压的5%-10%。而高血压反过来会加剧肾脏病的进展。如果肾脏病患者伴随有高血压,其肾脏病理损伤往往加重。 ![]() 高血压的早期会影响肾小管功能,出现尿浓缩功能异常,长期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继而继发肾实质缺血性损害,尤其是恶性高血压可导致恶性中小动脉性肾硬化,并迅速进入肾衰竭。所以,肾病科医生需要及时了解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通过积极控制血压,以防止病情加重和发展。 ![]() 2.ACEI/ARB类降压药可以用于治疗肾病蛋白尿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危险因素,长期不缓解的蛋白尿会导致肾功能损伤,造成慢性肾衰竭,因此,对蛋白尿的治疗非常重要。对于蛋白尿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肾病科医生通常开的降压药是ACEI制剂,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或ARB制剂,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等。这类药物属于RAS阻断剂,除了降压作用外,也能减少蛋白尿,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另外,作为肾脏保护剂,对于蛋白尿患者,即使血压不高,也可以使用ACEI/ARB类降压药,但如果患者血压偏低,那就不能用了,所以,对于初诊的肾病患者,肾病科医生经常会询问患者的血压情况。 ![]() 3.为了有效降低尿蛋白,需要足量或联合使用ACEI/ARB类药物 想要ACEI/ARB类降压药发挥其最大的治疗蛋白尿效果,通常需要足量使用或联合使用ACEI/ARB类药物,因此,医生需要了解患者具体的血压情况,根据患者对血压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ACEI/ARB类药物的剂量,达到双倍剂量。 ![]() 对于一般情况良好、且无基础疾病的年轻患者也会联合应用ACEI/ARB,因此,医生就必须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定期调整药物。如果服用降压药后,患者有明显的头晕头昏症状,测血压低于90/60mmHg,可考虑减量或停用;如果服用降压药后患者未有明显不适,测血压不低90/60mmHg,还可继续使用ACEI/ARB类药物。 ![]() 综上,我们建议肾病患者应该在家中自备电子血压计,每天测量血压,并进行记录,这样才能在就诊时,向肾病科大夫准确说明自己的血压变化,便于其根据血压情况,来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调整用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