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阳不足牢记三方

 呵呵8909 2020-12-05

胃阳不足常见于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及其他疾患,具备有其症候者。

本证的病因是:天气寒冷,胃脘受寒,寒邪直驱脏腑;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素体脾胃虚弱衰日久,阳气亏少,阳虚则生内寒所致。秦伯未曾经说过“……胃体气虚寒,因饮食生冷和吸收冷空气直接引起胃虚寒所作胃痛,最为常见”。

临床症候是:胃脘疼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疼痛,阵阵发作,胃脘屡屡有声。甚则遇寒重者,呕吐清水痰涎,得热则舒。舌苔薄滑,脉沉迟或沉弦。

临床上常用方剂如下

理中丸

功效: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

1.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下利,腹满食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等。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升降失常所致。

本方证治比较广泛,但总属脾胃虚寒。一则失于温煦,症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或胸痹证;二则运化失常,症见腹满食少;三则升降失常,症见呕吐下利;四则摄纳无权,症见阳虚失血,或病后喜唾涎沫等。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治宜温中散寒,补气健脾。方中以干姜为君,大辛大热,温中损伤,又扶阳抑阴,为振奋脾阳之主药为君。以人参之补,温阳益气健脾,以复运化,为臣药。君臣相配,温养中焦脾胃阳气,以复运化、统摄、升降之能。加以白术之燥,健脾燥湿,防脾虚生湿 为佐药。以炙甘草之和,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相配,一温一补一燥,使脾胃阳气振奋,寒邪祛除,则运化升降功能恢复诸证自愈。在临床上 汤剂较丸剂作用力强而迅速,临床可视病情之缓急酌定使用剂型,临证加减。

附子理中丸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阳虚较甚。症见脘腹疼痛,下利清谷,或霍乱吐利转筋等。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用大辛大热的附子,脾肾双补,补火生土。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且能温肾,适用于中焦虚寒之重证,或兼肾阳虚衰,火不生土者。

吴茱萸汤主治

功效: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主治: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本证多由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治疗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为主。肝胃虚寒,胃失和降,浊阴上逆,故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厥阴之脉夹胃属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胃中浊阴循肝经上扰于头,故见巅顶头痛;浊阴阻滞,气机不利,故见胸满脘痛;肝胃虚寒,阳虚失温,故畏寒肢冷;脾胃同居中焦,胃病及脾,脾不升清,故见大便泄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而迟,均为虚寒之象。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既能温胃暖肝祛寒,又能和胃降逆止呕,为君药。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为臣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脾旺者,气血亦旺;生机不绝,虽病可愈。若脾虚,不欲饮食,则“谷气竭,命乃绝”。凡病:能食者,易愈;恶食者,难疗。因此,补脾是临证中十分重要、十分常用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