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天立夏,牢记吃“3样煮,5色饭,7家茶”,老传统助你平安入夏

 阿胡的小食光 2022-05-04 发布于江苏

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为进入夏天的第一个节气,在传统文化中,这一天的到来也就是春天的结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立夏的解释是:“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处是说“夏”既是“假”,而“假”在古语中又是“大”的意思,所以说“夏天”翻译过来就是万物开始渐渐长大的季节。

立夏也贵为传统的“四时八节”之一,自古在民间就是很受重视的节气,古代帝王在这天要进行隆重的“迎夏仪式”,民间则是重要的水稻插秧时间。

除了农事还有很有趣的孩童“斗蛋”游戏,小朋友们用煮熟的鸡蛋互相磕碰斗耍,谁的鸡蛋硬,就代表能健康平安地度过夏天,玩好了还要给小朋友“称重”,为的是看看小朋友过了夏天体重有没有变化。

而到了我们成年人则是各种吃、吃、吃!各种应季的,有寓意的好食材被结合在一块变成民间的立夏传统节气美食。今天就为大家总结几种有代表性的立夏美食,可以助你平安入夏。

——3样煮——

一煮立夏面:立夏过后就要陆续进入小麦的收获期,人们认为此时吃一碗小麦面粉制作的面条,有五谷丰登的好寓意在里面,同时面食比较利于消化吸收,民间认为在夏季初始时象征性的吃一碗面条,可以保证在盛夏能够吃啥补啥,胃口俱佳,也有借面条来寓意健康长寿的感情。

推荐菜谱——麻酱凉拌面

第一步:准备两汤匙的芝麻酱,加入食盐和少量味精,再分次加入开水搅拌稀释,再往里加入生抽,辣椒油搅拌均匀待用。

第二步:碱水面下锅煮熟后捞出,再放入凉开水中冷却,如此也可以让面条更劲道,冷却彻底后捞出放入碗中待用。

第三步:依次在面条上放黄瓜丝,胡萝卜丝,再撒上蒜末,葱花,辣椒粉,烧热油浇上去激发出香味,再把稀释开的芝麻酱浇进去,吃的时候拌匀即可。

二煮鸡蛋:开头介绍过民间有在立夏这天“斗蛋”的游戏,玩耍过后当然就要吃掉鸡蛋,其实这个习俗里也有旧时人们的良苦用心在里面。入夏之时人们为了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来对抗即将到来的酷暑,就会想方设法地给孩童补一补,奈何民间疾苦,能找到最好的补品就是鸡蛋,煮熟后用网兜挂在孩子面前,玩耍过后再吃掉,寓意能够顺顺利利的过夏天。

推荐菜谱——五香茶叶蛋

第一步:鸡蛋10个左右,清洗干净后凉水下锅煮熟,再捞出来用勺子轻轻地敲出裂纹,方便入味,而后再将鸡蛋重新入锅待用。

第二步:准备葱姜适量,红茶一小把,八角3个,花椒一小把,小茴香一小把,桂皮一块,香叶一片,清洗干净后放入鸡蛋锅里。

第三步:再调入老抽适量调色,生抽一勺,食盐适量,冰糖十颗,加盖再煮10分钟左右,而后关火后如此浸泡一夜就可以吃了,吃不完的时候就把鸡蛋泡在汤汁里,再用保鲜膜覆盖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三煮3豆汤:此处的三豆汤是古代中医流传下来得到去暑解暑方剂,还有一定的解酒好处,主要材料有黑豆,绿豆和赤小豆,学会可以为接下来对抗酷暑做准备。

推荐菜谱——三豆汤饮

第一步:准备赤小豆,黑豆和绿豆各一小把,用清水淘洗干净,再浸泡一夜待用。

第二步:把三种豆子都下锅,加入足够的凉水开火炖煮至豆子软烂,但是一定要保证豆子皮完好,这样去暑解暑的效果更好。

第三步:根据口味可以加入适量的冰糖来调味,出锅后稍微冷却,趁着温热的时候连同豆子汤汁一同吃掉效果更好。

——5色饭——

五色饭是南方很多地方立夏一定要吃的节气美食,主要食材多采用应季的蔬菜,混合大米和糯米,并搭配一定的肉类一同焖煮而来,米饭粒粒分明,润而不腻。“五色”代表着五谷丰登,亦有吃了立夏五色饭一年都顺利健康的好寓意。

推荐菜谱——五色饭

第一步:把鲜蚕豆,玉米粒和豌豆粒洗净待用,胡萝卜,香菇,咸肉,鲜笋等食材洗净后切成丁待用。

第二步:把糯米和大米浸泡3个小时待用。

第三步:锅里烧适量食用油,把胡萝卜丁,香菇丁,香肉,鲜笋,蚕豆和豌豆粒下锅翻炒两分钟,并淋入生抽炒匀。

第四步:加入开水适量,并把大米和糯米也下锅,补足水分,加盖煮熟即可。


——7家茶——

七家茶是流传于江南的立夏饮食习俗,历史比较悠久,据史书记载,最早的七家茶起源于北宋时期,那是人们乔迁,过节,邻里们都会请客吃茶,随着宋朝迁都于南方,这一习俗便被带到南方,到了立夏人们便烹煮立夏新茶,馈赠于左邻右舍,或者向邻里讨得一些茶叶,烹煮后再共同饮用,寓意喝了七家茶,盛夏不会生痱子,身体更健康,同时也能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入夏喝什么茶好呢,有道是“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当然是喝绿茶好了,因为绿茶微凉性,正好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润燥提神的好处,这个健康又有好寓意的饮茶习俗一定别错过。

——阿胡说——

立夏来了,你准备好迎接郁郁葱葱的夏天了吗!没准备好没关系,我们的老祖宗已经为我们想好了,看上文这3煮食,5色饭,7家茶,都是传统的立夏美食,都是为了迎接夏天而准备的,老传统也可以助你健康平安度过夏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