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经原文 ![]()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人体的脉象可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规律性变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这里的“四十五日”,是指从冬至到立春,或从夏至到立秋。冬至一阳生,所以从冬至到立春,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至夏至则阳气盛极,阴气伏藏。夏至一阴生,所以从夏至到立秋,阴气逐渐上升,阳气逐渐下降,至冬至则阴气盛极,阳气伏藏。如此循环,年复一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指出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阴阳相互为用,不可分离。“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王冰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