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中医没有与此完全相对应的独立病名。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别将头晕旋转者,称眩晕或眩运;耳中鸣响者,称耳鸣;不闻声音者,称耳聋。 【辨证论治】 (一)风痰上扰证 临床表现:急性发病,头晕甚重,自感自身及周围景物旋转,不敢睁眼,恶心呕吐,口苦干者,舌苔白,脉弦稍缓或濡缓。 治法:熄风化痰。 方药:眩晕方加减(李翰卿法)。 杭菊花10g、钩藤15g、生石决明15g、薄荷5g、防风5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黄芩10g、生白术10g、玉竹5g。水煎服,一天一付,一天三次。 加减:大便干燥者,加清宁丸3~6g或酒军3~6g,去茯苓;大便稀溏者,加茯苓至15g;腰困腰冷者,加肉苁蓉12~15g;心烦失眠者,加生龙骨15g、生牡蛎15g;早晨头晕不能站立,太阳升起后好转者,加鹿茸3~9g;正在发作时,先服牛黄清心丸1~2丸,薄荷6g,泡水代茶为引送服(朱庆丰法)。 简易法:发作较轻者,清眩丸1日3次,1次1~2丸。 (二)肝郁血虚,郁而化火证 临床表现:头晕不敢动转,耳有堵塞感,不呕吐,或仅恶心,胸胁苦满,心烦心悸,五心烦热,喜叹气,或有时胸胁窜痛,舌苔白,脉弦细。 治法:养血疏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0g、茯苓10g、生姜10g、丹皮10g、栀子10g、钩藤10g、薄荷3g、甘草6g。水煎服,一天一付,一天三次。 (三)肝郁化火,痰滞不化证 临床表现:头晕不敢转动,甚至不敢翻身,心烦心悸,胸胁胃脘均满闷不适,口苦口干,恶心,或有时腹痛,大便干或正常,舌苔白黄腻,脉弦紧或弦滑。 治法:舒肝理气,化痰,苦辛通降。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人参10g、半夏10g、桂枝10g、茯苓10g、龙骨15g、牡蛎15g、生姜10g、甘草6g、大枣7枚、大黄3g。水煎服,一天一付,一天三次。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至9g;腹痛,脉弦者加桂枝至15g。 (四)气阴两虚,痰热阻滞证 临床表现:头晕耳鸣,甚至耳聋,时轻时重,发作时恶心呕吐,自身及周围景物旋转,疲乏无力,健忘,面色㿠白,但颊部有的反见嫩红,舌苔白,脉沉滑。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泻火。 方药:十味温胆汤加减。 黄芪15g、当归6g、人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元参10g、竹茹10g、枳实10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菖蒲10g、远志10g、知母10g。水煎服,一天一付,一天三次。 加减:脉沉缓者,去知母、元参,加生地10g。 (五)气阴两虚,清阳失升证 临床表现:头晕持续不止,发作时更加严重,面色㿠白,疲乏无力,下肢沉重,使欲是,口干,舌苔薄白,脉虚大而弦。 治法:益气养阴,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六味地黄加减。 黄芪15g、白术10g、人参10g、当归6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0g、甘草6g、生地10g、山药10g、山茱萸1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 水煎服,一天一付,一天三次。 若脉大弦紧数,舌苔黄腻者,宜清暑益气汤加减。 人参10g、甘草6g、黄芪15g、当归6g、麦冬10g、五味子10g、青皮10g、陈皮10g、神曲10g、黄柏10g、葛根15g、苍术15g、白术10g、升麻10g、泽泻10g。水煎服,一天一付,一天三次。 (六)脾胃虚寒,气血俱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萎黄,发病后久久不愈,食欲很差,经常头晕,但发作时头晕特别严重,反复呕吐,自身及周围景物均旋转,即便不大发作时也因头晕不敢走路,平卧时头晕减轻,坐起时头晕加重,胃脘冷痛,时感心悸,手足厥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中,益气养血。 方药:十四味建中汤加味。 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10g、白芍10g、肉桂10g、黄芪15g、附子 10g、半夏10g、麦冬10g、肉苁蓉15g、生姜3片、大枣7枚。水煎服,一天一付,一天三次。 加减:大便较干者,加肉苁蓉至30g。 (七)阴阳俱虚,精气亏损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阵发性加剧,发时恶心呕吐,景物及自身旋转,即如不发作时亦头晕不能站立,面色㿠白无华,疲乏无力,脉虚大或沉细弱。 治法:大补精血,阴阳。 方药:龟鹿二仙胶加减。 龟板胶10g、鹿角胶10g、人参10g、枸杞子15g、肉苁蓉15g。水煎服,一天一付,一天三次。 (八)脾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经常头晕,阵发性加剧,食欲不振,胃脘冷痛,四肢厥冷,舌苔白,脉弦大紧。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理中地黄汤加减。 附子10g、肉桂10g、人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甘草10g、生地10g、山药10g、山茱萸1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水煎服,一天一付,一天三次。 【按】辨证论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辨证 1.本病基本上分为虚实两大类。一般来讲,急性者,多实;慢性者,多虚。其中急性者,有风痰和肝郁化火的不同,以风痰者为多见。慢性者,有气阴两虚兼风痰和阴阳两虚的差异。 2.本病辨证依据的重点是脉象。即:脉虚大者,为气血或气阴两虚;滑者,为痰热;弦紧者,为肝郁夹寒;沉细弦或沉细弱者,为阴阳气血俱虚。 (二)论治 1.急性者,脉缓或濡缓者,眩晕方有速效,但便秘者必须通便,且通便不可大下,只可缓泻。脉沉弦者,非舒肝不效,但脉弦细数者宜丹栀逍遥散,弦紧或弦涩不调者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2.慢性者,当补益,但有虚实夹杂和阴阳气血俱虚之不同,若虚实夹杂者,或予十味温胆汤,或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虚者,或予十四味建中汤,或予龟鹿二仙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