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154』周某,男,36岁,病历号096841。 1963年1月30日初诊:1957年患口眼歪斜(左侧),经住院及针灸治疗好转,现饮纳时流涎,恶风,头晕,左半身汗出多,无痰,语言尚不流利。苔黄腻,舌布裂纹,脉沉滑带弦。中络之症,和络化痰。方一:川芎一钱,菊花二钱,钩藤三钱,清半夏二钱,天麻一钱半,菖蒲一钱,炙远志一钱半,炙僵蚕三钱,桑寄生三钱,陈皮一钱半。三付。方二:红花一钱半,菊花二钱,桑枝一钱半,藁本二钱,白芷一钱。煎汤煮水洗患处。(秦伯未)8月10日复诊:左侧颜面时跳动而痒,语言时感不自如,流涎,同时左半身汗出多,已五六年未解。生黄芪五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木防己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苍术三钱。三付。8月14日三诊:药后跳痒反觉剧,余症同前未解,再以调营卫兼祛寒湿为法。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术三钱,茯苓三钱,川附子三钱,大黄二钱,炙甘草二钱。三付。8月18日四诊:药后跳痒有减轻,但未已,故仍与原方再观察,三付。8月23日五诊:颜面跳痒感遂有减轻,效不更方,故再与三付,以消息之。8月30日六诊:颜面尚时跳动而痛,然该部活动已有好转,因有事必须回南京,嘱开常用方剂,以便与当地医生参考治疗,为拟以下方:方一:柴胡四钱,白芍四钱,枳实四钱,桂枝三钱,桃仁三钱,牡丹皮三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三钱。10月14日七诊:据述上二方服有30付,颜面活动有好转,跳动痛痒之感亦有减轻,脉按之细弱,再行桂枝汤加减治之。桂枝三钱,白芍四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川附子三钱,细辛一钱,大黄二钱半,苍术四钱,茯苓五钱,炙甘草二钱。三付。10月17日八诊:颜面活动已有好转,语言较前流利,跳动痛亦渐瘥,方既有效,仍宜原方加减治之,上方增细辛为一钱半。三付。10月21日九诊:颜面部症状好转,语言较前流利,痛已无,唯有些发紧,脉细,仍予上方,细辛加至二钱半。三付。12月12日十诊:据述上方连服三十余付,颜面活动逐渐好转,跳动大有减少。本病自1957年迁延至今,屡治无效,今服上方有验,大出意表。故仍宜依法加减消息之。桂枝三钱,白芍四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川附子二钱,细辛一钱,大黄二钱半,苍术三钱,生薏苡仁五钱,炙甘草二钱。三付。12月24日十一诊:服上方六付,未感任何不适,为症大致解除,为求固定其治,仍宜上方去薏苡仁加茯苓三钱。续服三付。『分析』
一诊时病家的脉证表现:饮纳时流涎,恶风,头晕,左半身汗出多,无痰,语言尚不流利。苔黄腻,舌布裂纹,脉沉滑带弦。 1、流涎、头晕、左半身汗多、苔黄腻、脉沉滑弦——水毒为患,兼有热,考虑茵陈五苓散证合栀子豉汤证加吴茱萸;
2、恶风——热郁闭在体内,正气无以达表,体内恢复正常,恶风自然消除;
3、语言尚不流利——水毒阻碍,言语不利,还是治疗水毒即可。
此时是秦伯未前辈接诊的,治疗上采用祛湿化痰、醒神开窍为主,外洗方以通经活络为主。
二诊以后皆是胡老诊治: 二诊时病家的脉证表现:左侧颜面时跳动而痒,语言时感不自如,流涎,同时左半身汗出多。
1、颜面跳动、流涎——水毒为患,病位偏表;
2、左半身汗多——体表营卫不和;
综合而言,可能是防己茯苓汤证、真武汤证等,以恶寒是否严重、脉有力与否来判别。
胡老此时选择的是桂枝汤合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但是效果不好,这时病家应该有明显的寒象,所以接下来几诊增加了温阳之力。 三诊到六诊时脉证类似,胡老采用桂枝汤加茯苓、苍术、附子、大黄治疗,都是以调和营卫、祛除水湿、温补阳气为主,这属于太阳少阴合病,兼有水毒。大黄此处的使用不是为了通畅大便,而是疏通经脉,这味药可以推陈致新,使用了二钱,也就是6克,也是常规剂量。
六诊时还开具了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这是活血祛瘀同时通畅少阳,选择的具体脉证不详。
七诊到十一诊,跟前面的病机一致,脉证稍有差异,在桂枝汤加茯苓、苍术、附子、大黄的基础上,增加白芍、茯苓、苍术、大黄剂量,添加细辛、薏苡仁。选择细辛是为了更好的温阳通经,选择薏苡仁是为了解凝,也就是针对经脉的凝滞不同。 桂枝汤加茯苓、苍术、附子是胡老的常用处方,针对太阳少阴合病,兼有水毒,也就是体表寒湿阻碍。适应性比较全面,但我认为不够精细,这实际含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真武汤等单独的方剂,还是精细、明确一些比较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