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宏旺:嵌在雁北教育学院北墙里的一碗凉粉

 白羊文艺 2022-05-01 发布于辽宁




嵌在雁北教育学院北墙里的一碗凉粉


   文/郭宏旺


大同,是一座古城,北魏遗都,彼时谓平城。大同曾经有过一城市两体制的年代,一为大同市,二为雁北地区。
作为山西的第二大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同市里中高等专业学校不少,比如大同医专,雁北卫校,雁北煤校,大同市会计学校,雁北商业学校,大同师范,大同师专,雁北师专,还有一个叫雁北教育学院。
雁北师专与雁北教育学院都在水泊寺。由市区较为平坦的水泥路东行入一条崎岖的土道,再过曹夫楼村是一条大渠和一座小石桥,桥东便是这两所学校。雁北师专在道北,大门向南,雁北教育学院在道南,大门朝北,门对门,距离近,所以连两校连相望这个词都用不上,是面对面的样子。
两个学校,一专一学院,类别相同都属师范教育类,师专招收应往届高中毕业生,教育学院招生对象是成人。
笔者曾经在师专虚度两年光阴。师专的大门外,就是公交站,南墙边开一家原平削面馆。无数次挤过一天只有四趟的,爆满如装沙丁鱼的,鸡蛋皮颜色的NO.14路公交车,也隔三差五去面馆打个牙祭,一碗蛋炒面,或者肉炒面,大概就是如今的回勺面吧。
一度时期,教育学院的北墙是整齐的,记不清楚确切时间了,某一日见教育学院的北墙开了小小一个门脸,墙里嵌出一方窗和一小门儿。往近再瞅瞅,玻璃上红漆刷四个字:浑源凉粉。
浑源凉粉当然很出名呀,没多吃过猪肉还没多听过个猪哼哼?便与一死党决定去一探究竟,结果,这一探不要紧,从此再也割不断。
门店极小,一间房的地儿。只放四条小长桌,侧面是一台一窗口,是料理服务的地方。
老板是一中年男子,红光满面,稍微有一点谢顶,样子很亲切,微笑着迎面儿过来:两个儿,吃碗凉粉喂?这口音耳熟得很。两,是发一声,凉,发三声,喂,是二声。没错,是正宗的浑源人,绝不是冒牌的。
“对,对,我们一人一碗儿。”我赶忙应一声。
老板去忙乎,我俩坐下来。
尽管桌子有点旧,墙壁也不是特别光滑平整,也不洁白,但小店给人的感觉是爽利干净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炝过什么东西的干怆味道,但不难闻。还有一种好像是熬过或者是炖过什么材料的气味,这个气味很特别,有酸,有麻,有鲜香,又有一点点中药材的味儿。反正是一种挺综合的味道,好闻。
那边老板招呼了:哎,两个儿,凉粉儿好嘞噫。过来取喂。
我俩到台子边,两碗白莹莹的凉粉已切好装碗,披几根儿擦出来了豆腐干丝,红油的辣子已经浇好,红白相间,美得很。粉条子挺宽挺厚,足有二指,实际上是凉粉块子。碗里也不见有多少汤水。碗里倒是飘出一股不知名的香味儿。


我说,这粉,咋切得这么宽哩?
咱,这是最正宗的浑源凉粉儿,你们俩儿一吃就知道了。


咋没有汤水?那,您儿这凉粉儿咋喝?
哎,俺(nan)们这凉粉儿不兴喝,你们尝去哇。那汤水,也不是咸盐花椒葱姜蒜加水临时兑的,是俺(nan)老爹夜儿个晚上熬得,慢火火熬得汤子。秘方汤子,这会儿呀,没多少人懂得这,也没人这么做,过于费事儿。


那,辣椒子辣不?多给来点儿哇。
哎,那孩子,这辣椒子,可辣哩,可人家不光是个辣,关键是往死香了喂。


说了半天,还是先吃哇,吃完就啥也明白了。
凑碗边儿闻一闻,端碗开吃。
哎呀呀,怨不得人家这么说呢。真的是好吃呀,人家老板儿是一句假话也没有,实打实地好吃。
碗里头没多少汤水,筋颤颤软溜溜,却很有型的粉块子在灰楚楚的汤中打个滚儿,淡淡的清香太诱人。那红油辣子着实地辣,辣得舌头和嘴巴一直在吸溜,好辣好辣呀。可一低头又赶紧扒拉一口,辣也辣得妙,辣得美,辣得美,就赶快再吸溜它一块。
三八两下,一小碗凉粉光了。啧啧嘴,看看碗,死党看着我,我看着死党,呲地笑了。
死党瞭一眼老板,瞭一眼我,瞭一眼碗里,只有几抹红油渍。
老板,给我们再弄狗一碗,一人一碗。
老板站在一边尽是个笑,啥也没说,点点头转身又去忙乎。
死党说:咱们到跟前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有秘方?
我俩肘子压柜台,手托腮帮子,盯着看。老板转身诡密一笑,又说:俺(nan)们这不怕别人看,一会儿给你俩看。
窗口里的木案上横竖摆放四五排小碗儿,里边是打好的凉粉坨子。老板说俺(nan)老爹每天晚上熬汤子,另外也只打这三四十个碗垞子,就差不多够卖。这东西不能剩,剩下的第二天吃就不好了。
老板的老爹踱过来,老人瘦高身材,胡子拉碴的,但精神头儿不错。
老人从碗里抠出粉坨子,刀上沾些水,一切一个麻利。过程极简单,接下来就是浇汤和油辣子。
老人专门把一个陶瓷坛子抱出来,给我们看。坛子不太大,黄釉子面,宽盖儿,侧有龙雕纹。
老人拎一个工具,就像打散酒的小笧子,从坛子里舀出了一勺我们最关心的“秘方”汤,让我俩看,让我们闻闻。汤子还是灰楚楚的,像是洗了许多青砖的水,味道是真香。老人说,俺(nan)们不用生盐水,也不另加葱姜蒜沫儿,所有的味道都在坛子里。


死党诡诈,不歇心。又问:那,您儿用啥调料了?弄这么好吃?
也没啥,常用的调料,还有些树皮叶子啥的,样儿数多,跟你们说了也记不住的。常来吃哇,嘿嘿,呵呵。
您儿这辣椒子咋妙方炝得?真不赖。
这没个妙方,最好的胡麻油,买最贵红辣椒就行了。
一人又碇一碗,瞎问了半天,离去了。
但这一次弄下心病了,隔三五天就得去吃一回,后来更多的男生尤其女生都知道了这店这凉粉。小店一下子火了。
离开师专已经三十大几年,还记得那店、那粉、那汤、那辣子、那老板和老人。后来也常想,原来彼时的我,已经初显吃货本色。
雁北的说法取消了,雁北师专成了现在的大同大学,不少的学校并入了大同大学,全称山西大同大学。雁北教育学院的编制后来何去何从,是不是也并入了大大?不得而知。只是一位朋友说,雁北教育学院那块地皮现在就是北师大附中大同分校,对这个我也是不太清楚的。大同巨变,御东巨变,毕竟离开三十大年了,除了那座御河大桥,其他的对于我都已经模糊不清。一匹老马,却不识途了。
店老板他们应该是雁北教育学院的教师和家属吧,当然他们肯定是浑源县的老家无疑。那小店好呀,后来火了,可是它火了不久后就突然神秘地关闭了,原因至今不明。
只记得:那一份独一无二的灰蒙蒙的香汤,独一无二的凉粉。一碗两毛七分钱。
本人虽常被师友们侃称吃货,但以后却再没有吃过一次那样的凉粉,那样的凉粉儿。如今还有吗?甚是想念……
2022.5.1


师专南大门已成纪念
1









作者 郭宏旺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人
山西省作协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左云味道
梦回十里河

                                   


左云白羊文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