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为什么中国丝绸能够一枝独秀,领跑着世界的服饰潮流呢? 原来,中国非常注重植桑养蚕和丝织技术与工艺的保密,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是中国的独门秘笈。 A.中国丝绸技术大泄密 历代中国的朝廷一直将蚕卵、桑树籽、养蚕技术以及处理蚕和缫丝的技术与工艺列入最高机密,政府通过严格的法律严防和控制着养蚕业的外泄,出境客商在边关口岸都要被搜身检查, 在农耕社会,或者说工业革命来临之前,中国贸易几乎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最牛气的,莫过于丝绸和瓷器了。非常可惜的是,丝绸与瓷器作为中国瑰宝的绝密技术,先后被外国人窃取,致使中国很快就从丝绸与瓷器生产的技术强国和经济强国的地位,无奈地滑落下去。 那么,丝绸与瓷器这两项国家级的绝密技术,又是怎样被外国人窃取的呢? 当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见与波斯人之间的丝绢之战难以达到目的,就处心积虑地设法盗取中国的养蚕植桑技术。 由于“丝绢之战”的爆发,拜占庭王朝与波斯断绝了外交关系,致使中国丝绸进入罗马的通道被完全堵塞。这样,就造成了罗马境内蚕丝奇缺,价格飞涨,丝织加工业几乎陷于停顿。 这时,一名到过东方的传教士要求晋见查士丁尼皇帝,声称自己能够搞到中国的蚕、桑种籽。于是,这名传教士受查士丁尼皇帝指派,不远万里再次来到中国,专门收购蚕种和桑种,并费尽心机,将那些蚕种和桑籽藏在竹杖之中,历时一年辗转回到罗马。 然而,传教士从中国偷得蚕、桑种籽,并不意味着就能纺织出丝绸来。在传教士的错误指导下,罗马人将蚕种埋入地下,将桑籽放在怀中,像孵小鸡一样的孵化着!结果闹了一场天大的笑话。 这个国际玩笑,后来就传到了几位正在君士坦丁堡的印度僧人那里,他们来到皇宫,向查士丁尼皇帝说:我们在丝国“塞林达”住过很久,曾经用心研究过这种蚕虫的繁殖饲养方法。查士丁尼一听,顿时喜出望外,自然满口答应,声称事成之后必有重赏。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些印度僧人终于如期将中国的蚕、桑种籽和种养殖技术带回了君士坦丁堡,不但种出了桑树,还孵出了蚕,结成了茧,抽出了蚕丝。从此 ,欧洲各国的养蚕业也就从罗马逐渐传播开来了。对于这个故事,在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是这样说的,两名伊朗使者于公元6世纪到中国学习丝绸纺织技术,并带回了蚕种。书中写道:“两个波斯僧人在中国居住多年,大概是在南京,他们除了进行宗教事务之外,很注意中国的服装和育蚕的方法......将蚕子置于竹杖之中,偷运到拜占廷。” 同样的故事,吴伟在《文化西游·丝绸》中给我们讲述了另一种版本的故事。公元6世纪初,拜占廷皇帝派出一批传教士东进中国,至553年左右返回拜占廷。这些传教士,把偷偷藏在空心竹杖中的“种蚕”带回了拜占廷。在这些传教士的指导下,拜占廷人开始饲养桑蚕。因为地中海沿岸的气候非常适应养桑业,桑种在那儿茁壮成长。于是东罗马帝国费尽心机,终于使东方的桑蚕在西方结了茧。 只是,不管是哪个版本,反正中国的桑蚕技术突破了千年封锁,拜占廷东罗马帝国就成为第一个使用在西方生长的蚕吐出的丝,并纺织成为丝绸的西方国家。 公元360年,波斯国王夏布尔二世征服了叙利亚,他搜罗了大批叙利亚的丝绸工业专家、纺织和印染的熟练技术工人,然后将他们劫持到远离拜占廷帝国的苏萨,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丝绸工业,使世界经济进入了“波斯时期”。由于夏布尔国王把大部分叙利亚丝绸作坊的工匠虏回了国,使罗马帝国的丝绸业遭到了沉重的、毁灭性的打击,只好与波斯妥协,以高价从波斯人手中转购中国丝绸。 公元751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丝绸,中国与波斯之间打了一场大战 ,由于声言支持唐军的西域胡人忽然在阵前反戈一击,唐军腹背受敌,大败而逃,不但使大唐帝国的“开拓时代” 就此终结,特别是此役后,败北的中国因纺织丝绸工匠被大量虏走,导致关键技术被波斯获取,使波斯地区的养蚕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导致“丝绸之路”就此中断。此后,西方所需要的丝绸不再是来源于中国,而是波斯。大唐帝国的这场败仗,同时也宣布了中国丝绸生产垄断国家的地位不复存在。 中国在数千年的时间内成功地严防死守住了这项技术外泄的关口。但是,知识产权制度和专利制度的缺失,还是使中国丝绸在西方大打“丝绢之战”的同时,丝织技术相继被日本、朝鲜和印度获取,后来又外泄罗马等西方国家。 公元12世纪,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西西里国王罗哲尔借讨伐叙利亚和突尼斯的机会,趁机抢占了拜占廷帝国的疆土,俘虏了2000多名丝织工人,把他们带回意大利去养蚕、缫丝、织绸。这种手段看似野蛮,却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军将德国研究原子弹和火箭的科学家虏回国一样。于是,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提前结束了“二战”,意大利则成为欧洲丝绸工业的中心。 时至今日,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军事工业最先进的国家,而意大利仍然是世界上丝绸印、染、整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远远领先于丝绸发源地的产丝大国一一中国。 中国先进的植桑、养蚕和丝绸纺织技术与工艺外泄,使欧洲人不用再花费大量的黄金白银从中国进口了,他们开始在本国广泛推行植桑养蚕和缫丝纺织。后来,法国人又超越了罗马人,一跃成为欧洲的丝绸生产中心,继而登上了世界丝绸之都的舞台。 工业革命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机械制造业的革命性跃升,而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全方位生产能力的整体进步。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牢牢掌握着地球村最顶端的食物链,从科技创新到创意设计,始终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而丝绸,却在它的原产国中国逐步衰落,和这个“天朝上国” 的沦落一样,200年来,中国丝绸只是在低水平徘徊,无论是面料和款式都不能与西方丝绸相提并论。 如今,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商业步行街、CBD,无数丝绸制品仍然盘踞在奢侈品的最顶端,可这其中,几乎全为外国品牌。尽管历史上全世界最好的丝绸源自中国,如今却没有多少国际上叫得响亮的中国名牌。曾经拥有如此先进工艺与技术的泱泱大国,如今竟然成了低等丝绸原料的出口国。当我们的祖辈将中国的丝绸传播到海外时,他们或许没有想到几千年上百年后 ,那些原产自中国的华丽丝绸,现在正变成标有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标签的洋名牌回流到中国,并垄断了中国丝绸消费品的高端市场。 何时,中国丝绸失去的荣光能重归故土呢?我想,这不仅是一场商业之战,更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跃升之役! B.国王与公主 正如前文所说,中国历代朝廷都严防丝绸技术的外泄。与西方的欧洲人不同,中国周边地区,尤其是西域和东亚长期处于中华文化圈的辐射范围,对于这些保护国、附庸国甚至处于中央王朝直接、间接控制的缓冲地区,由于交流的频繁,丝绸技术的泄露便容易的多了。 西域有个于阗国,曾经想方设法去偷运中原蚕丝,但都没有成功。后来,还是年轻的国王想出了一条妙计一一求婚。 和亲之事,历史发生了很多,楚地汉代美女昭君出塞的故事,就是和亲的典型一例。也许当时的统治王朝考虑到在西域有这样一个姻亲作为可靠盟国,对西北边疆的安全是一个保障,就答应了使臣的请求。于阗国王眼看妙计的第一步已成功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密求公主把蚕种和桑籽带出来的问题了。于是,国王挑选了几个能干的使者和迎亲侍女,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们,命令他们无论如何也要让公主将这两样东西带回国来。 身在皇宫的公主知道了自己将要离开父皇,远嫁到遥远的西域番邦去,正在心中猜测国王的为人如何,那里的吃、穿、住是不是与中原一样时,内侍来奏于国使者求见,公主连忙传喻晋见。使臣诚惶诚恐叩头见礼后,呈上一幅于阗国王的画像,公主呈开画像,只见画上的国王英姿勃勃,不禁笑逐颜开。使臣趁机 从这幅画像引开话头,说他们的国王如何年轻、能干,国家如何富有。还说,国王已经下令,一切按照中原的生活方式,为王妃娘愣住娘做好准备。 听到这些恭维之话,公主有些半信半疑,便问道 :“你们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使臣赶紧回答:“小人不敢说谎,这都是真的。不过”使臣看一下左右,欲言又止。公主自然明白来使的意思,就举起手向左右挥了挥,让两旁的侍卫退下。 于是,使臣就蹑蹑地拉着中国皇帝钦赐的锦袍衣角说:“臣不敢谎奏,我们那里什么都有,就是不产您身上穿的丝绸。” 公主听后,颇有些不以为然,便说:“这有什么为难的,本公主要父皇多拨一些丝绸带去就是了。” “可是,带去的丝绸能管一辈子吗?臣下冒死进言,王妃娘娘千秋之后,王子王孙哪里来的丝绸衣服穿呢?” “这个......”公主一时愣住了。 使臣一看机会来了,赶紧说:“臣有一法可以一劳永逸,密求娘娘能否带些蚕种和桑籽过去。这样不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吗?” 迎亲的日子到了,公主出嫁的浩荡仪仗队来到了边关,边防军士奉旨行事,让公主下轿检查,他们遍搜行囊,就是不敢检查公主戴的那顶皇上赏赐的凤冠。当公主到于阗国后,国王以隆重的仪式将公主奉迎人宫。公主终于见到了那位英俊的国王,脱下头上戴的凤冠,从中取出了从中原带来的蚕种和桑籽。原来,聪明的公主把蚕种和桑籽藏人了帽子里。于是,于阗国全国上下都为养蚕植桑忙碌起来。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已经结尾了。然而,一辈子研究蚕业史的周匡明老先生,却在他的《中国蚕业史话》中,给我们续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尾巴。话说于阗国学会养蚕植桑的消息传到中国时,皇帝大怒,朝廷大乱,立即派钦差星夜兼程,赶赴于阗国。 国王与中国派来的钦差相互施过礼后,钦差单刀直入道:“听说我家公主将中原蚕种、桑种带到于阗来了。请恕咱家大不敬,公主年幼,少不更事,不知厉害。” “此话怎讲?”国王连忙打断钦差使臣的话,十分不解地问道。 “实不相瞒,蚕是会变成整人的毒虫的,人被蚕整一口,就会中毒而死。”钦差说到这里,又加重语言说道,“不仅如此,蚕还会引起瘟疫哩!” “瘟疫?” 国王一听,大为惊骇。 “是呀!”钦差又说,“我国先朝自春秋战国至两汉的圣贤就有警示,这里有古文献为证。” 钦差说着就递上了韩非子的著作,指着书中的“鳝似蛇,蚕似躅,人见蛇则惊骇,见躅则毛起”解释道,“正是因为此事事关重大,我们才不得不冒万里风沙,昼夜兼程赶来。” “可是,贵国养蚕植桑那么多年,怎么就会平安无事呢?”国王十分不解地问道。 “国王殿下有所不知呀!”钦差说,“敝国养蚕织绸是举国上下虔诚敬祈上天的大事啊!每年阳春三月,皇上和皇后陛下,为了祈求上天保佑,得沐浴斋戒 虔诚地亲临祭坛祭天,皇后娘娘还要亲临蚕宫祭祀蚕神,求神问卜,祈祷神明方能使蚕不变成毒虫。现在公主私下把蚕种夹带来贵国,一旦上天震怒,后果不堪设想!” 西晋时期,神权至上,鬼治风靡。中国使臣这番诡谲莫测的话,让国王听信了,便下令将蚕全部烧死。随后,就率大军到外征战去了。 一年过后,国王率领大军征战胜利而归,王妃迎领国王巡视了她的蚕室,但见茧、丝、绸及美丽的衣裳琳琅满目。 国王一下子愣住了:“你带来的蚕种不是被本王下令烧了吗?” 王妃忙解释道:“王爷,在您下令之前,我已经把蚕种事先转移了。您看,这一年多来,我们繁殖了这么多蚕,也没毒死一个人呀!” 这个故事,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唐代高僧玄奘在去印度求佛经的路上听到的。玄奘觉得这个故事有点意思,就写进了《大唐西域》一书中。玄奘在记述这个故事时,还特别的注明,当年他经过麻射睦时,还看到过那几株枯桑老树。当地人对他说,这些枯桑就是那个王妃当年种植的。 故事与传说,不足以为信,但毕竟事出有因,况且还有出土文物作证哩。但是,获得中国的蚕种和桑籽,并不意味着他们生产的丝绸产品就能替代中国的丝绸。其实,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因为中国丝绸制造技术和养蚕技术没有外流,西方的丝绸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能与中国丝绸相提并论。 C. 中国丝绸技术“泄露”的路径 不过,中国严密的对植桑、养蚕、治丝的技术封锁,最终还是被国外所突破。从文献资料记载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丝绸生产技术传至中亚地区是在公元3世纪前后。从那时起,波斯、东罗马、西欧各国的桑蚕丝织业,都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来源地一一中国。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那时,虽然中国严密控制着丝绸织造业和养蚕业的技术流传,明令禁止流向国外。但是,我们的近邻朝鲜,还是在中国移民的帮助下,于公元前200年成功实现了养蚕技术的突破。 500年后,邻国印度也于公元300年前成功地实现了养蚕缫丝。季羡林先生说:“约在公元前5世纪,我国蚕丝已输入印度。” 只是,罗马帝国直到公元550年左右,才得到了来自中国的蚕种并发展养蚕技术与丝绸工业。 这些,都得到了史学家的肯定。刘克祥先生说:“我国的蚕桑技术首先传到朝鲜,接着从朝鲜传入日本,南边则传入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在西方,罗马和波斯最早从中国学会了丝织技术。”对此 ,印度尼西亚史学家威陶斯·德克尔说:“我们的祖先是向中国学习用蚕丝织丝绸的,不久,我们也会织绸了。” 虽然说,前面讲的那个传说的可信度不高,但随后的拜占庭人确实发展了自己的丝绸纺织业,罗马帝国在皇宫庭院内设立蚕室和缫丝机,专门为皇帝和皇族服务。当时,拜占廷所有的本地产的丝绸,大多被皇室成员享用,剩余的小部分被以高昂的价格卖到了市场上。 从此,桑蚕与丝绸不再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机密了,蚕桑从此也就跟随着中国丝绸的先进技术与工艺,走遍了世界。于是,中国丝绸与丝绸文化慢慢的融入进欧洲的本土文化。一个个丝绸手工作坊从以意大利为中心,逐渐扩展到整个欧洲大陆,并形成了以意大利的科摩、法国的里昂为主的丝绸制造中心。 无论中国的公主是否真的带去蚕种与桑籽,但是,于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都是西域蚕桑业的中心,并因此成为世界商人的聚散地。 日本是近代蚕业最发达的国家。20 世纪中叶,日本的蚕业曾一度凌驾我国之上。但是,日本的养蚕技术同样也是来自中国。据日人内田星美《日本纺织技术史》所说,我国秦代江浙一带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至日本,向日本人民传播养 蚕、织绸和制衣方法。日本传统的服装“吴服”,是用三国时杭州输入的丝绸和方法制作的,如今日本吴服店的名称即起源于此。大约也在此时,丝绸提花和刻板印花技术从江南传入日本。 日本蚕业史学者布目顺郎博士认为,中国蚕业传人日本是通过朝鲜西部间接传人的。据日本史籍记载,公元3世纪时,有一个叫功满王的人,自称是秦始皇的第十一世孙,从朝鲜半岛的百济东渡日本,并带去了蚕种,日本的蚕业就从这时开始。后来,功满王的儿子融通王在公元283年,带着大批部属迁居日本。他们在日本定居下来,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后来,日本的仁德天皇把这批从朝鲜来的中国人安置在各地,命他们养蚕织绸,供日本宫廷和贵族的消费。因为他们生产的丝绵绢帛品质优美,仁德天皇非常满意,便给这些流寓日本的“秦始皇的后裔”赐姓“秦公”。 根据这些历史记载,日本的蚕桑缫织最初是从朝鲜传去的。最初在日本从事蚕桑缫织的,主要都是从朝鲜流浪到日本的中国人。后来,日本人也学会了养蚕缫丝织绸,并已完全掌握了蚕桑缫织的技术。于是,蚕桑缫织,就成为了日本劳动人民的一项重要副业。 早在1837年,著名学者博士韦在为汉学家儒莲的《有关养蚕业的汉文文献》所写的导论中指出:“无论养蚕学家们或学者们对本作品的看法如何,我认为它将永远是汉人在养蚕具体实践方面,比任何民族都要高明的铁证,也是他们所取得的惊人成绩的见证。”法国蚕丝业史学者也在其1862和1865年分上下部出版的巨著中,从历史学及天然蚕桑的分布等角度对蚕丝业的起源进行分析研究,逐一否认了在与中国有着同样悠久文明历史的埃及、印度、古希腊等国蚕丝业起源的可能性,得出只有中国才是世界蚕丝业起源地的结论。 来源:《荆州文旅频道》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卫平 张 旗 2022-04-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