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总是想干呕?

 新用户5616Y0eR 2022-05-02 发布于辽宁

一位男性患者戴着帽子,懒懒地走进诊室,从他发黄发黑的脸色就看得出胃不是很好,果然,问诊当中还不时干呕恶心。刚刚当了二宝爸的喜悦之情还没持续几天,患者身体便感觉不舒服,想想身上的重担,赶紧来求医啦。

案例回放
图片

李某,男,37岁,2018年12月22日初诊。

自觉体虚,怕冷,精神差,当脘作胀,恶心欲呕,头晕犯困,面色黧黑。舌苔白厚腻,双尺脉不足,寸关滑。辨为寒湿困脾,痰饮内生,方用香砂六君合良附丸加减。

处方:木香6g,砂仁6g(后下),党参6g,茯苓15g,生白术10g,炙甘草6g,陈皮10g,法半夏10g,高良姜6g,香附10g,蒲公英10g,薤白10g,厚朴10g,苏梗10g,天麻10g。7剂。

2018年12月29日二诊。

自觉体力明显改善,当脘作胀,恶心干呕,前2日有缓,但后又反复。苔白腻较前有减,脉尺不足,左寸关仍滑,头晕犯困基本不作,面色较前明快。

处方:木香6g,砂仁6g(后下),党参6g,茯苓15g,生白术10g,陈皮10g,法半夏10g,高良姜6g,香附10g,大腹皮10g,百合20g,乌药10g,苏梗10g,藿香10g,蒲公英10g,炒苡仁10g,葛根15g,炙甘草6g。7剂。另:藿香、百合、白蔻仁、苏叶(代茶饮)。

2019年1月5日三诊。诸症皆缓,体力恢复,头晕基本不作,面色明快,当脘作胀亦明显改善。苔白腻较前减,脉尺不足,寸关缓。自觉手足已温。

处方:木香 6g,砂仁 6g(后下),党参 6g,茯苓 15g,生白术 10g,陈皮10g,法半夏 10g,高良姜 6g,香附10g,百合20g,乌药10g,蒲公英10g,葛根15g,炒苡仁15g,桂枝6g,白芷6g,炙甘草6g。7剂。

2019年1月12日四诊。诸症皆缓,较为平稳,苔白腻续减,尺脉起,脉和缓。自觉手足已温,形如常人。守方再服7剂,每日1次,以固疗效。

郜老师点按
图片

该患者正值壮年,应该精力旺盛才对,然而自觉体虚,怕冷,精神差,均反映了其阳气不足的病机。《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精则养神。”阳气不足,故精神不佳,头晕犯困。阳气不足,运化无力,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故当脘作胀,恶心欲呕。脏腑定位中,因关脉滑,认为寒湿困脾,当温脾化湿、和降胃气为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良附丸加减。王氏瓜蒌薤白半夏汤,恐瓜蒌伤阳,去除不用;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用厚朴、苏梗,亦为温化之法。并加天麻少许。

二诊时,患者自觉体力明显改善,诸症有缓,面色较前明快。守方,加入炒苡仁、葛根,用于恢复气机升降,行使升清降浊之功,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苡仁需炒用,取其利湿之功而减其寒凉之性。

三诊后,诸症皆平。

四诊,嘱其一日一次用药,以固疗效。

图片

本案中,患者未曾去看西医,采用了纯中药干预。 

初诊时,根据舌脉明确其有痰饮在内。关于痰饮的形成,《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一旦受内外病邪影响而失调,便可使水液运行失常,停聚而成痰饮。

该患者病症应该是脾肾不足而致。《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治疗痰饮病之大法。盖饮为阴邪,轻则阻遏阳气,重则伤人阳气,其质地清稀,易于停留于人体局部。

饮为阴邪,遇寒则聚,遇阳则行,得温则化。同时阴邪最易伤人阳气,阳气被伤则寒饮难于运行。反之,阳气不虚,温运正常,饮亦自除。所以,治疗痰饮需借助于“温药”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

参其舌脉,故整体用药均以温化为主。香砂六君子益气健脾、行气化痰,良附丸温胃理气。脾阳运化,则饮邪自除,犹“离照当空,阴霾四散”。但回过头来看,该患者双尺脉不足、面色黧黑,若方中加入补肾的药物,可能效果会更好。

本文节选自《读案知医——在鲜活的案例中理解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