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被中央点名批评,复出后担任省委副书记,大力推行包产到户

 冬不拉拉 2022-05-05 发布于安徽

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18位村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将村内的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要知道,当时的土地是不允许私人承包的,所以小岗村的村民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按下自己的手印。

图片

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就是包产到户,在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当年,村里的粮食就大丰收,此后包产到户深入人心,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也是大力推行包产到户的干部,他的名字叫袁振,那么,袁振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过得怎么样呢?

袁振出生于1917年,山东莱州人,早年时期,袁振主要在家乡读书,长大后,他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学校读书期间,袁振接触到进步思想,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他们的引导下,1936年,19岁的袁振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图片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袁振前往鲁西地区,成为一名教师,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一边教学,一边秘密发展党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开始进攻山东,山东地区的人民也自发地站了出来,成立了各种抗日游击队,并在我党的带领下创建抗日根据地。袁振参与了泰西、鲁西、冀鲁豫边区等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为发展抗日力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同时也在我党的带领下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图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袁振活跃在冀鲁豫地区,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时,袁振参与制定了部队转移的策略,保留了我军的实力。同时,袁振还参与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挺进大别山的军事行动,他做了大量支前参战工作,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建国后,袁振留在湖北省工作,担任了湖北省宣传部部长,为稳定建国初期湖北的社会形势做了大量工作,巩固了新生的政权。1954年,袁振被调到鞍山钢铁公司,同时还兼任了鞍山钢铁学院首任院长,他创立了很多有用的大型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了鞍钢的发展。

图片

1964年,袁振被调到山西,担任了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时间很快就来到十年特殊时期,1967年1月,时任山西省副省长的刘格平创立了山西核心小组,自己担任组长,袁振等人成为核心小组的组员。不久后,刘格平领导核心小组“夺权”成功,并在这一年3月成立了山西省革委会。不过,后来革委会却分化成两派,一派支持刘格平,另一派支持张日清。两派发生了很多武斗,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图片

1967年7月,山西省核心小组有三名成员被中央点名批评,分别是刘格平、张日清与袁振。此后刘格平、张日清与袁振被留在北京,参加思想学习班,不久后这处学习班转移到石家庄,袁振继续参加学习班。那段时期,袁振受到“四人帮”的迫害,直到十年特殊时期结束后才有所好转。

图片

1978年,袁振被调到安徽工作,陆续担任了安徽省革委会副主任以及安徽省委副书记。前往我们说了,这一年,小岗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粮食产量有了很大提高,老百姓的生活也显著改善。作为安徽省的地方官员之一,袁振也大力推行包产到户政策,鼓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改革开放时期安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之后,袁振长期在安徽工作,于1987年离休。离休之后,袁振前往北京居住,于2003年因病去世,享年86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