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讲座!!!管尤跃: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wangzh311 2022-05-03 发布于浙江

   管老师提到现有教材的单元其实就是非常好的整体设计,整体设计要得到良好的效果其关键就在于研究后的实践,同时给各位教师分享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方法,要以不增加课时为底线,设计可多可少,力度可大可小,研究可进可退,程度可深可浅。通过回顾,老师们对单元整体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教材:就是很好的资源,我们真正的去读懂教材,读懂儿童。实际上,小学数学的前世今生紧紧关联在一起的。

图片

   所有的数学概念教学都是数学大厦的基石,把数学概念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段很好的话:有结构的教,有结构的学。          

          结构无处不在!——何时都可进行!

          结构不论大小!——何时都应进行!

          结构不分你我大小!——时刻伴随左右!

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一般不变。

图片

   以下阐述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一般三个步骤是:阅读理解,分析解读,回顾与反思。为什么我们儿童还是做得不够好,是因为这三个步骤走的太快。

    问题解决需要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等过程,各个版本对此比较重视。人教版的“三问”、北师版的问题串、青岛版由情境串到问题串,这样的明确指出学生需要经历从头到尾的思考。把问题解决与数学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实现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同步发展。

图片

   “阅读和理解”,读题,读题,再读题,学生在并未理解或完全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解题了。其实,一个问题解决就是一个小故事!只有当学生真正阅读到位了,整体理解后才能讲清楚这个故事,也才有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建议增加一个环节默读2-3遍,隐去题目,再讲故事!这是通透地理解问题解决的基础和保障。阅读与理解环节与分析与解答环节无法分离,阅读中有理解,理解中有分析,从阅读到分析应该像水流淌一般的自然,水到渠成,顺势而为!我读到了什么?我以前见过吗?与之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得到什么启发?能不能利用关系、公式或结论?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分析与解答环节要思考的问题,正是完成怎样解题表中拟定计划要求,主要承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

图片

  一二年级的问题解决是以四则运算中的一步计算为主,主要涉及的数量关系也是四则运算的意义,相对简单,但是对一部分学生而言不简单。三至六年级数量关系逐渐变得复杂、难度逐渐增强。教学时仍然从低年级认真扎实的做好基础工作,纵然是简单的四则运算意义的一步应用题要落实好、实践好,帮助、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理解其意义。

图片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核心,使用多种表征形式对问题解决的结构进行表征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式。

     分析与解答环节最重要的是清楚地分析出数量关系,因为数量关系是问题解决的核心和关键,是阅读与解答的桥梁,是阅读与解答的目标,是分析的结果,同时又是解答的依据和基础。每个问题解决都有自身的结构特点,而它的结构特点通过问题的组成元素(问题的信息、条件、表述、结论)得到反映。

图片

   回顾与反思阶段,喻平老师指出:在问题解决的第四个阶段,解题者要对解题结果进行评判和检验,同时反思解题过程,对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和效果进行评判,此时主要受解题的监控作用。何小亚认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过程包括4个阶段,其中第四个阶段是评价与反思。看来很多学者对问题解决的回顾与反思很重视,检验、回顾反思、评价、总结是问题解决的一种过程、一种思维、一种习惯,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平时训练时,一定关注儿童的表达能力。思路清晰,教学这个内容时,你是否让学生真正的思考过呢?实际上,教学这个内容时,启发我们如何从儿童身上学到东西,吴正宪老师一直提出儿童立场,这也是我们怎样教书的方向。管老师在讲座中不止一次的播放了儿童怎样讲题的视频,最高的学习效率,学会了,学懂了,再教给别人。

图片
图片

    管老师在回顾的基础上抛出了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管老师提出了本次学习的第一个重要概念“深度学习”。什么是“深度学习”呢?管老师结合马云鹏老师观点这样的解释: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而检验一个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的最高标准就是:逐渐成为既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学习者。

图片

   深度学习是触及学习本质的教学,而学习的本质在于教师、学生和学科的合而为一、人课合一。深度教学促进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离不开深度教学。怎样进行深度教学呢?管老师从“单元内容分析、单元学情分析、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测评”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

图片

   接着,管老师提出了本次学习的第二个重要概念“单元整体设计”,为了让老师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深度学习和单元整体设计之间的关系,更好的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实际上这个要求很高,如果老师真的不会这样做,就按照教材教,因为那也是很好的整体设计。整体设计在于整合与拓展,整合在于做减法,重形式,更重内涵。拓展是在做加法,重内容,更重熔合。因此整体设计在于融会贯通。

图片

    感觉管老师这段话对我们是很有触动的。比如儿童的认知起点是不一样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强调'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句话很简单,明了,非常非常不容易做到。认知起点很重要,因为儿童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的视野是不一样的,所以设计课之前确定起点很重要,通过学情前测,设计调查问卷或者师生访谈,这样的起点选择决定了距离的长和短,这段距离长或短都不是好事。

图片

   因此得出结论,为什么拿名师名家的课直接为我所用不可取呢?因为儿童不一样。但是个人实践看来,发现自己整理这些东西,比如吴正宪老师的课“一剥,一测学周长”,问题解决的课,可以拿来一些经典的语句付诸于自己的课堂,真的很经典。比如管老师书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图示法教学实践研究中关于数量关系的图示可以拿来分享给我们团队老师,因为太经典,我们讲就拿来为我所用,真的很好。比如核心概念在加减乘除中的应用直接让团队老师用,直接落实在课堂上,就是关注了数学本质的东西。

图片

   后面,管老师以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探究单怎么做、探究单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几方面逐一和老师们进行分享。通过一系列画图来表征算法,真的很好,落实到我们的课堂上,是可以的。通过深入剖析教材,结合学情分析,揭示出单元整体设计要瞻前顾后、上串下联,既要有意识地去挖掘数学本质,也要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尤其要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和意识。

图片

   通过此次学习,关于如何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在数学课堂中充分体现育人价值,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和方向。

上面的部分文字来自管老师的书: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图示法教学实践研究。

以下是边看便截图的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