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姜吴茱萸胡椒三味 治疗一切气痛心痛肚腹及疝气痛

 太平时光 2022-05-02 发布于广西

药物组成:良姜45g,吴茱萸120g,胡椒30g,酒不拘量。

制备方法:将上药共为细末,每次取药末1.5g,用细盐末1g,温酒1盅调服。

用法:每次取适量,每日1至2次。

主治:主治一切气痛,心痛,肚腹及疝气痛。

一、良姜性温、味辛;具有芳香气,有节,节处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良姜药用功效
1.胃寒冷痛。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多与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卒心腹 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者,可与厚朴当归、桂心等同用,如高良姜汤(《千金方》)。

2.胃寒呕吐:本品性热,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治胃寒呕吐,多与半夏、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吐,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用量: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二、吴茱萸、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主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相关配伍

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
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用法用量:2~5g。外用适量。

禁 忌: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津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孕妇慎用。

三、胡椒,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常用附方

1、治五脏风冷,冷气心腹痛,吐清水:胡椒酒服之,亦宜汤服。(《食疗本草》)
2、治心下大痛:胡椒四十九粒,乳香5克。研匀,男用生姜、女用当归,酒下。(《寿域神方》) 
3、治胃痛:大红枣(去核)七个,每个内入白胡椒七粒,线扎好,饭锅上蒸七次,共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温滚水下,如壮实者用十丸。服后痛止,而胃中作热作饥,以粥饭压之即安。此寒食痰次皆治。(《百草镜》) 
4、治反胃呕哕吐食,数日不定:胡椒1.5克(末),生姜50克(微煨切)。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去滓,分温三服。(《圣惠方》)  
5、治翻胃及不怕饮食:半夏(汤洗十遍)、胡椒。上等分,为细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百一选方》)  
6、治翻胃:胡椒一味,醋浸之,晒干,醋浸不计遍数,愈多愈好,碾末醋糊为丸。淡醋汤下十丸,加至三、四十丸。(《证治要诀》) 
7、治夏月冷泻及霍乱:胡椒碾末,饭丸梧子大。每米饮下四十丸。(《卫生易简方》) 
8、治霍乱吐泻:胡椒四十九粒,绿豆一百四十九粒。研匀,木瓜汤服5克。(《仁斋直指方》) 
9、治疟疾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白胡椒,研细末,用小瓶装好,不令泄气,再用蝉蜕研末,亦以瓶装之(蝉退要用全的,连头、足用)。用时每药分量只要如黄豆大,合成一处,用普通膏药一张,将药放在中间,在期前两小时至四小时以内,贴于背后天柱穴,愈后再将膏药撕去。(《中医杂志》(9):500,1956) [2] 

10、治缺钙抽搐:白胡椒二十粒,鸡蛋皮两个。将上药焙黄后共研成粉,分为十四包。每日一包,开水冲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1、治小肠淋,沙石难出,疼痛:胡椒、朴硝各50克。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温汤调下10克,并二服。(《圣济总录》二拗散)  
12、治阴囊湿疹:胡椒十粒。研成粉,加水2000毫升,煮沸。外洗患处,每天二次。(《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3、治风虫牙痛:胡椒、荜拨等分。为末,蜡丸,麻子大。每用一丸,塞蛀孔中。(《卫生易简方》) 
14、治风虫客寒,三般牙痛,呻吟不止:胡椒九粒,绿豆十一粒,布裹捶碎,以丝绵包作一粒,患处咬定,涎出吐去。(《韩氏医通》) 
15、治冻伤:胡椒10%,白酒90%。把胡椒浸于白酒内,七天后过滤使用。涂于冻伤处,每日一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6、治蜈蚣咬伤:胡椒,研末调敷。(《多能鄙事》) 
注意禁忌
阴虚有火者忌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