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治疫病专家余霖在《疫诊一得》中说:“运气之说,《内经》言之详也。夫人在气交之中,与天地相为流通,苟不立其年以明其气,临病施治之际,乌乎以用补泻之药哉?”由此可知运气学说在治疗时病中的重要作用了。清代名医石寿棠在《医原》中说:“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即感天地之气以病,亦必法天地之气以治。”对于运气郁发的治疗,《素问.刺法论》提出“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 意即消散郁结之气,补助不足之虚,泻其有余,勿犯“虚虚实实”之弊。具体治疗方法按《素问.刺法论》须结合五输穴进行下列刺法: (一)补升法 《素问.刺法论》说: 木欲升而金运抑之,刺足厥阴之井; 火欲升而水运抑之,刺手心包络之荥; 土欲升而木运抑之,刺足太阴之俞; 金欲升而火运抑之,刺手太阴之经; 水欲升而土运抑之,刺足少阴之合。 这里的五俞穴井、荥、俞、经、合,配客运客气的五行木、火、土、金、水。补升者,“补弱全真”也。 (二)调阴阳升降:木升土降法 《素问.刺法论》说: 木欲降而金运抑之,刺手太阴之出、手阳明之所入; 火欲降而水运抑之,刺足少阴之出、足太阳之所入; 土欲降而木运抑之,刺足厥阴之出、足少阳之所入; 金欲降而火运抑之,刺心包络之出、手少阳之所入; 水欲降而土运抑之,刺足太阴之出、足阳明之所入。 “出”为井穴,“入”为合穴。阴经井穴为木,阳经合穴为土。风木主 阳气之升,湿土主阴气之降。刺阴经井穴木、阳经合穴土,就是调阴阳之升 降。治其“抑”者。 (三)调阴阳升降:火升水降法 《素问.刺法论》说: 太阳司天不退,厥阴不迁正,刺足厥阴之所流; 厥阴司天不退,少阴不迁正,刺心包络之所流; 少阴司天不退,太阴不迁正,刺足太阴之所流; 太阴司天不退,少阳不迁正,刺手少阳之所流; 少阳司天不退,阳明不迁正,刺手太阴之所流; 阳明司天不退,太阳不迁正,刺足少阴之所流。 巳亥年,厥阴气胜不退位,刺足厥阴所入; 子午年,少阴气胜不退位,刺手厥阴所入; 未年,太阴生胜不退位,刺足太阴所入; 寅申年,少阳气胜不退位,刺手少阳所入; 卯酉年,阳明气胜不退位,刺手太阴所入; 辰戌年,太阳气胜不退位,刺足少阴所入。 “流”作溜,溜为荥穴。“入”为合穴。阴经之荥穴为火,阴经的合穴为水。火性炎上主升,水性润下主降。不迁正是不升,故刺阴经荥穴助其升。气胜不退位是气不降,故刺阴经合水穴助其降。 利用上面《素问.刺法论》“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的理论及具体运用五输穴的规律,可扩大子午流注治疗时病时,按不同运气特点对身体经气进行补泻与调节阴阳升降,作出“消散郁结之气,补助不足之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