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作为腹壁疝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也是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疝修补术已经由传统的方法演进为微创腔镜手术,但是在腹股沟斜疝的具体治疗中,我们有必要明确几个问题,本文就此作简单总结。 导致斜疝的原因,如何避免?斜疝分型;腔镜手术方案及优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何处置? 1 导致斜疝的原因? (1)导致腹内压增高:长时间便秘、前列腺增生、妊娠、慢性咳嗽、腹水、经常性弯腰等。 (2)腹壁强度下降: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肥胖、感染、腹股沟位置外伤等。 2 斜疝有哪些分类及分型? (1)分类 ① 可复性疝:症状轻,偶感不适,包块可回纳。 ③ 难复性疝:包块难以自行还纳。 ③ 嵌顿性疝:疝块体积突然增加,腹部痛感显著,包块手法回纳困难,可出现疝出组织缺血表现。 ④ 绞窄性疝:经常呕吐,存在持续剧烈性的腹部疼痛、血便和不对称腹胀。 (2)分型 I 型,即疝环附近腹横筋膜的张力较强,疝环的缺损直径 ≤ 1.5 cm。 Ⅱ 型,疝环附近腹横筋膜薄,同时张力低,疝环缺损直径 >1.5 cm,但 ≤ 3 cm。 Ⅲ 型,即疝环附近腹横筋膜已经萎缩或者较薄且无力,疝环的缺损直径超过 3 cm。 Ⅳ型,即复发型腹股沟斜疝。 3 腔镜手术方案及优点 (1)单孔腹腔镜 A、切口:脐部小切口 B、术式:高位结扎 C、优缺点:显像清晰,切口小;手术难度较大,耗时长。 D、适应证:疝时间短、无经常性嵌顿和粘连、易复性疝等内环口缺损较小的小儿疝治疗。 E、不适用于:滑动性疝、巨大疝。 (2)双孔腹腔镜 A、切口:脐缘左侧和右侧做 3 mm 和 5 mm 弧状切口 B、术式:高位结扎 C、优点:操作较为方便,较好隐蔽切口。 D、适用于: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等多类腹股沟斜疝治疗,且小儿疝或者青少年疝均可开展该项手术。 (3)三孔腹腔镜 A、切口:左下腹部、右下腹部和脐部下方各做 1 个小孔 B、术式:高位结扎、疝修补术、补片植入 C、适应证:在复发性疝、嵌顿性疝,≥ 18 岁的成年人群,小儿腹腔空间小不易开展。 (4)腔镜疝修补手术 A、术式: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 B、适用于复发性疝、双侧性疝、多发性疝(同时伴随斜疝、直疝以及股疝等)以及等切口疝(尤其是巨大切口疝)等成年患者的治疗; 4 术后并发症如何处置? (1)复发 A、原因:a、术者经验不足;b、部分疝环口大,有遗漏,小儿哭闹不安容易复发;c、缝线断裂。 B、防治:a、提升水平;b、对内环口采取双线缝合方法;c、采用韧性较好的缝线。 (2)线头异物瘘 A、表现:术后的患侧内环口的体表投影位置皮肤于 1 个月、6 个月甚至 1~2 年之后产生红肿现象,同时存在脓性和淡血性的分泌物排出,换药后无任何好转,时间较久仍无法愈合,存在瘘管生成。 B、原因:a、采取较多的粗丝线;b、患者对于线头产生排斥反应。 C、防治:术后 3 个月确定内环口无复发后,门诊拆除所埋线头。 (3)脐戳孔网膜疝 A、表现:术后脐部伤口敷料存在血性渗液。 B、原因:a、切口较大,>0.5 cm;b、排气速度过快,负压快速降低使得网膜随之疝出;c、手术后部分患儿哭闹导致腹部压力升高疝出;d、因小儿的腹肌不发达,肌肉无法过快收紧。 C、防治:缓慢放气;缝合切口;送还网膜,必要时可切除。 (4)疝囊残留余下气 A、原因:对内环口进行缝合打结的过程中,未挤出阴囊中气体。 B、防治:术中需要先腹腔放气和挤出阴囊中气体,后打结。于治疗后观察 3~4 d,等其自然吸收。 策划 | 张洁 投稿 | zhangjie4@dxy.cn |
|
来自: 昵称33555554 > 《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