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00年前,史称“轴心时代”的人类文明,为何突然同时降临世间?

 孙丹阳 2022-05-02 发布于河南

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令人不解的神秘现象,至今都没有人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那就是在大约2500年前,几乎在同一个时代诞生了一批奠定人类文明进程,影响人类思想的精神导师和觉者。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1949年出版的著作《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把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段时间称为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就是在这个时代东方出现了以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孙子所代表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思想,被称为诸子百家,古印度也出现了悉达多创立的佛教,西方文明中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大思想家和哲学家。

当然了像悉达多和老子都是来渡人的觉者,其他的圣贤无法与其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确实也是在那个时代降临人士度化世人,那为什么在科技落后文明不发达的时代会出现众多的圣贤和觉者呢?为什么后世对他们的思想和教诲解读了2000多年却依然不能得其真谛呢?

在人类文明日渐发达的几千年里,为什么再也没有这么多的圣贤和觉者同时代出现了呢?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天意的安排?如果真的是安排,那又是谁在安排这一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圣贤和觉者的故事。

老子

老子是最先来到人世的,他的生卒年月不祥,大约出生在公元前570年,实际记载他姓李名耳,还有姓老或者姓利的说法,根据大唐李氏《宗室世系表》,老子为黄帝之孙颛顼大帝的后裔,到商末其祖先吴伯开罪纣王被逼逃亡,途中粮绝只好食木子,也就是杨桃、猕猴桃之类的水果得以活命,遂改姓李。

关于老子名号的由来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说“老”有德高望重之意,而“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而《列仙全传》指,老子从太清仙境分神化气,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从天而降,时玄妙王之女尹氏白天正在睡觉,感而吞之醒来发现有孕。尹氏怀此圣胎之后,神气安闲容颜转少,所居房屋六气平和、祥光照护。后来诞下一男孩,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走了9步,步落之处莲花绽起。

后来,因为出生后就白发苍苍,所以就给他取名老子,又名“老聃”,“聃”是大耳之意,相传老子气质禀赋、与众不同,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是今天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还做过柱下使,相当于秦汉的御史。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老子受牵连而被罢官,到沛地隐居,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我们在孔子的神通那篇文章中曾经谈到,孔子去沛地向老子求教的事情,还没有看过那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老子目睹了周王朝的衰微,以及诸侯征伐、生灵涂炭,深感人世的险恶,遂驾青牛车西出函谷关归隐。

守关的关隘令尹喜亦非泛泛之辈,他尊老子的教诲,潜心修行,并且弘扬道家学说。后来修成“无上真人”,又称“尹真人”,其后继门生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鬼谷子、王诩、孙斌、庞涓、苏秦和张仪等,都是出自鬼谷子的门下。那天,尹喜在城楼上见紫气东来,知圣人将至,便马上更衣沐浴开门恭迎老子。

《史记》记载,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曰《德经》和《道经》合称《道德经》,讲的都是有德之人得道之义,洋洋洒洒五千余言,后绝尘而去,无人知其所终。

世人多将《道德经》视为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是,老子真正留下的是道家修炼文化,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悉达多

老子出世后大约5年,也就是公元前565年,悉达多降生在印度,印度当时有四个社会阶层,婆罗门主持宗教、王族刹帝利掌理政治、吠舍为商贾、首陀罗为农人奴隶,悉达多的父亲是迦毗罗国的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属于刹帝利族,摩耶夫人45岁的时候梦见一人乘六牙巨象扑向怀中,自昨夜进入腹内,然后怀孕,夫人怀孕期满按照印度习俗头生子,要回娘家分娩。

途经迦毗罗城外的蓝毗尼园时,夫人一时兴起,带着宫女入园赏玩,当她走到无忧树下,伸手想折树上的花蕊,不想惊动了胎气,太子从她右叶间降生下来,一时间天上祥音缭绕、华蔓飘坠,太子落地后不扶而行,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

太子足迹所到之处涌出莲花,天空中有两条龙在虚空中口喷清泉,为太子沐浴,净饭王闻之立刻赶到蓝毗尼园见太子身现黄金色,三十二相、祥瑞殊胜,自然欢喜万分,回宫以后就召请著名的婆罗门为太子取名。众婆罗门根据太子降生时的种种祥瑞为其取名悉达多。悉达多是吉祥的意思,太子出生以后第七天,摩耶夫人即离世,太子由姨母抚养,太子天资聪颖,对文学、舞技都可自然通达,可谓文武双全。

太子虽勇武聪明,却喜欢沉思冥想。有一次太子同父王郊游见田中农人赤体裸背在烈日下工作,老牛拖着犁不得休息,还被鞭打得皮破血流,又见农田中被犁翻出的小虫蚯蚓被鸟雀竞相啄食,太子心中感到无限的哀痛。

有一天太子要到城外出游,在东门看到一个老人发白面皱、骨瘦如柴,车经南门又见道旁一个病人,身瘦腹大、喘息呻吟、痛苦万状。来到西门又遇到一具尸体,脓血流溢,恶臭难闻。随行的亲属痛哭流涕、令人心酸。太子不由得心生感慨,世人不论富贵贫贱,都脱不了老病死的大关。

最后经过北门时,看见一梵行沙门,圆顶法服、威仪有度,一手持钵、一手持杖,严肃慈祥地走过来,太子肃然起敬的赞叹道,这才是使人向往的生活。十九岁时太子下决心出家学道,他潜出宫门策马出城,发誓如果不能求得正觉度众生于生死苦海,誓不在回迦毗罗城。太子沿途参访修行之法,苦修数年依然毫无成就,便决心自己精进、真正悟道,他独自来到一棵菩提树下,坐在一块大石上,发誓不成正觉,事不起坐。如此经过七七四十九天,他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觉。

悉达多在人间正悟那一刻,大地震动,诸天云集,天华飘坠,天乐鸣空。悉达多悟道之后开始传法渡人,他前后说法49年,谈经300余场度人无数,最著名的十大弟子是智慧第一的舍利佛、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天眼第一的阿娜律、多闻第一的阿难陀、密行第一的罗侯罗、头陀第一的摩诃迦叶、议论第一的迦旃延,说法第一的富楼纳、持律第一的优婆离、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西元486年,悉达多右斜而握,寂然涅槃。

孔子

老子出世以后大约20年左右,也就是公元551年,孔子出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他开创私塾、修订六经,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评定全球文化名人时,把孔子誉为世界10大名人的第一位。因为他留下的儒家中庸思想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2000多年而不衰。

关于孔子向老子问道的事情,我们在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今天就不再赘述,正因为孔子求道、修道,他才能四十而不惑,能够对万物因果了然如胸,五十而知天命,感悟生命的意义,六十而耳顺,对荣辱褒贬都能够耳顺而不动心,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已是念随心转的大自在了。

如此看来,孔子虽然教的是做人的道理,不像老子和悉达多一样做着传法渡人的事情,但他本人却是完成了修炼圆满的道路。后世中国人也自然而然地把儒家和道家思想结合在一起。

苏格拉底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他镇定自若,劝走亲人之后,和几个朋友侃侃而谈,直到狱卒端来一杯毒汁,他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朋友说,他曾经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有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他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

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因为探索真理,坚持真理,在唤醒人心的时候也揭露了人性中的卑劣,招致一些人的记恨,而被诬告传播异说、毒害青年。按照雅典的法律,在法庭对被告判决以前,被告有权提出一种不同于原告所要求的刑罚,以便法庭二者选其一。

但是,苏格拉底却借此机会表达慷慨激昂的辩护演说。根据《柏拉图对话录》他的辩护词中说,大家一定知道善良的人无论生前死后都不会有恶果,他都不会被众神抛弃,离别的时刻已经到来,我们各走各的路,我将死去,你们活下去,只有神知道哪条路更好,结果他被判了死刑,在关押期间朋友们买通了狱卒制定了越狱计划,但他宁可死也不肯违背自己的信仰。

苏格拉底是在孔子之后,于公元前470年出生在古希腊,是与孔子齐名的西方圣人,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原因?这些古代先知和圣贤们会在同一个时代降临人间呢?虽然研究者们大多都认为他们的出现应验了“乱世出英雄”这句话,但是却解释不了为什么历史上多次出现乱世,却没有再出现一批又一批的影响后世的大圣贤。预知其中缘故,且听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