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中散寒

 爱中医2 2018-04-24
  
百年一服堂
中医执业医师
温中散寒,属于温里剂范畴;主要以温热药物为主组成方剂,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的作用,能够祛除脏腑经络间寒邪,用于治疗阴寒内盛的方剂,统称为温里剂,属于八法中“温法”的范畴。

寒邪致病,有的在表,有的在里。表寒证当用辛温解表药物治疗。而里寒证的成因,有因素体阳虚,寒从中生的;也有因外寒直中三阴,深入脏腑的;也有因表寒证治疗不当,寒邪乘虚而入里的;或者有因为长期服用寒凉药物的,损伤阳气所致的。总之,不论是外来之寒邪,还是内生之寒邪,治法多以“寒者热之”为原则。但是,里寒证有轻重之别,所伤之处又各有不同,所以,温里剂又分为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大类。


《素问 · 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寒邪为病,最容易伤人的阳气,所以,温里剂多配伍温阳补气之品,使寒去病除而阳气复得。

因为温里剂多以辛温燥热之品组成,在临证应用时,首先应该注意辩清寒热真假。若误用于真热假寒证,则事与愿违,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其次应该注意病人素体有无阴虚、失血之证,不可过量使用,以免灼阴太过而伤阴,寒去热生,或辛热之品劫阴动血。

至于四时的寒热,地理环境的不同,也应该作为用药量大小的参考。总之,用温里剂治疗里寒证,必需中病即止。若素体阳气虚弱,经温里剂治疗,里寒去而阳气仍虚的,可另谋温补之剂进行治疗。

1、温中祛寒

温中祛寒,主要用于中焦虚寒证。脾胃属土,位居中焦,主运化而司升降。若脾胃阳气虚弱,又受外寒,则运化无权,升降失常,可见脘腹胀痛,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吞酸吐涎,恶心呕吐,或腹痛下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舌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等证。常用中药有干姜、吴茱萸、蜀椒、生姜等配伍补气健脾要组成方剂,代表方有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等。
①、香苏散:香苏散是由香附、苏叶、陈皮、防风、羌活及其他中药组成的中药方剂,原方出自《幼科金针》。

功能主治:主要治疗寒、伤风、伤湿、伤食、内有气滞、行寒身热等症。


②、良附丸:良附丸是由高良姜、香附两味中药组成。两味药工研细末,过筛混匀,水泛为丸,干燥后即可使用。

功能主治:温胃理气。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也可用于肝郁气滞,胃有寒凝,喜暖喜按,痛经等。

③、补中益气丸:是由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组成。上药共为细末,过筛混匀。另取生姜、大枣煎煮滤过,去细粉用生姜大枣汁泛丸,干燥后即可使用。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④、藿香正气丸:是由藿香、厚朴、荆芥穗、苍术、香薷、槟榔、羌活、防风、神曲、独活、白芷、枳壳、陈皮、泽泻、猪苓、滑石、木瓜、甘草、苏梗、半夏、葛根、香附、白术、青皮、蔓荆子。上药各为细末,用橘子皮煎汤泛丸,干燥后即可使用。

功能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暑湿,一切不正之气,及疫疬流行传染,或饮食过量,脾胃受伤者。

用法用量:春月感冒,淡姜汤送服;夏秋感冒风寒,橘红汤送服;霍乱吐泻,淡盐水送服;疟疾发作,姜枣汤送服;红痢,红扁豆花汤送服;白痢,红砂糖汤送服;胸腹切痛,砂仁汤送服;头痛鼻塞,畏风寒而无汗,桂枝煎汤送服;咳嗽初起,病多气逆,用生姜汤送服;畏寒肢冷,骨节酸痛,葱白汤送服。


⑤、理中丸:是由人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以上四味药,工研细末,过筛,蜜炼为丸后服用。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等。

用法用量:吐多痢少者,可用枳实煮水冲服;吐少痢多者,可用干姜煎水冲服;吐痢干呕者,可用半夏煎水冲服;如果出现疼痛较重者,可用大枣煎水冲服;若吐痢太过导致转筋者,可用韭菜汁洗腹肾,从胸至脚踝;若体冷微汗,腹中寒,可用附子煎水冲服;

⑥、附子理中丸:即在理中丸基础上加附子而来。五味药工研细末,过筛后水泛为丸或蜜炼为丸,干燥后即可使用。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主要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脚不温等。该药具有止泻止痛之功效,因为泻痢太久所致的霍乱转筋,或寒邪头痛,都可以酌情使用。

⑦、吴茱萸丸:是由吴茱萸、细辛、白茯苓、独活、木香、山萸肉、牛膝、石斛、萆薢、附子、芎藭组成。上药共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干燥即可使用。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肾经虚损,恶风多汗,面色浮肿,腰膝疼痛,形色憔悴等。

⑧、大健脾丸:是由蜀椒、干姜、人参组成。

功能主治:补心脾、祛寒气。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中阳虚衰、阴寒内盛,或蛔虫为患,脘腹寒痛,呕吐不能吃饭,腹部高起,出现包块,痛而拒按,或腹中有肠鸣音,舌苔白滑,脉细紧。


至于温中散寒的中成药和成方还有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列举。然则,中医治病,不能仅靠药物包装说明来判断药物的属性,因为中药不同西药,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或者采用不同药引的情况下,其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本人建议,如果您要选择服用中成药,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且不管是不是OTC。

2、温经散寒

温经散寒,主要适用于阳气不足,阴血也衰,复有外寒伤于经络,血脉不利所致诸证。故不宜纯用辛热之品温阳祛寒,而须用温经散寒,与养血通脉之品配合使用,例如当归四逆汤之类的。
①、艾附暖宫丸:是由艾叶、香附、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白芍、地黄、黄芪、续断组成。粉碎成细末,过筛混匀,蜜炼为丸即可使用。

功能主治:理气补血,暖宫调经。用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等。本品也可以养血安胎,治疗女性带下白浊,面色萎黄,四肢疼痛,倦怠乏力,饮食减少,血无颜色,小腹疼痛,久不能孕等。


②、当归四逆汤:是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共为细末,蜜炼为丸即可使用。

功能主治:养血散寒,温经通脉。主要用于治疗厥阴伤寒,血脉凝滞,手脚厥寒,脉细欲绝;或肠鸣腹泻,下利不止;或阴颓疝气,睾丸掣痛,牵引少腹。现在临床应用与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腿脚踝酸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荨麻疹、精索静脉曲张、女子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冻疮、皲裂等属于血虚寒凝经脉者。

3、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主要是阳气衰微,内外具寒,甚至阴盛格阳或戴阳证。病至阳气衰微,内外具寒,证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精神萎靡,脉沉细或沉微时,非用大剂量温热以回阳救逆。常用药物有附子、干姜、肉桂,良姜等,代表方有四逆汤、回阳救逆汤等。如果阳气衰微而致阴盛逼阳,阳浮于上,或格阳于外,须适当配寒凉之品为反佐;或用本类药物冷服,也可以防止邪盛拒药。

①、参附注射液:是由红参、附片提取而成。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以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咳喘、胃痛、泄泻、痹症等。现代临床常用于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阳气暴脱症。

注意事项:本品为峻补阳气之药,主要用于治疗暴脱,用于急救,中病即止,病情稳定后不可多用,以免助火伤阴耗血。


②、黑锡丹:是由金铃子、葫芦巴、木香、附子、肉豆蔻、破故纸、沉香、茴香、阳起石、肉桂、黑锡、硫磺组成。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阴干后即可使用。

功能主治:温壮下元,镇纳浮阳。主治真阳不足,肾不纳气,浊阴上泛,上盛下虚,痰壅胸中,上气喘促,四肢厥冷,冷汗不止,舌淡苔白,脉沉微。也可以治疗奔豚气,气从小腹上冲胸部,胸胁脘腹胀痛,或寒疝腹痛,肠鸣滑泄,或男子阳痿精冷,女子血海虚寒,月经不调,带下清稀,不孕等症。

【结语】:

温中祛寒主要以祛寒为主,用于中焦脾胃为主;回阳救逆以温肾阳,壮命门之火为主;温经散寒以温通阳气,去经络中寒邪为主。但是虚寒证、阴血也常有不足,故而中病即止,不宜过久使用。

创建于2018.4.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