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踏青诗话|钱续坤

 东湖主人 2022-05-04 发布于安徽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在经历了寒冬的居室生活以后,人们总喜欢相邀到水美草肥的地方去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松弛一下劳累的筋骨。古人称此举为踏青。

踏青又名探春、寻春、春游等。自唐以来,文人墨客对此就多有描述。唐代韩鄂《岁华纪丽》就有记载:每至春暖花开之日,四川成都新南门万里桥一带,江滨游园人群云涌;江面数十只画船嬉游,谓之小游江;浣花溪一带江面游船更大,谓之大游江。对此,李商隐曾有诗云:“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杜甫《丽人行》中则描述了天宝十二年杨贵妃在都城踏青的盛况:“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匐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极稳称身……”此诗本意旨在揭露抨击杨氏兄妹擅权乱政的腐败行径,但对于中唐时期宫贵族们踏青的盛况,描写得栩栩如生。

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更盛。王庭珪

《二月三日出郊》诗曰:“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两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此诗虽没有直接描写城里人出郊踏青,但所描绘的优美恬适的郊外风光全是踏青人看到的春景,且倾注了诗人为之赞美的满腔激情。张先也有“芳草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诗句,诗中写出了郊野踏青的游人络绎不绝,妇女乘车春游之际采集花草,到夜色降临还不想返回的情景。吴惟信“梨花风清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诗句,则形象地反映出杭州清明踏青的美景。

古人踏青到郊外还要进行多种即兴文娱活动,放风筝、踢毽球甚至赛马斗鸡之类应有尽有。如唐代诗人司马曙就写过放风筝时的乐趣:“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飚。飒树迟难度,紫空细渐消。”此诗把当时人们站在山上放风筝时的情景描写得多姿多彩,兴致盎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