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亡国不是因为没有人才,不被重用罢了!

 思维观察员 2022-05-02 发布于广东

01.

上一篇故事讲了吕不韦跟赵国“要”了河间一大片土地,还没安生几天,秦国又调集军队准备与赵国干架。

先前被秦国罢免的尚书司空马,逃到了赵国,赵王请他做了代理相国。

面对秦国的这波攻势,赵王与他进行着商讨。

司空马:请大王允许我对这场仗做个推演,看看谁会胜。依大王之见,赵与秦相比,哪国土地面积更大?

赵王:赵不如秦。

司空马:哪国人口更多?

赵王:赵不如秦。

司空马:哪国钱粮多更富有?

赵王说:赵不如秦。

司空马:哪国政治清廉、社会更安定?

赵王:赵不如秦。

司空马:哪国相国更贤明?

赵王:赵不如秦。

司空马:哪国将军更勇武?

赵王:赵不如秦。

司空马:哪国政令更严明?

赵王:赵不如秦。

司空马在这里把赵国与秦国各方面的实力进行了比较,以推演这场战争的成败。

这个过程中他应用着类比论证——

国土:秦大于赵

人口:秦多于赵

钱粮:秦富于赵

治理:秦强于赵

相国:秦贤于赵

将军:秦勇于赵

政令:秦严于赵

------------

秦各方面都强于赵

再接着一个演绎推理——

谁的综合实力强谁就能胜

秦国的综合实力强于赵国

------------

则,秦国将胜于赵国

司空马在与赵王的对话中,带着赵王一同推导出了这个结论。

02.

面对即将战败并可能亡国的结论,赵王必然不愿束手就擒,拉着司空马诚恳地请教破局之策。

司空马之所以属于聪明之人,就在于他看到问题的同时,会提供应对方案。

司空马的提议是:赵国割让一半的国土贿赂秦国以存国,并等待时机联合其他诸侯反制秦国。

并给出了理由——

如果赵国用一半的国土贿赂秦国,秦国得到土地就会退兵,赵国虽然只剩下了半壁江山,但还可以凭此存国。

秦国得到土地会更加强大,山东各国必然恐慌,它们都清楚,一旦赵国灭亡,它们的处境就会非常危险。

为了避免这样的危险处境,它们会出兵援救赵国,合纵抗秦的联盟也就可以形成。

如此,赵国虽然名义上失去了半壁江山,但实质上却得到山东各国的援助,共同抗击秦国,秦国也就不难对付了。

这里司空马连续应用了好四个条件推理:

如果获得了土地,就能停战

秦国获得了赵国一半的土地

------------

秦国就会停战

如果停战,(赵国)就能存国

------------

(赵国)就能存国

好了,赵国首先不会被灭国,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如果对手太过强大,会使人不安

秦国太过强大

------------

使其他诸侯国不安

不安了怎么办?要么自己壮大,要么让对方变小,把它压制住,各诸侯国会选择联合起来,让自己变大。

遇到强大的对手,需要互相联合

其他诸侯国遇到了强秦

----------

其他诸侯国会联合

联合起来就形成了合纵抗秦的局面,大家一起对抗秦国,就不那么困难了。

03.

道理是这个道理,听着确实能解决问题,但是赵王这边却另有想法。

前日秦国进攻赵国,我为求自保,给了它河间十二县,于是国土减少、兵力削弱,最终也免不了秦军的患难。

现在你又建议割让我一半的土地,来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赵国更加无力自保,难免会再次遭受亡国之灾。

赵王在这里的推理更侧重于历史经验:

之前赵给秦国割了地

秦壮大了,赵变弱了

------------

于是,秦威胁着赵

在这个事实基础上,再进行推理:

如果赵再割地给秦

秦会更强,赵会更弱

------------

则,秦依旧会威胁赵

总之,赵王的结论是:先生您还是再想个别的计策吧!

这边的司空马听了,提了个“大胆”的请求——要带领赵军去抗击秦军。

赵王当然不肯,于是司空马离开了赵国。

随后,赵王听信宠臣韩仓谗言,把带领赵军与秦军拼杀的将帅李牧给撤了回来,并将其赐死,

李牧死后五个月,赵国就被秦国给灭了。

司空马的赵国好友郭遗,眼看着好友的建议不被赵王采纳,导致赵国被灭,感叹赵国之所以灭亡:并非没有贤才,而是贤才不被任用罢了!

#看故事理逻辑|推荐——

拥立国君,是一桩大生意

你一旦控制住脾气,就能成就事业

狂妄就挨打,所以别让自己变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