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胡记050丨《飓风掠过蔗田》读书笔记

 胡子自然杂记 2022-05-02 发布于湖北

书   名:《飓风掠过蔗田:一个中国记者的古巴见闻录》

作   者:刘骁骞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2-03

页   数:272

《飓风掠过蔗田》封面

《飓风掠过蔗田》读书笔记

胡子不瘦/图文

    提到古巴会想到古巴雪茄,会想到切·格瓦拉,会想到大胡子卡斯特罗。到底古巴是个什么样子的国家,可以通过这本书《飓风掠过蔗田》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本书是新华社记者刘骁骞在古巴的所见所闻,就跟随刘骁骞的视角来一次“古巴之旅”。

    作者对古巴最初的印象并非来自卡斯特罗,而是在一期《读书》杂志上看到一部古巴电影《草莓与巧克力》,被里面关于颜色和味觉的意象所吸引,“两人在哈瓦那街头吃冰激凌,艺术家点了草莓口味,大学生点了巧克力口味……”。作者去寻找了电影中提到的“葛蓓莉亚”冰激凌,出租车司机无比自豪地说“但是要记住,它是全世界最美味的冰激凌。”作者怎么能抵得住这样的诱惑,看得我就暗暗吞口水。

    “葛蓓莉亚”冰激凌诞生于古巴革命胜利之后的1966年,创始人就是卡斯特罗。买冰激凌的人很多,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作者是持有外汇券,可以直接上楼用翻倍的价格购买。究竟是什么样的冰激凌,我也很好奇,但是作者得到是与想象中有着很大差距的味觉体验,“我先尝了一口象征社会主义的巧克力球,味道很淡,也没有可可的香味,我又多试了几口,有一种并不清新的甜味。”

卡斯特罗的宣传画

    本书就是以卡斯特罗的葬礼开篇的。虽然“卡斯特罗的去世是拉美地区最没有悬念的突发新闻” ,“全球的通讯社、报社和电视台早已未雨绸缪,据说《纽约时报》在十几年前就把卡斯特罗的悼文写好了,只不过每隔几年,都得拿出来 更新一下,掸去纸上的灰尘。”还是吸引了全球的记者的眼球。参加葬礼的古巴人民更是人山人海。

    为了找到最好的位置,作者和同事在肩挨着肩密不透风的人墙中艰难地移动 “如同用一把生锈的剪刀去裁剪一块厚麻布”,“走到半路,广场上突然响起了古巴国歌《巴亚莫之歌》……旁边的古巴人示意我们停下来,等歌曲结束后才可以移动。于是,在'勇敢改的人们,冲啊!’的歌词声中,我们像两尊铜像,凝结在时空里。”

    作为也爱读书的作者,拜访了古巴历史中最有名的美国人海明威的故居,他在古巴生活了22年,《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就是在此诞生。

    作者也见证奥巴马访问古巴的历史时刻。为了迎接奥巴马的到访,古巴方也是做了不少功课,还是非常希望甚至是渴望改善双方关系。提前修了沥青路,把将要访问到的地方周边的房子都重新进行粉刷,也刷去曾经到处可见的反美标语。以至于“离奥巴马抵达只剩几个小时,整座城市还像一个施工现场。哈瓦那犹如一个到了暑假最后一天还 在赶作业的学生。”

罗德格里斯音乐会上的“古巴五人”

    古巴雪茄魅力有多大,从肯尼迪囤货就可见一斑,“1962年,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偷偷囤足了1200支古巴“乌普曼牌”雪茄后,签署了对古巴实行经济、金融和贸易禁运的法令”。可是到后来肯尼迪命丧达拉斯,没能享用完那一批存货。

    在书中还得知美国移民法令中的一项备受争议的政策“干湿脚政策”:一个古巴公民如果成功偷渡过佛罗里达海峡,在踏上美国领土的那一刻,就自动获得政治避难的资格,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申请到绿卡和美国国籍;如果在海上被美方拦截,双脚没上岸,就会被遣送回古巴。这项政策不知道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经济目的,存在明显的鼓励古巴人冒险偷渡,官方没有数据,据民间组织统计有20%-50%的偷渡客葬身鱼腹。

    和作者一样,我也更想了解古巴人民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的。作者去菜市场,从将蒜剥干净皮,十个蒜瓣装一袋进行售卖的细节,看出古巴市场端倪,很显然“一整颗蒜的市场价已经超过普通民众的购买力”。这里大部分是外国人或者私营餐馆的老板,只有他们才买得起菜。

    在美国的禁运下,物资匮乏,古巴人民具有丰富的物品改造能力,有着许多的“古式发明”,将旧黑胶片和小电动机制作电风扇。用铝制的餐盘当“天线锅”。用回收的电子设备改造成热水棒。古巴军方还出版一本名叫《用我自己的努力》的工具书,专门教人们维修和重复利用旧的生活用品。

    但是古巴的识字率达99.9%,和全民免费医疗都是领先全球,还是西半球唯一没有毒品问题的国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