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3【辉光日新1513】(“德行颜渊”)做专才还是做通才?

 新文艺 2022-05-04 发布于山东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前人智慧

【原文】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注释】

文学: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与今天的“文学”差别较大。

【翻译】

(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qiān),冉伯牛,仲弓。长于交际辞令的有:宰我,子贡。能办理政务的有: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这一章,记录的是“孔子学院”各科的“学霸”,单独看的话,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与之前学习过的几章联系起来看,对我的启示却很多:

一、所谓的“人才”,人们往往把他们当成是通才。《论语》里的证据是《子罕篇》第2章“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真厉害啊,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都不知道他是靠哪方面成名的了。现实中的例子就是某方面的专家、或者是在某方面有特长的普通人,在他们不熟悉的领域犯一点常识性错误,就会被一些“好事”的人嘲讽、挖苦。

二、孔子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证据就是《述而篇》第6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艺”是孔子最看重的,也是他传道授业的四门主科。

三、做不了通才,做个专才也是极好的。本章就是最好的例子。孔子虽然主张全面发展,但是他也尊重弟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注重挖掘、发现弟子的个性特长,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他们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才”。

四、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用人所长。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孔子那样,桃李满天下。但是我们都可能是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也要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发现他们的爱好特长,也可以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才。

曾经跟朋友们聊天,谈起孩子的爱好的时候,有些朋友会说“俺家熊孩子,除了玩什么都不喜欢;只要别让他学习,干什么都行。”这就是不善于发现的典型表现。

现在这种形势,高考似乎是唯一的“指挥棒”,千军万马都争着抢着往高考这条独木桥上挤。如果孩子就是不喜欢学习、就是不赶趟儿,那么,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及早地培养他们的爱好特长,对孩子、对家庭或许都是更好的选择。不是孩子没有爱好特长,而是我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过早地把他们的兴趣点给打磨掉了。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同样道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都会绽放成光彩亮丽的花朵,只是花期不同而已。

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说:“现实中从不缺少有爱好特长的孩子,而是缺少发现、欣赏和培养孩子特长的家长。”

           【新光影像】

读书改变生活

学习改变命运

《新光影像》

用影像记录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