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的管宁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与华歆同县,同席读书。 一次,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挥锄不停,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于是管宁将席割成两半,说:“你不是我要的朋友。” 从此与华歆分开坐。(选自《世说新语》) “管宁割席”后来成了一个成语,后以此指朋友绝交,也指“道不同,不必在一起做事”。 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认为,人生大的志向不一样的人,不能齐心协力把事做好,无法共同谋划事务。 这句话还有一种说法,“相”指事物表象,为谋就是为谋道。这样来讲,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道是和而不同的,但不能以事物表象去看待,阐述我们所要谋的道。 君子是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君子尊重参差多态的生命形态,君子不求所有人一样,比如你爱画画,我爱书法,她爱舞蹈,但无论哪一种,都应该是精诚为之,都应该是建立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个大方向上的。 假如偏离了这个大方向,比如一个人做这些事时不能有个精一,致良知,明理的方向,只是为了利来利往,只是为了虚荣虚名,只是为了自私自利,而另一个人则是做一事,是一事,着事上修身正性,修己安人,将其当作更新自己,升华自己的手段,助力自己更好的成德成圣,那么这两种人气不同,不可能类聚,更不可能久处以成事。 孔子说:“谋道的大方向上不同的人,不能一起共事。”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