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替普酶是什么? 它是一种糖蛋白,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当静脉给予时,可在循环系统中表现出相对非活性状态。一旦与纤维蛋白结合后,本品被激活,诱导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导致纤维蛋白降解,血块溶解。因此作为目前常用的脑梗死治疗药物,能够有效地溶解血栓,从而恢复梗死部位脑组织的供血,改善脑组织代谢,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而无实质损伤的半暗带脑组织,避免形成坏死,可以最大限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防止出现并发症、后遗症,降低死亡率。
2、通常哪类患者适合用阿替普酶治疗? (1)发病4.5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血流不稳定的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

3、阿替普酶脑梗死的治疗 “时间就是大脑”,每推迟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越早开始静脉用阿替普酶治疗,患者获益性越大。 (1)使用阿替普酶治疗的时间窗为4.5小时之内。 (2)在阿替普酶给药之前,患者血压需<185/110mmHg。血压超过该范围的患者应接受静脉药物治疗,可选择拉贝洛尔、尼卡地平、氨氯地平等。 (3)用法用量:(这里仅为脑梗死剂量用法用量) 推荐剂量为0.9mg/kg体重(最大剂量为90mg),总剂量的10%先从静脉推入,剩余剂量在随后60分钟持续静脉滴注。
4、阿替普酶治疗期间监测事项: 在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的24小时内应监测的重要指标包括: (1)治疗2小时内每15分钟检查1次生命征和神经系统状态,之后6小时每30分钟检查1次,然后每60分钟检查1次,直到治疗开始后24小时为止。 (2)最初24小时内应密切监测血压。 (3)阿替普酶输注完成后至少24小时不应给予抗凝;药和抗血栓药,如肝素、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 (4)开始阿替普酶治疗后至少24小时,如果不放置动脉内导管、留置导尿管和鼻胃管的情况下可以安全管理患者,则应避免使用这些导管。
科室:药学科 作者:罗晶晶 审核:惠磊 编辑:刘彦会 主编:吴新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