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饭喫啥西

 吴语资料馆 2022-05-04 发布于江苏

前阵子看了一个讲中国早餐的节目,拍了许多地方有趣的早餐文化,所以也想到写一点我们慈溪的情况。

我对吃食不太精通,好多东西吃过就忘了,要想罗列一些最具特色的本土美味实在也是不能,所能想到的也只是最寻常、最司空见惯的一些,比如泡饭,比如焦饼油条。

泡饭就是用热水煮或用热茶泡的冷饭,饭通常是前一天吃剩的,究其来源,周作人说是“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我想也确实如此。常有传言,说宁绍一带的靠海人,早年日子何其艰难,因而留下不少艰苦持家、勤俭过活的办法,吃泡饭便是其一。

寻常人家,泡饭就是过着小菜吃,海边人的下饭菜,常喜欢咸的、臭的、醉的、冻的。我外婆很会做这些,像盐肚涕(即腌泥螺)、盐白玉蟹、咸枪蟹、咸带鱼、醉虾、醉河蟹、冻黄鱼鲞、苋菜梗、臭冬瓜,都是从小吃到大,想起来让人垂涎。拿这些过饭,一是为了“鲜”,尤其是带黄的小螃蟹,吐一点油的肚涕,或者半醉不熟的潮虾,总之越小越鲜;二是为了“煞”,慈溪话“过饭煞”就是说小菜爽口,下饭快,《红楼梦》里有一段,说宝玉吃泡饭,“却等不得,就着野鸡瓜齑忙忙的咽完了”,可见这下饭小菜总是讲求“煞”,只不过,富贵人家的“煞”只为赶忙,小老百姓的“煞”,还有一点彰显节俭的意味在里面。

泡饭也常和青菜一道烧拢,做成菜泡饭。这些最微不足道的食材,本来没什么好称道,现在也有饭店加一点花头精,做成鱼肉汤、鸡汤或是鳖汤的菜泡饭,看起来很鲜美,成了招揽顾客的特色菜,倒也蛮有意思。我还是喜欢家里的菜葓炒炒做的泡饭,是纯朴自然的鲜味。

焦饼油条一类是大江南北都兴吃的,焦饼就是大饼,北方叫烧饼,油条也叫油炸桧。照梁实秋的说法,过去的人家,富贵点的,早晨吃燕窝汤、莲子羹;稍讲究的,过早吃馄饨、鸡丝面;至于焦饼油条,只是顶普通的小老百姓拿来果腹的东西罢了,可见要受大众的追捧,出身都不必太高。

我读小学的时候换过好几个住处,每一处附近都必定寻得着一间卖焦饼油条的早餐铺,想来慈溪人对这类吃食的喜爱。大概四五年级的时候,趁趁我家楼下,就有爿安徽夫妇开的焦饼店,每日天亮仨四点,听见卷闸门“刮啦啦”拉起,就晓得他们开始做生意了。

除了焦饼油条,焦饼店里还有豆腐浆、豆花、粢饭、包子、小笼包、馒头。这些东西的口味,各个地方我想不会尽然相同。慈溪的焦饼有咸甜之分,咸的是圆的,甜的是椭圆的,一般没有馅子,有的地方(比如周巷)也有带馅子的,里面放猪肉或红糖;豆浆也分,甜的放白糖,咸的放盐、酱油、榨菜和葱花。油条也有甜的,形状比普通油条粗短一些,味道好似欧美的甜甜圈,甚是诡异。刚炸好的油条总是酥香松脆拿一梗,赶紧折成段放到饭里,撒点盐裹好,就是粢饭团。小学时候去买早饭,豆浆一块一碗,粢饭五角一个,不够加五角,就大到根本吃不下,觉得忒实惠,忒好吃,天天吃都不厌。

早餐店似乎都不会太清爽。我中学时小区里就有一家,铺子搭在半道上,桌椅油囔囔的,碗一定有缺牙弄,客人还时不时“啊呸!”往地上吐口痰,即便这样,都不妨碍它开了十多年。老板两老母外地人,慈溪话都学得贼溜,每天早晨铺子前拱满了人,就只听见那老板喊:“侬喫啥西!”,“五块洋钱!”,“来哉来哉!”,一边用手接过钞票,一边又捞起一梗油条,也没一个嫌他脏的。隔壁原来有煎饺店、馄饨铺,还是本地人开的,一个个都做不过他。我升学搬走后,过了几年又去吃过一次,那时候一个粢饭已经涨到五块了,我就觉得他们良心甕笃笃,也不再去了。

去年回家的时候,跟我爹到周巷一家老面馆吃早面。面店也是小小破破的,我爹说这是正宗老周巷的味道,专门做饺子面、黄鱼面、黄鳝面,各点了一碗,味道是鲜,汤是浓,料子是丰盛。这样的早餐,就不是每日寻常能吃得到的了。

(这个是虾潺饺子面)


近期链接:

四百年轻的余姚话 

姚北的桥

请侬来吃面

慈溪小海鲜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