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仑伐替尼联合PD-1单抗,成功转化治疗巨块型肝癌,为根治性手术提供机会

 永恒的人 2022-05-03 发布于辽宁



病例展示



病例提供医生简介

图片

张小博 医生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导语

本例患者初诊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癌,鉴于患者老龄,患者及家属不能承担手术风险,拒绝手术及穿刺病理。根据经验性治疗,初始使用索拉非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抗肿瘤治疗。但是该联合方案治疗仅2个周期,肿瘤出现进展,随后更换治疗方案为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期间肿物直径渐进性缩小(6.7cm缩小至4.5cm),甲胎蛋白(AFP)水平明显下降(2185ng/ml下降至5.79ng/ml),影像学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患者成功转化并实现根治性切除,术后显示病理学完全缓解(pCR)。

备注:本文中提到的仑伐替尼及原研仑伐替尼特指乐卫玛



病例回顾



图片

一般情况:

○ 患者男,70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持续性胀痛,于2021-04-18日行上腹部增强磁共振检查提示:1、肝右叶肿瘤性病变,考虑肝癌(肿物直径118mm);2、腹腔少量积液;3、胆囊未见显示。AFP水平>1210ng/ml(2021-04-12,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电化学发光法)。

○ 既往史、个人史:脑梗死病史五年,目前无后遗症,2016年因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既往发现乙肝10余年,一年来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不饮酒,不抽烟。

○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发育良好,营养中等,腹部对称,未见包块、胃肠型及胃蠕动波,未见血管异常扩张迂曲,右上腹部轻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无异常。

○ 实验室检查: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1. 患者实验室检查报告单

(左右滑动)

○ 影像学检查:2021-04-18行上腹部增强磁共振检查提示:1、肝右叶肿瘤性病变,考虑肝癌;2、腹腔少量积液;3、胆囊未见显示。肿物直径约为11.8cm。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2. 患者2021-04-18上腹部增强磁共振检查结果

(左右滑动)



临床诊断



图片

1、肝右叶巨块型肝癌;

2、乙肝;

3、腹腔少量积液。



诊疗过程



图片

1.2021-04-30,患者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口服治疗,同时患者口服恩替卡韦胶囊,同时口服强肝胶囊。


2.患者于2021-05-12到2021-05-16,再行上述治疗方案,口服药物如上所述。复查AFP水平>1210ng/ml,(电化学发光法),影像学,本次因间隔时间较短,未复查。


3.患者于2021-06-03在我院门诊复查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提示:肝右叶多发占位,考虑恶性,肝右静脉及分支癌栓形成,考虑瘤栓可能,肝门区、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2、胆囊未见显示,肝内外胆管略扩张,肝肿物最大直径6.7cm。患者于2021-06-02再次来我院住院,复查肿瘤标志物提示:AFP(电化学发光法):2185ng/ml。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3.患者复查CT结果

(左右滑动)

图片

图4. 患者复查肿瘤标记物结果


4.随后患者更换治疗方案为仑伐替尼(乐卫玛)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每三周为一个周期),联合口服药物与上述相同,均为强肝胶囊及恩替卡韦胶囊。AFP数值渐进性下降,至患者手术治疗时,AFP水平为5.79ng/ml,AFP下降数值详见下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5. 患者仑伐替尼治疗期间AFP的变化情况

(左右滑动)


5.患者陆续住院期间,于2021-10-12完善上腹部CT平扫(患者本人拒绝行增强检查)提示:肝脏肿瘤复查,病灶较前缩小,肿瘤直径最大为4.5cm,肝门淋巴结、腹腔淋巴结未见明显增大。影像学疗效评估为PR。

图片

图6.患者2021-10-12上腹部CT平扫结果


6.患者排除手术禁忌症后,于2021-11-17在我院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肝癌根治术加腹腔粘连松解术。术中未见肝门有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结果如下所示。

图片

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肝脏组织见有广泛坏死、纤维化,周围组织呈结节性肝硬化,结合病史符合治疗后改变。后患者家属携带病理切片前去郑大一附院病理科复查,结果一致。术后住院期间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疗效评估为pCR。术后11天,患者顺利出院。



病例总结及思考



图片

本例患者因腹痛为首发症状,完善腹部CT检查时发现肝脏右叶巨块型肝癌,肿瘤直径11.8cm,AFP(电化学发光法):大于1210ng/ml,肿瘤异常蛋白(TAP)130,超导磁共振上腹部平扫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提示:肝脏右叶肿瘤性病变,考虑肝癌,肝门淋巴结稍增大。

因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基础条件差,家属认为手术切除风险较大,拒绝手术治疗,并拒绝行肝脏肿物穿刺活检。因此,无法明确病理诊断及行分子诊断,以进一步寻找相关敏感抗肿瘤药物。后经过索拉非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周期,肿瘤出现进展,AFP水平明显上升,肿物直径未见缩小,因无分子诊断结果,考虑肿物可能对索拉非尼治疗不敏感,更换方案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方案治疗,随后肿瘤直径及AFP水平明显下降,以上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肿物提供了机会,影像学疗效评估为PR,术后获得pCR。

值得一提的是,本例患者家属若同意穿刺活检以及行分子诊断,查找敏感抗肿瘤药物,患者的治疗过程可能更短,治疗效果可能更为明显。



专家点评



图片

我国是肝癌大国,大部分国人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且肝癌初期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来院诊疗患者一般晚期多见,确诊时或肿瘤体积过大,或肿瘤转移,导致一大部分肝癌患者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在我国,只有少部分肝癌患者早期被发现,并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因此,转化治疗成为了我国晚期肝癌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1]。

近年来,随着免疫药物、靶向药物不断面世,越来越多相关研究的进行,目前免疫联合靶向药物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为不可切除肝癌转化成可切除肝癌带来了宝贵的机会。从目前肝癌一线系统治疗的临床研究数据分析,仑伐替尼较索拉非尼具有更高的客观缓解率(ORR)[2],而以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信迪利单抗等为代表的靶免组合,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时ORR获益更高,较单药治疗具有更强大的转化潜力。本案例患者采用仑伐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的治疗方案,相比索拉非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取得了较大的治疗突破,使患者获得了成功转化治疗的机会,并得以实现根治性切除,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参考价值。

点评专家简介

图片

郑幼伟 教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肝胆外科副主任

担任河南省抗癌协会多个协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

参考文献:

【1】肝癌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2】Kudo M, Finn RS, Qin S, et al. Lenvatinib versus sorafenib in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andomised phase 3 non- inferiority trial[J]. Lancet, 2018, 391(10126): 1163‐1173. DOI:10.1016/S0140‐6736(18)30207‐1.

(来源:仑语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