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系军阀人物:李宗仁

 兰州家长 2022-05-03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新桂系是国民党新军阀时期统治广西的军事政治集团,属广西地方实力派。前期代表人物是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简称“李、黄、白”。后来黄绍竑投靠蒋介石,代表人物变为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简称“李、白、黄”。

巅峰时期,新桂系的势力从山海关一直到祖国西南的广西省,势力横跨大半个中国,蒋介石三次下野,都与其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新桂系是除蒋介石中央军之外,国民党时期最具实力的军阀力量。

今天我们先来聊一下新桂系的头号人物李宗仁。

李宗仁(1891.3.13―1969.1.30),字德邻,广西临桂(今桂林)人,生于1891年3月13日。家里历代务农,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子弟。他兄弟姐妹八个,在本房男性中排行第九,故村里人都叫他“老九”。他六岁那年,就跟着身为私塾先生的父亲李培英读书。后来进省城新创立的临桂县立两等小学就读。初到城里,衣著不甚入时,举止言谈都带几分乡土气,城里的同学讥笑他是“乡下的傻瓜”;加上数学、英语等新式学科跟不上,期终考试在榜上“坐了红椅子”,分外觉得难为情,读了两个学期就辍学了。不久,就到省立公费纺织习艺厂当学徒。1908年冬,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三期生),从此便开始了一生的军人生涯。

武昌起义爆发后,广西陆军小学改为陆军速成学堂。李宗仁编于第二队,学习步科。他身体健壮,胆大敏捷,性喜驰骋,闲时便以练习骑马为乐,马术在同学中首屈一指。学习也非常用功,每次考试总在前三名以内,颇为师友所推崇。1913年秋毕业后,被选拔到南宁将校讲习所,曾任准尉见习官、少尉队附等职。一年后该所停办,李宗仁回到老家。次年春,应聘在桂林省模范小学任高级班军训教官。但他觉得自己是个职业军人,在文科学堂执教决非自己的志向,时时想著重返军界。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西南军政各界群起兴师讨袁。李宗仁经故旧介绍,投入林虎为总司令的护国军第六军,在步兵七旅十三团二营,当了一名中尉排长,参加了讨袁的护国战争。袁世凯死后,随林虎部转而讨伐粤督龙济光,在此役中负伤,晋升连长。1917年秋,他所在营北上入湘,参加护法战争。战后,年仅二十五岁的李宗仁升任营长。1920年8月,参加第一次粤桂战争,在莲圹口一役,他带领全营担任正面主攻任务,冲破了天险峡谷,开辟了四会和肇庆的唯一通道。从此,他声名大噪,以勇敢善战闻名两粤。战事告一段落后,广东护国军番号取消,改称为“粤佳第一路边防军”。翌年,粤桂战争重起,他升任帮统,随陆荣廷右翼南路主力军,堵截陈炯明部入桂。在高州一战,被敌突破,人马杂沓,争过浮桥,纷纷挤落江中。李宗仁幸好身体强壮,泳术不弱,奋游上岸,回师解玉林之围,又被升为统领。后来,第一路边防军退至广西的六万大山,司令黄业兴统率大部队进驻广东,因李部都系广西人,不愿随去,便留驻六万大山。不久,被陈炯明收编,改为“粤桂边防军第三路”,年尚不过三十的李宗仁任该路司令。

  粤桂战争结束后,李宗仁率部驻扎玉林五属。这时,广西全省骚然,八桂无主,各自称霸。他在五县绅商支持下,也将“粤桂边防军第三路”,改称为“广西自治军第二路”,通电就任该路军总司令。不久,黄绍竑率领所部干余人加入该军,使李宗仁的实力大增,共有人枪三干余。他操持所辖七县的军政大权,一面整军经武,一面修明地方吏治。

在广西各军互不相属,远交近攻,以大吞小的激烈争夺中,李宗仁则采取“内刚外柔”的策略,与各部势力虚与委蛇,以便养精蓄锐。待机大举。1922年秋,东山再起的陆荣廷被北京政府委任为“广西边防督办”。他意图乘广西混乱之机,掌握全省政权,取消自治军的番号,命令李宗仁的“第二路自治军”改为广西陆军第五独立旅,委任李为旅长。李宗仁感到自己“实力有限,未便与陆氏龃龉”,对陆的委任既不正式接受,也不正式拒绝,以改头而不换面了之。同年11月,盘踞桂北一带的沈鸿英统领两万余众,企图收编各处自治军,囊括广西全省,曾派遣其儿子前往玉林做说服工作,意欲收编李宗仁。李宗仁虽感沈部实力强于自己数倍,但认为沈在桂林,“鞭长莫及,莫奈我何”,便坚决拒绝收编。

  1923年2月,黄绍竑欲乘两广政局纷乱图谋向外发展,打算应沈鸿英密召,前去广州。李宗仁深知黄绍竑是个不受羁绊的干才,便支持他向外进取的要求。于是,1923年,黄绍竑假借投靠沈鸿英,把队伍开驻梧州。同时,他联络在广州养伤的白崇禧,由白崇禧以全权代表的身份晋见孙中山,表示愿意加入革命的行列。孙中山随即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白崇禧回梧州后,即与粤军李济深部合作,解决了沈鸿英镇守梧州的冯葆初部,宣布起义讨沈,树起了广西讨贼军的旗帜。同年9月,黄、白又在粤军李济深部配合下,打败了从广州回师广西的独立师陈天泰部,讨贼军的力量大为增强,下辖俞作伯、伍廷飏 、夏威三个团及八个游击队共计八千人,统管了整个西江上游各县。与李宗仁屯兵玉林,互成犄角。

  是年秋,李宗仁将部队改称为“定桂军”,与黄绍竑约定,分别自梧州、玉林出动,夹击驻防在横县、宾阳、桂平、平南等县的陆云高部。仅历时两旬,未经剧烈战斗,陆部便全部瓦解。从此,李宗仁和黄绍竑就占领了从贵县到广州的整条西江,与陆荣廷、沈鸿英两部势力形成鼎足之势。

  1924年4月,沈鸿英与陆荣廷爆发了桂林之战,双方相持不下,并有媾和之意。李宗仁等认为,双方和议如成,则广西仍三分之局,陆、沈还会合谋对付自己,决不能坐失良机。于是,5月,他们乘陆、沈和议未成之机,分水陆两路进军,袭取陆荣廷的老巢南宁及左右江各县。

李宗仁攻取南宁等地以后,深感讨贼军和守桂军虽然合作成功,但也存在较深的矛盾,担心会重蹈太平军天京事迹的覆辙,于是电请坐镇梧州的黄绍竑 来南宁商讨对策。李、黄都认为,想统一广西,就要彻底消除两军间的嫌隙,而唯一的办法则是使两军合二为一,统一军令和政令。于是,他们成立了“定桂讨贼联军司令部”,以李宗仁为总指挥,黄绍竑 为副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定桂讨贼联军接着兵分三路,进剿陆荣廷残部,迫使陆荣廷于8月24日通电下野。年底,孙中山将李宗仁部改编为广西省绥靖督办公署,下辖两个军,李宗仁为督办兼第一军军长,黄绍竑 为会办兼第二军军长,白崇禧为督办公署参谋长。

  1925年初,李宗仁准备消灭沈鸿英部。3月12日,孙中山不埋头在北京病逝。这时,曾拒绝孙中山的要求,不愿充任大元帅府副统帅的滇系军阀唐继尧,趁广州群龙无首之机,忽然通电就职,准备自滇、黔两省派三路大军,假道广西,前往广州视事,其妄图占据两广之心昭然若揭。李宗仁连夜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利用唐军尚在准备的空隙,先讨平沈鸿英,以除后患,再回师合力抵抗唐军。4月,李宗仁兵分三路对沈鸿英发动突然袭击,经过数日激战,沈鸿英部全线崩溃,李宗仁占领桂林,沈鸿英化装逃走。

  正当李宗仁讨沈军情紧急之时,唐继尧令其号称“建国军”的滇、黔两省部队约六万余人,分三路东下。由于桂军实力薄弱,李宗仁、黄绍竑便令南宁驻军退出南宁,同时,派人向广州国民政府求援,广州国民政府派范石生率二万余滇军援入桂增援李宗仁。经过昆仑关和沙埔两大战役。唐军溃退回滇。

  李宗仁和黄绍竑、白崇禧合作,不出三年时间。消灭陆荣廷、沈鸿英等部,击退唐继尧东侵之师,将得势享名的陆荣廷、沈鸿英、谭浩明等一一剪除,于1925年秋统一广西。

  在李宗仁统一广西的同时,广东经过二次东征也初告统一。1926年初,双方通过会晤,两广正式统一于国民政府号令之下。1月,国民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李宗仁被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3月间,广西两个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

  7月,北伐战争的序幕揭开。李宗仁率领第七军的十二个团,二万余人,分成第一、二路军,次第入湘,会同李济森的第四军,援助湘军唐生智部,讨伐吴佩孚。11月,北伐军克复长沙,北伐军一举成名,震动全国。李宗仁所部也成为北伐军的一支劲旅。随后,北伐军和敌军相持于汩罗河两岸,双方都在作第二期作战准备。

  8月12日,李宗仁参加了蒋介石在长沙召开的军事会议,讨论北伐第二期作战的战略计划。当时,北洋军阀的三个主要派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实力,约在百万以上;而北伐军的基本力量仅仅十余万人。若要扫荡军阀,统一全国,则必须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但首先攻谁?意见不一。李宗仁竭力主张乘吴佩孚部南北疲于奔命之时,速战速决,分割围歼,直捣武汉。然后以大别山、桐柏山为屏蔽,扼守武胜关,北可进窥中原,直取幽燕;东则沿江而下,底定东南。会议同意了他和唐生智等人的作战提案,决定主攻武汉,对赣采取监视态势。

  在攻打武汉战斗中,李宗仁为右纵队指挥官。8月19日,他率领四、七两军,循武长路齐头猛进,强渡汨罗河,夜袭汀泗桥,进逼贺胜桥。

  贺胜桥是武昌的门户。自汀泗桥失守后,吴佩孚席不暇暖,从武汉率师南下,亲自指挥固守这个战略要地。这时,北伐军前方高级指挥官也聚集于咸宁县商讨进攻之策,决定由李宗仁直接指挥作战,唐生智率第八军为总预备队,并调第八军何健师自嘉鱼渡江,绕攻汉口、汉阳,以袭吴军之背。8月29日,李宗仁令第四军沿铁路挺进,直逼贺胜桥正面;第七军从咸宁东北出发,由王本立攻击贺胜桥以东地区,夏威率两个旅为右翼,胡宗铎率两个旅为左翼,与第四军并肩齐进。北伐军越战越勇,锐不可挡。吴军全线溃败。

  直捣武汉后,北伐军分三路东进,继续讨伐孙传芳。李宗仁率领第七军为左翼,自鄂城、大冶一线入赣,沿长江南岸东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挫若溪、德安、王家铺之强敌,先后歼灭孙部之精锐谢鸿勋师和第三方面军的卢香亭部,击溃孙部第五方面军的陈调元部约三师之众。但经过三次大战,第七军两万余人,死伤达四千以上,基层干部伤亡三分之一,折损两名团长和一员机关枪大队长,元气为之大损。11月初,稍事补充后,李宗仁又担任左翼指挥官,率领第四军、第七军等部,继续肃清赣北孙传芳部。在程潜所率第六军的协同下,经马回岭、涂家埠等战斗,相继克复九江、南昌。孙传芳逃回南京,北伐军遂底定江西。

  这时,国民政府内部矛盾逐渐暴露,随即发生了“中央北迁问题”和“反蒋运动”。李宗仁认为,中央迁往武汉是大势所趋。但军队调遣,继续北伐,则应绝对服从总司令的指挥。他同苏联顾问鲍罗廷交谈时也说:“蒋总司令缺点是有的,但是无论怎样,我不主张打倒他。”次年1月,李宗仁被蒋介石任命为中路江左军总指挥官,统领第七、十、十五军,沿江东征,直抵安庆,陈调元举部二万余人附义。3月,国民党在汉口召开二届三中全会,议决党政中央俱行改组。李宗仁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抵达南京、上海,同蒋介石、白崇禧等密谋“清党”反共。并主动提出将第七军一部调到南京附近,“监视沪宁路上不稳的部队,使其不敢异动”。经蒋介石同意后,立即电令夏威、胡宗铎两个师,自芜湖向南京进发,作为初期“清党”的部署。

  同年4月下旬,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进行第二次“北伐”,李宗仁受任南京军事委员会第三路总指挥。5月,他率领五个纵队向北推进,于8月间与何应钦所率第一军相策应,在栖霞、龙潭一带,与敌展开激烈交锋,终于将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击败。至此,南半个中国遂先平定。随后,李宗仁被任命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武汉政治分会主席、国民党五中全会军事参议院院长。

  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各系军阀相继展开争夺。李宗仁之桂系在混战中败北,退回广西,苦撑残局,以图再起。

  1928年7月北平编遣会议“纠纷”后,蒋介石与冯玉祥的矛盾加深,一再向李宗仁表示要对付冯。早在北伐军占领长沙时,李、蒋就有“桃园结义”之谊,拜见异姓兄弟,交换了兰谱。然而,李宗仁却感到冯不易对付。蒋见李不“同心”,即变“近交远攻”之策略为“远交近攻”,对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暂采取怀柔敷衍政策,首先对付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

  次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在这之前,蒋介石秘密将大批武器,取道江西,运往湖南,接济该省省主席鲁涤平,暗中作好对付第四集团军的准备。后来,何健亲赴武汉告密,说中央部署已定、对武汉用兵如箭在弦上,第四集团军似应采取自卫行动。当时,李宗仁在南京,他部下的夏威、胡宗铎、陶均三个军长得报后,至为焦急,深觉“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便对鲁涤平采取军事行动,这就发生了“武汉事变”。4月初,蒋介石便借此事坐镇九江指挥,令刘峙等率大军数十万,水陆两路,沿长江西上,直捣武汉;同时派遣俞作柏、郑介民潜入武汉,分别活动夏威部的师长李明瑞、杨腾辉倒戈。面对蒋介石的大军,夏、胡、陶也以夏威为总指挥,拟在武汉外围抵御。不料夏威忽患白喉,乃临时将前线指挥交李明瑞负责。李在黄陂召开前线指挥官军事会议,当各师、旅长齐集后,便即席宣布“服从中央,反对胡、陶”的王张,立即将与会指挥官拘留。夏威等三军长看到李等向蒋输诚,决定放弃武汉,率部向荆州、沙市、宜昌一带退却。刘峙等部进占武汉后继续追击。夏、胡、陶见大势已去,于4月21日联合通电下野,其余部队全被刘峙等部包围缴械。紧接著,蒋介石又命令各路大军向广西合围。

  在这之前,李宗仁已从南京潜回广西梧州,与黄绍、白崇禧共商应急之策,由黄出面,向国民党中央通电,要求休兵。但蒋介石命令黄绍竑把李、白解送南京,将广西的第十五军缩编为一师一旅。李宗仁见休兵无望,便作出“先下广东,剪除牵制,再和蒋氏周旋”的决定,命黄、白率第十五军兼程东下,攻打广州。随后,自己便前往香港。5月中旬,黄、白败回广西后,将部队悉交师长吕焕炎指挥,从南宁出走越南,不久也转到香港。蒋介石即命俞作柏为广西省主席,李明瑞为广西区编遣主任。这样,广西全省便为南京政府所统一。

  这年10月,李宗仁从香港乘船,经海南岛,抵达西贡。二十天后折返海防。这时,李明瑞、俞作柏因联合张发奎反蒋,被南京政府免职,改委吕焕炎为广西省主席。惟吕声望不符,不敢遽尔就职。广西军界及民众团体便派代表前往海防,邀请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回桂主持军政大计。秋冬之交,李宗仁取道广州弯遄返南宁,与先潜回广西活动的黄、白重行聚首,共商善后,伺机再起。

  此时,冯玉祥、阎锡山为反对蒋介石,采取联合军事部署。李宗仁遥相呼应,即在南宁成立“护党救国军”,自任总司令,黄绍竑任副总司令,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辖第三、八两路军。1930年3月,国民党各派反蒋人士在北平发起召开“扩大会议”,会商准备组织新的国民党中央和政府,实行军事改组。李宗仁即派叶琪、胡宗铎等代表前往参加。3月15日,鹿钟麟等五十多名国民党将领联合通电全国,推举阎锡山为全国陆海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司令。4月1日,李宗仁和冯分别于所在地联衔通电就职,并将广西的第三、八两路军改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方面军”,自任总司令,下辖第一、二、三路军。

  这年5月,蒋、冯、阎大战爆发。李宗仁决定放弃广西根据地,挥军入湘,北上攻占武汉,与冯、阎会师中原。22日,他将部队集结桂东,分三路秘密入湘,很快占领了衡阳、长沙、岳州,前锋已入湖北,预计一星期后即可攻占武汉。可是,当他挥师继续北进时,其后路交通重心衡阳突为粤军蒋光鼐所占,部队顿被腰斩,首尾不能相顾。这时,李宗仁面临两种抉择: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直取武汉,还是回师会攻衡阳,待克复衡阳后再继续北进?他决定采取第二个方案,将部队自长沙一线南撤,围攻蒋光鼐于衡阳。但因给养中断,军心涣散,加上缺乏重武器,久攻不下,而粤军的增援部队云集。6月底,双方复在湘南展开激战。尽管李宗仁亲赴前线督战,终以缺粮,无法维持,不得不将部队撤回广西。

  为应付广西当前危局,李宗仁以柳州为发号施令中心,整顿部队,择要固守。在战略上对湘、粤军取守势,令白崇禧,黄旭初率领部队,向占领南宁的滇军卢汉部进行夹击,将滇军驱逐出境。正当他举部进击侵入桂境的粤军时,广东与南京之间发生矛盾,蒋介石借助中原大战胜利的余威,企图利用“约法”,出任总统。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因反对“约法”被幽禁汤山。粤籍国民党中委对蒋独裁不满,纷纷南下集议广州,以陈济棠等实力派为主,策划反蒋援胡。因此,桂、粤两军通款言和,李宗仁乃兵不血刃,将梧州以西和平收复。次年5月,不愿与南京合作的国民党第一、二、三届中委,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李宗仁应约参加,被选为委员。会议决定在广州成立新的国民政府,通电蒋介石下野,并将粤、桂两军改编为第一、四集团军。陈济棠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秣马厉兵,准备入湘,北上讨蒋。蒋介石也调兵遣将,预在湘、赣一带堵截桂、粤两军。这时,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各界纷电宁、粤双方息争对外,蒋介石被迫通电下野,广州方面也撤销国民政府,另成立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与南京政府表面上复归统一。这年底,李宗仁前往南京,参加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随后回西南,一面长住广州,和陈济棠协议维持西南治安;一面同白崇禧合力整顿桂局,作抗日的准备。

  抗日战争期间,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宫,指挥保卫津浦路的防御战。

  在这之前,李宗仁曾著手治理国民党内争给广西带来的疮痍。他首先精简省内军民两政,自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白崇禧为副司令。1934年,他召开广西省“扩大党政军联席会议”,制订了“广西建设纲领”。在全省实施“寓兵子民”政策,“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培养民众“自卫、自治、自给能力”。同时,一面向外国购买枪械,一面建立兵工厂,以谋自给。他还扩建空军,开办航空军事学校,配有美、英、日各式飞机五六十架。在卢沟桥事变后,他在两个月之内,将原来十四个团的常备军,迅速扩编到四十八个团,组编为四个军。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10月12日,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节徐州。值时,上海已失,南京危在旦夕。

  南京失守后,中日战争的主战场转移到以徐州为中心的黄淮地区。到1938年2月,日军为迅速打通津浦线,便以津浦线南段的第十三师团从滁县北犯;津浦线北段的第十师团自济南沿铁路线南下,第五师团沿胶济线东进,与海军会师青岛,转而南犯。三路大军以猛虎扑羊之势,向徐州夹攻。李宗仁深知自己的部队难与敌军相火拼,他抓住敌军骄狂之弱点,运用自己数万之哀兵,与敌展开运动战,“敌进我退,敌退我打”,周旋数月,先后将强敌阻于明光、滕县,挫于临沂,成为台儿庄大战前的序幕战。

  台儿庄位于山东省南部峄县境内,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交叉点,西临微山湖,西南连运河,东西是三角形山地,为水陆交通要道,系徐州的一个重要屏障。3月17日,日军第十师团在攻占滕县后,不顾其左翼第五师团被阻,也不待蚌埠方面援军北进呼应,却孤注一掷地向台儿庄扑来,以期一举而下徐州,夺取打通津浦线的首功。

  李宗仁侦知日军的意图之后,正确地分析了敌情。他抓住日军急于打通津浦线的骄狂心理,定下了“固守台儿庄及运河一线,诱敌来犯,断敌后路,相机实施反包围,聚歼日军”的作战方针,他先令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的第二十七、三十师,布防于运河一线及台儿庄以西;以第三十一师主力固守台儿庄,以一部于台儿庄东西两侧支援核心阵地作战;将第二十军团部署于向城、洪山镇一线,阻击北面之敌,并相机让开津浦路正面,诱敌深入,待敌主力进到台儿庄时,即南下袭敌侧背。

  3月24日,日军第十师团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开始猛烈围攻台儿庄。守军第三十一师官兵英勇抗击,以灵活的战术,同敌军周旋。27日,日军主力全被吸引于台儿庄附近。李宗仁见歼敌时机已经成熟,即令第二十军团以一部监视当面之敌,主力迅速南下围歼台儿庄的日军。28日,敌军对台儿庄的攻击更加猛烈,战斗形势越来越艰难。李宗仁命令所属部队,坚持到最后胜利。守军第三十一师的全体官兵奋勇抵抗,与敌展开肉搏,坚守了阵地。此时,李宗仁严令第二十军团,以主力攻击台儿庄以北之敌的侧背。31日,为策应被困在台儿庄之日军,在临沂受挫的日军第五师团,以沂州支队再攻临沂,被守军第五十九军、四十军击败。随后,敌又以板木支队和沂州支队星夜转到爱曲方面,驰援台儿庄,企图解第十师团之危。该敌先被汤恩伯部所阻,继则进入包围圈。4月4日,李宗仁指挥守军全线进攻,内外夹击台儿庄附近之敌。经激战至7日凌晨,歼敌第十师团大部和第五师团一部,日军残部窜往峄县。整个台儿庄战役,毙伤日军二万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成为抗日战史上光辉的一页。

  日军在台儿庄受挫后,其统帅部深知徐州不可轻取,非调集重兵,四面合围,断难打通津浦线。4月间,遂自平、津、晋、绥、苏、皖一带,增调精锐部队十三个师团,共三十万余人,配备各种重武器,辅以飞机数百架,采取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法,分六路向徐州实行大包围,企图速战速决,歼灭第五战区野战军主力。这时,第五战区加上增援部队也不下六十万。李宗仁认为:“我方在徐州一带平原,聚集大军数十余万人,正是敌方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的最好对象”;“以我军的装备,只可相机利用地形条件,与敌人作运动战”。为避免与优势之敌作消耗战,当各路敌军向徐州步步合围时,他令所部各路守军,作稍事抵抗后,即相机撤向山区、湖沼地区,进行“化整为零”的游击战,与敌人纠缠了月余。在力量不济的情况下,于1938年5月放弃徐州,但取得了歼敌三万余人的战果。

  至此,李宗仁充分运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与南北两路日军周旋了五个月零六天,粉碎了敌人迅速打通津浦线的计划。随即将主力部队撤往西南山区,死守桐柏山、大洪山两个战略据点。他先后参加指挥了武汉保卫战、随枣会战,以及豫南、鄂北等诸战役。

1943年秋,李宗仁调离五战区,任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五、十战区。抗战胜利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

1946年11月,国民大会制定宪法。次年初,国民政府声称从速召开行宪国大,选举正副总统。这时,正值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蒋介石部队处处失利,人民解放军已打进国民党统治区,美国政府对蒋介石越来越感到失望。这时司徒雷登已经向美国当局举荐李宗仁以取代蒋介石了。

  10月间,李宗仁便决定参加副总统竞选。开始,桂系首要人物白崇禧、黄绍等,不了解其竞选的政治背景,认为成功的希望很小,如果硬要竞选,势必引起李、蒋之间的严重磨擦,特派黄绍、程思远等人,先后飞往北平劝说李宗仁打消此念,但均未奏效。1948年3月,李宗仁在北平中南海对新闻记者首次发表竞选副总统的谈话,并在南京成立竞选事务委员会,正式参加竞选。

  可是,以后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李宗仁意料之外。3月16日,蒋介石召见孙科,支持孙出来竞选副总统。这么一来,李宗仁的处境就大大不妙了。当时,竞选副总统的国民党人还有于右任、程潜。针对这种情况,蒋介石又作出特别决定,总统、副总统的候选人,应由国民党中央提名。并派陈立夫负责国民大会的党团干部会议,所有国民党籍的国民代表都要受其约束,违反者予以党纪制裁。4月3日,蒋介石召见李宗仁,说:“总统、副总统的候选人,均由中央提名。副总统候选人,已内定孙哲生(孙科),希望你顾全大局,退出竞选。”李宗仁根本不听蒋的“劝告”,当日就和于右任、程潜建立竞选副总统的联合战线,一致反对候选人由党内提名的决定。

  李宗仁与于右任、程潜的举措,得到了复兴系、三青团地方干部的广泛支持。

  4月23日,国民大会选举副总统开始。前两次投票结果,李宗仁得票都是领先,孙科次之,程潜第三。但因没有一人所得票数超过代表总额的一半,依选举法规定,必须继续进行选举。在这紧要关头,蒋介石召见贺衷寒、袁守谦,要挟他们把为程潜争得的所有选票全部改投孙科,程潜严词拒绝。李宗仁也连夜召集白崇禧、黄绍、黄旭初、程思远等商议,最后决定采取“以退为进”的对策。第二天,李宗仁、程潜在南京各报发表放弃竞选的声明,披露这次国大选举副总统存在著某种压力,使各代表不能本其自由意志投票。李、程放弃竞选的行动激起了其支持者的愤懑情绪,纷纷罢选,致使国民大会不能如期举行。孙科处境尴尬,也被迫放弃竞选。蒋介石看到选举将要流产,只好请白崇禧劝说李宗仁重新出来竞选。第四次选举结果,李宗仁以微弱的多数战胜了孙科,当选国民政府第一届副总统。

  李宗仁竞选胜利了,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也更加激化了。事隔一个多月,蒋介石就免去白崇禧的国防部长之职,调离南京总统府,任华中“剿总”。开始,白崇禧拒绝接受此项任命,跑到了上海。后来,黄绍竑奉蒋介石之命,前往上海做劝说工作。黄绍竑从另一个角度劝说白崇禧:应借此机会脱离蒋的控制,掌握军权,一旦时机成熟,逼蒋下台,以李宗仁取而代之。白崇禧感到有理,随即回南京,同李宗仁商谈后,于6月底到汉口就职。

  在李宗仁就任副总统的这一年,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且这种变化还在进行之中。10月,也就是长春解放的关键时刻,司徒雷登针对蒋介石集团面临土崩瓦解的恶劣情势,向马歇尔主持的国务院提出了五点建议,其中第二项即“是否可建议委员长退休,让位与李宗仁”,并悄悄地进行和谈活动,以期借此迫蒋下台。

  不久,白崇禧也忽然从汉口发出电文,呼吁蒋介石与中共恢复和谈。

  1月21日,蒋介石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凄然地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行总统,李对这个“代”字极为不满,声称“名不正,便不就职”。白崇禧也说:“要做就做真皇帝,切不要做假皇帝!”但法律权威的结论是;“蒋先生辞职未经国民代表大会批准,李副总统继任总统也必须由国民代表大会追认,在法律手续未尽之前,李先生只是代行总统职权。

  李宗仁无可奈何,于1月22日就任代总统。李宗仁上台后,即寻求与中共谈判,希望尽快达到停战而获得喘息机会。李宗仁、白崇禧等更幻想依仗残存的兵力,固守长江,与共产党两分天下,隔江而治。经过与中共的协商,4月1日,李宗仁派出张治中、邵力子、黄绍 竑 、章士钊、李蒸、刘斐等为和谈代表,到北平与中共举行谈判。4月16日,黄绍竑 携带谈判文件《国内和平协定》飞返南京。尽管中共已作了不少让步,但因国民党提出“就地停战”和“划江而治”两点均被拒绝,李宗仁不肯在条约上签字。这除了蒋介石的牵制和白崇禧的制约之外,李宗仁本人也过高估计了国民党残余部队的力量,相信其固守长江的能力。

4月20日最后签字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4月23日,南京解放,李宗仁飞返广西桂林。李宗仁在代行总统职权的三个月中,处处受到蒋介石的牵制和拆台,使他气愤难平,他表示:除非蒋介石切实履行诺言,保证不再干预政治、军事和人事,否则决不下当时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广州。5月6日,蒋介石作出保证:“对于政治一切不复闻问。”5月8日,李宗仁才离开桂林飞抵广州,为挽救残局作最后的努力。他派人到美国争取援助,派何应钦、白崇禧重新部署兵力,准备作长期顽抗,但均告失败。7月14日,蒋介石从台湾飞到广州,又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李宗仁更加无所作为。

11月,白崇禧所指挥的华中部队彻底溃败,李宗仁在政治上赖以生存的条件也就随之而消失。11月20日上午,他从南宁乘专机飞往香港,当天就住进太和医院休养去了。此后,他又严辞蒋介石派出的几伙说客们的劝告,于12月5日由香港飞往美国,医治胃溃疡。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湾宣布“复职”。李宗仁也开始了的流亡生活,并正式与国民党阵营决裂。李宗仁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盎格鲁林镇定居。从此,开始了他为期十六年的漫长的流亡生活。

晚年,他渴望叶落归根,回到祖国。1956年4月到1965年6月十年间,先后五次派程思远到 北京,晋谒周恩来总理,为回归祖国大陆作准备。1965年7月20日,冲破重重险阻,李宗仁及其夫人郭德洁排除险阻远渡重洋飞回到祖国,受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分别十六年后,李宗仁与黄绍竑 等老友部属又重新聚首,更是感慨万千。此后,李宗仁到祖国各地参观,对祖国的建设成就感到由衷的喜悦,并努力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患直肠癌和肺炎,在北京病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